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貪心一些吧,拉彌亞
壞消息是,我們的首席戰(zhàn)死了;好消息是,我們的首席還活著。 盡管克隆主角或者平行世界這一套路已經(jīng)不再新鮮,但這次劇情還是讓我眼前一亮,準確來說,不是“克隆”讓我眼前一亮,而是“首席”又一次讓我眼前一亮。
從很多方面來看,首席只是一個普通人。他從來不是拉彌亞口中那個,強運又強大的英雄。首席沒有成為構(gòu)造體的先天條件,也沒有阿西莫夫那種科學家的理論頭腦。但使他“人類英雄”的稱號名不副實的原因,是因為他有一顆比任何人都要強大,比任何人都要包容的心。 無論是帕彌什病毒病入膏肓,還是在戰(zhàn)斗過程中變得血肉模糊,都不曾讓他崩潰。哪怕是心理防線的重創(chuàng),臨死之際的倒計時,都無法使這名英勇的戰(zhàn)士倒下。難道首席的心是鋼鐵鑄成的,無法撼動一毫嗎?當然不是,他承受著比任何人都要巨大的精神和肉體的痛苦,自然不是毫無波瀾,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吶喊,每一刻都增加著倒下的可能。但是,首席能夠保證,在每一次重創(chuàng)來臨時,他都能讓自己的人性占據(jù)上風,從不讓病毒或他人占據(jù)身體的主導權(quán)。因為他心理時刻承載著整個世界,當自己倒下的時候,人類的炬火就更微弱一些,克希拉對人類的威脅就會進一步放大。
如果說,首席能夠如此戰(zhàn)死,不失為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拉彌亞甚至已經(jīng)把克希拉打敗,人類火燒眉毛的威脅也就此消失了。但直到瀕死,命運最后一次扔給他了這個最殘酷的玩笑。 “今天是幾號?” “3月30還是31號?” 首席失蹤那天是4月1號,他失蹤了一年——不,是“我”被拋棄了,“我”被空中花園拋棄了,“我”被人類拋棄了??罩谢▓@不可能在一年之內(nèi)毫無動靜,對人類英雄的消失毫無反應(yīng),這只能說明,“首席”已經(jīng)回家了。他回到了空中花園,他回到了灰鴉小隊,我的希望都將由他來實現(xiàn)了。 你心系人類?人類英雄?那好,此刻,你面臨的命題對象強行把人類社會切換成了你自己,那個受苦受難的不是別人了,而是你了。從你去拯救世界,換成了世界拋棄了你。你無法成為被刻在墓碑上的,被歷史銘記的英雄,甚至被人們遺忘的英雄和普通人都當不成,因為“你”還活著,沒有人知道你其實已經(jīng)死了。 然而,如此殘酷的拷問,依然沒有讓這位英雄絕望。他沒有崩潰,只是懷著更大的悲傷死去了,仿佛是在告訴這個世界:我是戰(zhàn)死的,我不曾放下我手中的槍。就如拉彌亞詢問這位還活著的首席的問題,他從不后悔,放棄支援得救的可能,而救下一個不相關(guān)的人。無論重來幾次,無論是克隆還是本體,他都會這么做。至于理由,誰知道呢?會有一種專業(yè)的,可以讓大部分人信服的理論來詮釋其中的原因所在嗎?至少首席不知道,首席只是個普通人,他只是偏好這個選擇,哪怕完全放棄自己的生命與存在。 這樣看來,首席真是一個“不公平”的人。曾經(jīng)麗芙想要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的時候,首席拼了命地幫她掙脫出來,因為麗芙和其他被拯救的人一樣,她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僧斶@個身份,如今轉(zhuǎn)移到他身上時,他還是做出了麗芙的選擇,一顆完全無我的內(nèi)心,以他人優(yōu)先的內(nèi)心。
“再貪心一些吧,拉彌亞?!?相比于首席,我們其實更像拉彌亞。先別說是否能像首席一樣戰(zhàn)斗,光是擁有一顆首席的心,就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我們更像是拉彌亞,更像是柏拉圖所說的洞穴中的囚犯,時刻在洞穴與太陽之間徘徊。
我們?nèi)缋瓘泚喴粯舆M入這個世界,感到害怕、恐懼,光是活下去就已經(jīng)感到壓抑痛苦,我們對那些面臨的問題避而不談,尋找一個時刻更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方法,在這個閉塞的洞穴里求全,認為或者說騙自己以為,洞穴里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了。但生活中卻會出現(xiàn)偶然,那個偶然驅(qū)使我們的欲望不斷放大,讓我們不經(jīng)意中走出洞穴,看到刺眼的陽光,原來世界的真實是這個樣子的,原來他們苦苦追求的星空是這個樣子的??墒?,它美嗎?它真的要比洞穴,比我現(xiàn)在的處境要好嗎?當拉彌亞一個人面對浩瀚星海,當?shù)谝粋€走出洞穴的囚犯直視太陽,他們感到的不是接近真理、真實時的激動或喜悅,而是太陽灼燒眼球和皮膚的刺痛感,而是獨自一人被拋擲于宇宙之大的悵然若失。心中的矛盾愈加強烈,我們在洞穴與太陽之間來回徘徊,有的人被洞穴里的人殺死了,有的人試著走出洞穴,卻又半途回來了。
而對于拉彌亞來說,太陽正是首席,但這顆太陽并不刺眼,他的光反而更像炬火,亮而溫暖。有人將首席比作空花魅魔,但放在劇情中,其實并不能這么武斷,只將拉彌亞與首席的感情定義為愛情,他們的關(guān)系更像是對薪火的傳承,太陽對樹苗的孕育。首席對拉彌亞起初的話,是戰(zhàn)術(shù)多于感情的,因為他并不了解拉彌亞,了解拉彌亞身世的是我們,更多是從戰(zhàn)術(shù)上拉攏她。但隨著相處時間增加,首席對拉彌亞也更加了解,他逐漸發(fā)現(xiàn)了拉彌亞那顆搖擺不定的心,而拉彌亞也在被首席所象征的一種“人性的光輝”所吸引著。一直到—— “你有什么愿望嗎?” 拉彌亞有自己的愿望,但即使她經(jīng)歷了類似于七實對未來的種種演算,她的愿望相比于首席,顯得仍然不那么崇高,她的希望只是來源于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貪心。她對人類的未來而感到絕望,一個擺爛的小魚陷入了存在主義危機而無法自拔...... “那就再貪心一些吧,拉彌亞。”
在貪心一些吧,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再貪心一些吧,讓我們的愿望能裝下更多的人,讓我們的愿望裝下整個世界。一個人看星星是迷茫的、缺乏意義的,可當所有人坐在一起,陪著我們一起看星星時,我們還會感到空虛嗎?沒錯,當提及所謂“人類”、“文明”時,我們都報以冷酷、客觀的態(tài)度,人類的文明,對宇宙來說也是渺小的。但當一個真實的、具體的人死在你的面前,他抱著最后一絲的生的希望握住你的手時,你將感受到比任何書本上都要強烈的觸動。這只是一個人,一個普通人,宇宙之于人類的渺小,他更甚之,但卻比宇宙的發(fā)展,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震撼。因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的人,我們所熱愛的,在乎的,從不是什么人類文明,正是身邊活靈活現(xiàn)的每一個人,是每一個和我們一樣匍匐向前的具體的人。我們的愿望中缺少的,也正是他們。是的,首席的所作所為,不在于他“想這么做”,而是他“必須這么做”,他必須以每一個人為出發(fā)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主體性才得以保障,當我們困守于洞穴,困守于個人生活的利益,那我們自己將被進一步異化,就算我們能生存下來,我們的生活也是痛苦的,更何況,沒有他人,我們不可能生存。 所以拉彌亞才有勇氣接過戰(zhàn)士們的銘牌,她才有勇氣更加貪心,去實現(xiàn)一個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星空。 前進吧,拉彌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當然,這次劇情絕對不只有讓人品味的優(yōu)點,確實不乏改進的地方。首先便是,整個故事太長了,足足四個小時之多,如果故事容量塞得滿滿的,起承轉(zhuǎn)合就是夠四個小時,那也沒什么,但明顯不是。前中期劇情顯得拖沓,把大的全放在后頭。雖然故事龐雜,既要描寫首席的戰(zhàn)斗狀況,又要補充惑砂和灰唁的故事背景,但其實也用不到四個多小時。 我能感覺到拉長故事線是想給讀者一種宛如玩黑魂游戲那樣的無力感,以便我們能更真實地代入首席,感受到首席在一次次絕境中站定的偉大勇氣,但又不能讓玩家卡關(guān),否則劇情進行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在故事本身上使絆子。但這已經(jīng)影響到故事觀感了,大可不必。
樂 以及,戰(zhàn)雙劇情中穿插的解密還是讓人難蚌。尤其是拉彌亞走板子那一關(guān),太痛苦了,跟卡bug一樣,以前也有相同的毛病。我覺得還不如干脆直接刪了,或者來個激情炫酷的戰(zhàn)斗跳過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