石頭的鑒賞
(來源:作家方曉莉)
(備注:筆者是一名國學愛好者,網(wǎng)文作家,也參與編寫傳統(tǒng)文化書目,同時喜愛收藏,業(yè)余古玩鑒定,歡迎交流。)
?
?
?
現(xiàn)如今,想找?guī)讉€真正的石友很難,我在頭條倒是碰到過兩個,是真石友!
一位是我互相關(guān)注的“@悟石歸真”,另外一位是我今天發(fā)現(xiàn)的“@遠山遺石”:當然除了他們兩位,其他人有的也不錯,但有的我不太了解,但有的屬于科學家這類,都還不錯,相對來說,我覺得是比較客觀的。
?
我對石友的判斷有三個標準:
一,是不是真心愛石?真心愛石,體會在這個人的每個語言境界內(nèi);
二,這個人所欣賞的石頭是否是有品格的?所謂品格,也是“石相”,通過石頭的相貌讓我們察見地質(zhì)的變遷,石頭的艱難,以及它存在的靈魂,在石頭的收藏當中,可以看出石友的欣賞趣味,以及審美人格,有的是非常高尚的品格,令人欣賞;
三,知識性,有的石友雖然并非收藏愛好者,但屬于科學愛好者,他們對于石頭的鑒賞,很多會采取一些儀器或者方法,在我看來,只要不傷害石頭,屬于科學鑒定的類型,幫助我們了解石頭,了解地理,還是比較有用的。
?
那么我反對怎樣的鑒石呢?……我反對故意將石頭上色,假冒石頭的行為,有的看上去“花里胡哨”,但實際上是經(jīng)過包裝或者一些人工行為將其制造成“某類石頭”,有的也會通過破壞性的工作進行“斧鑿”而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呈現(xiàn)”,這是不利于一塊石頭的健康發(fā)展的,也不利于我們窺見事物的本質(zhì)。
所以很多時候,可能我并不是那么贊同一些造假行為。
?
所以對于石友間的一些收藏行為,對于石頭的品鑒,我往往會看看,這個人是不是真心喜愛石頭,以及看看他們在喜愛過程中,是否會遵循有些品格。
(備注:圖1是“@遠山遺石”的頭條截圖,圖2是我與“@悟石歸真”的聊天截圖,圖3-圖7來源于“@悟石歸真”的頭條截圖,由于此前沒有跟“@遠山遺石”老師打交道說我這邊可以分享對方的石頭圖,未經(jīng)允許,所以我沒放上,只放上了“@悟石歸真”老師頭條的石頭圖,說明一下。)
同時致我的畫友&石友,“@輕與慢的安之”:親愛的,快來賞石!~
[比心][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