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論與唯物主義
一.二元論 二元論是哲學史上的一種折中主義思潮,典型代表是笛卡爾,理論依據(jù)是認為這個世界既不是物質的,也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產(chǎn)物。它認識世界其實是從人的主觀視角出發(fā)的。 為什么哲學搞不了二元論?為什么二元論都偏向于唯心主義? 因為就人類本身認識的局限性而言,思維的主觀性本身就具有讓人類產(chǎn)生唯心認知的導向。任何二元論的哲學,其最后都會認為這個世界是經(jīng)驗的世界,或者說這個世界存在物質,但是這個物質的實在性是需要經(jīng)過人的認識檢驗的。也就是說,它實際上認為物質依賴于人的意識,不經(jīng)過人的認識檢驗的都不叫做物質。所以徹底的二元論是不可能的。 心物一體是一種典型的二元論思想。它否認在我們認識之外的物質的存在,認為既然我們認識到的世界是有限的,那物質本身就是一個不確定的東西,必須要有心來佐證。 維特根斯坦認為,世界是由事實構成的,而不是事物。事實,簡單而言其實就是由客觀實在,即物質與人們的思維,即心的交匯產(chǎn)生的東西,它是一個屬于認識的東西。 比如說發(fā)生了車禍,這是一個客觀實在,但是你若不去了解它,你是不會知道具體有這么一件事的,你更多的是從統(tǒng)計數(shù)字上來了解每年有多少人死于車禍。所以事實是這個意思。 于是在這里我們或許要嘲笑一下他了,難道我們閉上眼,這場車禍就會消失嗎? 不過或許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就是維特根斯坦作為一名哲學家他主要研究的其實是人們的主觀世界和認識,對于個人來說,我們不了解的東西確實不會在我們的腦海里占有太大的分量,也就是說,對于我們而言,它確實是“不存在的”。可是,作為一名唯物主義者,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因為我們選擇的路從根本上就是與這種思想相抵觸的。 將主觀包裝成客觀的東西,再偷運一些唯心主義的觀點,這就是典型的二元論。 而且著名的二元論哲學家笛卡爾做的可比它好多了,當有人質疑我們?nèi)祟惱硇缘拇嬖谑欠裾鎸?,這個世界是否真實時,他作出了一句影響深遠的回復:“我思,故我在?!? 我還在思考,所以我就是存在的,那我的存在就不會是無法確定的。 二.在二元論面前堅持唯物主義 二元論作為一種歷史性的思潮,它反映的是人們對于客觀世界真實性的一種思考。在科學不發(fā)達的近代,它表現(xiàn)為人們對廣大未知世界的好奇而不敢妄下定論。而在現(xiàn)代,它表現(xiàn)為人們對于日漸發(fā)覺宇宙奧秘的自然科學的一種懷疑。這種懷疑上升到個人層面,就變成對自身存在的懷疑乃至否定,不認可自己存在的意義,乃至最后導向所謂的虛無主義。 其實,二元論與唯物主義最大的差別不在于對世界本源的認識不同,而在于辯證法的運用與否,二元論本身就是一個反辯證法的東西。更加靈活的使用辯證法,將對外部事物的不清晰地追究轉回到對自身存在的肯定,或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虛無主義。 除非我們將世界的物質性作為我們哲學認知的前提,將辯證法運用于我們哲學的思考過程,否則就無法堅持徹底的唯物主義。 三.現(xiàn)代科學與唯物主義 現(xiàn)代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在推動哲學的發(fā)展,當然,也在挑戰(zhàn)著哲學的底線。 平行宇宙,量子力學,微宇宙或稱迷你宇宙(存在于現(xiàn)有宇宙之下,由人類制作出來的宇宙),等等都在對唯物主義發(fā)起挑戰(zhàn)。 設想一下,若平行宇宙有一萬個你,那這一萬個你中,誰是真正的你呢? 然后我們再設想,假如宇宙本身就只是一個輪回,現(xiàn)在的你已經(jīng)在以前出現(xiàn)了無數(shù)次,那現(xiàn)在的你又是什么呢? 接著我們再設想,假如我們?nèi)祟惸苤圃斐鲆粋€產(chǎn)生生命的微宇宙,那是否我們這個宇宙也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 等等數(shù)不清的問題,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由此引申出來的哲學,則又將以往已被擊破的唯心主義哲學復活了。 既然平行宇宙存在,那千千萬萬個你就意味著千千萬萬個可能,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個。 這是復活宿命論的一個論點,因為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它們都同時在各個宇宙上演,而屬于你的那條似乎就成了一種必然。 既然世界是一個輪回,那就談不上前進和上升的辯證發(fā)展觀,(不過這點好像已經(jīng)被新的觀點所反對了,新舊宇宙之間的關系是越來越大,而不是永恒不變)。 既然人類可以造出微宇宙,那世界或許也是這樣出來的,這就導向了有神論。 存在沒有意義,世界是一個循環(huán),神主宰一切,等等又都與現(xiàn)代虛無主義有關。有的是現(xiàn)象,有的是原因,還有的兩者皆是。 那作為唯物主義者該如何回應這些東西呢?讓我們先從海德格爾對虛無主義把脈作出的病因開始吧。 1.海德格爾對虛無主義把脈的結果 “只是去認識和把握存在者,而忘記了存在者本身的存在”,這是海德格爾把脈的結果,藥方被它開到了《存在與時間》之中。 現(xiàn)代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在突破人們認知的上限。人們越是了解世界,就越是意識到自己的渺小。 2.虛無主義的真理觀 尼采曾有過這么一句話,“若真理成為了生命的對立面,成為了拷打生命的皮鞭,那我們還需要去追求真理嗎?” 這是一個悖論,但也有必要去思考它。 正如前面所說,若這個世界是由更高的一個宇宙的生物制造出來的微宇宙,那我們對于宇宙的探索或許就要倒退回牛頓時代,也就是探求上帝的時代。只不過此時的上帝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想像出來的樣子了而是一個具有具體的形態(tài)的對象。 可以說,這個學說一旦成立,或許將成為對唯物主義的巨大嘲諷。不過嘲諷終究只是嘲諷,它不一定意味著信仰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再度崛起。 因為,對上帝仁愛定義本身就具有缺陷。 說上帝愛人,卻不提上帝認為人有知識的原罪,不提上帝的真實目的是要讓人變成愚昧無知的羔羊。而上帝的一旦成為實在,就意味著上帝成了我們可以認識的對象,那對上帝的光輝信仰就可能被打破。 或者是另一種可能,我們不得不為了保全我們自己的世界而去崇敬上帝。因而,對上帝的崇拜也將失去立身之本。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虛無主義的真理觀是建立在對客觀世界乃至精神世界的否定之上的。 3虛無主義與二元論 在過去,對于世界的存在本身,不同時代的人給出了不同的回答,但他們的回答無一例外的都是要追求世界的終極。 而現(xiàn)在,基于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進步,對宇宙,人生,存在的重新思考,或許會激發(fā)出新的二元論。 它或許會以這樣的面貌出現(xiàn): 由于我們無法知曉外部世界是否是“人造的”,我們便無法完全堅持這個世界是真實的觀點,必須要以經(jīng)驗來佐證 因為這個世界只是無數(shù)個平行宇宙中的一個,對于其它宇宙來說僅僅是另一種可能,那我的人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注定的,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徒勞。 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個輪回,而我們不過是大浪里的一粒沙。既不能完全確證這個世界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也不能完全確證這個世界有所謂的絕對精神。(不過要是繼續(xù)深究,估計最終還是得把世界的本源托付給一個具有實體的“神”——科學家。) 4.唯物主義與二元論 我們雖然無法知曉外部世界是否是自然產(chǎn)生而非更高層面的創(chuàng)造,但是起碼我們可以確定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因為它起碼是物質的而不是精神的。 我們雖然無法得知是否有平行宇宙,又是否有著無數(shù)個其它的可能,但我們可以確證這個世界的我們的自我的存在。 雖然我們無法知曉這我們這一生是否是又一個輪回,而又上演了多少次,但至少我們可以確定,“我們要過好這一生,把握當下”。 結語 二元論作為在哲學思辨中產(chǎn)生的一種折中主義,反映的是人們對于客觀世界實在性的一種帶有局限性的認識。它發(fā)端于唯物主義,但最終又去往了唯心主義,是一種因對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自然界的物質性的認識不徹底而產(chǎn)生的在認識論上和唯物論上都不徹底的哲學。不過,這種哲學,對于人們思考世界和認識世界,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且基于二元論的這種不徹底性,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人們平時更多持有的思想觀念應該不是唯心主義,而是二元論。 至于唯物主義,它必然要經(jīng)歷自然科學的烈火的洗禮,然后才可以在新的時代煥發(fā)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