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附錄)【法國】巴斯夏 (二)
四? ? ?高價格與低價格
1
在這里向讀者說明一下某些評論中對所謂的高價格和低價格產(chǎn)生的誤解,我認為是十分必要的。我了解到,初看起來,人們會認為這是些十分深奧的評論,然而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它們是不是真的很深奧,而在于他們所持的觀點是否正確。
在我看來,不能說完全正確,但完全可以使一部分人(為數(shù)不少的人)產(chǎn)生顧慮,使他們對貿(mào)易保護主義的功效深信不疑。?
在對支持自由貿(mào)易、反對保護主義的原因進行說明時,我們必須要使用以下兩個概念進行分析:高價格和低價格。
自由貿(mào)易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支持低價格,而保護主義則站在生產(chǎn)者的立場上支持高價格。還有人從中間立場出發(fā)認為:“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實際上是同一個人?!?/p>
所以就很難從法律上確定其目標應該是高價格還是低價格。
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中,法律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讓價格自然形成,然而自由放任思想的死敵一定會對此大加反對。他們會全然不顧后果如何,主張用法律的手段進行干預。
但不管怎樣,堅持通過法律干預的手段形成高價格或低價格的人有責任對干預的依據(jù)做出合理的解釋,并理應由他們來進行證明其是否成立。因此,這也就意味著直到可以證實相反的情況,自由貿(mào)易一貫的優(yōu)點也就不言而喻了,因為自由貿(mào)易認為價格應該自然形成。?
然而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支持高價格的人順利地實施了自己的主張,現(xiàn)在該由贊成自然價格的人來對自然價格的優(yōu)勢做出解釋了。
有兩個名詞爭論雙方都有所提及,因此弄清楚這兩個名詞的確切含義就顯十分必要了。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兩個陣營中的斗士們會因一系列事例而倍感窘迫。?
2
為了提高價格,保護主義者開始征稅保護性關稅,然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價格非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為了降低價格,自由貿(mào)易者有時成功地將自己的主張付諸實施,不過令他們瞠目結(jié)舌的是,價格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比如,法國為了保護農(nóng)業(yè),對進口羊毛征收20%的關稅,但事與愿違,法國國內(nèi)羊毛的銷售價格隨即降到比征收關稅之前更低的水平了。?
在英國,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降低并最終取消了羊毛關稅,但英國羊毛的銷售價格隨即提高到比實施關稅政策前更高的水平了。
其實這些事件之間并非完全獨立、毫不相關,因為一切商品的價格的升降都遵循一般價格規(guī)律,羊毛價格也概莫能外。在同等條件下會產(chǎn)生相同的結(jié)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保護性關稅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商品價格回落,而競爭卻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
于是爭論進入了混戰(zhàn)時期,保護主義者對反對者說:“正是我們的制度使你們所承諾的低價格得以實現(xiàn)!”
而后者也不會甘拜下風:“正是自由貿(mào)易實現(xiàn)了你們所夸耀的高價格!”?
霍特維利街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低價格,而在舒瓦瑟爾街實現(xiàn)了高價格? 很明顯,這一切一定是出了差錯,是一種假象,亟須澄清,而這正是我現(xiàn)在試圖要做的。
3
假定存在兩個孤立的國家,每個國家的居民都有100萬。假設別的條件都相同,其中一個國家所擁有的一切物品(包括小麥、肉、鋼鐵、家具、燃料、書籍、衣物等)都是另一個國家的兩倍。
很明顯,一國比另一國要富有一倍。?
但是,不能因此就斷言說這兩個國家所擁有物品的貨幣價格一定不同,富國的價格水平或許更高。例如在美國,其全部商品的名義價格都高于波蘭,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人在各個方面都比波蘭富足。
衡量一國是否富裕的標準不是商品的貨幣價格的高低,而是商品的富裕程度。所以,假如我們把保護主義與自由貿(mào)易比較起來,不是看哪一個帶來了高價格或低價格,而是看哪一個帶來了富足,哪一個導致了匱乏。?
因為我們不得不指出,當產(chǎn)品進行交換之后,與產(chǎn)品的貨幣價格相關的是產(chǎn)品的相對豐裕和相對稀缺度,而不是兩個國家居民的富裕程度。
4
讓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增加或減少關稅造成的結(jié)果通常與人們的設想南轅北轍:實施高關稅會導致價格下降;撤銷關稅往往伴隨著價格的上漲。
從政治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種違反常理的現(xiàn)象,就顯得十分必要。毋庸置疑,如實地描述各種事件并給出正確、合理的解釋,這才是實至名歸的科學應該做的。?
那么,對于我們所討論的這種情形來說,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是,導致高價格的原因一定有兩個,而不僅僅是一個。 對低價格來說,也是這樣的情況。
置疑的規(guī)律是,決定商品價格的是商品的供求狀況。 因此,有兩個因素會對價格造成影響:供給與需求。
這兩個因素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有時發(fā)揮著相同的作用,有時發(fā)揮著相反的作用。兩種情形下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價格是這兩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綜合結(jié)果。?
供給的減少或需求的增加都可能會導致價格的上漲。 供給的增加或需求的減少都可能會導致價格有所下降。 因此,高價格和低價格都有兩種類型。
就高價格來說,較差的一種情形是供給減少型,因為這意味著稀缺和貧困(今年小麥的行情就屬于這種類型);就高價格來說,較好的一種情形是需求增加型,因為這意味著總體福利水平的提高。
同樣的道理,由于充分的供給而帶來的低價格是人們所希望的,但因消費者生活拮據(jù)而需求減少所導致的低價格則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現(xiàn)在,讓我們好好考察一下保護主義政策造成的后果——較差的高價格和較差的低價格:較差的高價格,因為貨物的供給減少了,事實上也是他們公開主張的目標;較差的低價格,因為貨物的需求也減少了,這樣資本和勞動就會做出非理性的選擇,消費者的負擔也因為實施稅收和限制措施變得更重了。
所以,對價格來說,這兩種趨勢所產(chǎn)生的影響相互抵消了,這也就是從長期來看,為什么這個同時限制需求和供給的制度,最終不能實現(xiàn)其提高價格的目標的原因。?
但對公眾的整體福利條件來說,這兩種趨勢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不能相互抵消,而是共同作用使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惡化。
自由貿(mào)易則會產(chǎn)生完全相反的結(jié)果。其結(jié)果或許也未能成功地使價格回落,因為其中同樣也存在著兩種趨勢:一種是人們所希望的由供給增加而帶來的價格的下降,即增加了富足的程度;另一種是需求的增加帶來的令人愉悅的價格的上漲,比如由于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對貨幣價格來說,這兩種趨勢也是相互抵消的,但兩者都會對人們的總體生活福利發(fā)揮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實施貿(mào)易保護主義政策會使國家陷入衰退的狀態(tài),會使供給與需求都疲乏無力。
而實施自由貿(mào)易制度,會使國家步入繁榮,會使供給和需求都很旺盛,但并不會必然導致貨幣價格的波動。
5
貨幣價格并不能作為衡量一國富裕程度的標準,因為無論社會陷入貧困還是高度繁榮,價格都有可能會穩(wěn)如泰山。?
下面的評論或許能一語中的地說明這一觀點。
法國南部的農(nóng)民對于對付秘魯很有信心,因為他們用關稅把外國的競爭者拒之門外。盡管他們還是像約伯一樣家徒四壁,但他們堅信在保護主義制度下,他們遲早會變得富有。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用歐迪委員會給他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否愿意參與國際競爭——愿意還是不愿意?”
他的第一反應是:“不愿意!”
據(jù)此,歐迪委員會自豪地宣稱他們的觀點受到了公眾的普遍贊同。
但是,應該更深入地對這件事進行探討。毫無疑問,外國競爭(事實上是一切競爭)總是讓人感到不愉快。如果某個產(chǎn)業(yè)部門可以擺脫激烈的競爭,那么在一定時期內(nèi),該部門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利潤。
然而保護并不是孤立的特權,而是一項制度。如果用來保護農(nóng)夫的利潤,就會造成谷物和肉類的短缺;用來保護其他生產(chǎn)者的利益,就會造成鋼鐵、布匹、燃料和工具等的稀缺,最終,會造成一切物品的短缺。?
如果由于供給的減少而使小麥短缺并由此造成價格上漲的話,那么用于換取小麥的其他全部商品的短缺則會造成對小麥的需求減少,進而使小麥的價格下降,所以從長期來看,小麥價格是否會比自由貿(mào)易制度下的價格高出1生丁,還不能確定。但由于整個國家所擁有的商品都減少了,人們能得到的商品總量也不如以前多了,這是確定無疑的。?
農(nóng)民真的該問問自己,只要國民們擁有財富,有能力購買并消費各種農(nóng)產(chǎn)品的話,從國外進口一些小麥或家畜是否會對自己更有利一些。
假設法國有這么一個地方,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僅僅靠板栗為生,你怎么指望他們能依靠農(nóng)業(yè)發(fā)家致富呢?那怎樣才能讓這里出產(chǎn)可以帶來更大回報的商品呢?肉類?他們不吃肉;牛奶?他們只喝水;奶油?在他們眼中太奢侈了;羊毛?他們的需求量少之又少。
這是否可以說明,在保護主義影響下,這些消費者的產(chǎn)品價格在上漲的同時,也受到由于人們放棄消費而造成的價格下降的影響呢?
農(nóng)民的情況對制造業(yè)的廠商來說也同樣適用。紡織廠商堅信,外國競爭會以增加供給的方式造成價格下降。情況也許如此,但其價格難道不會因為需求的增加而上升嗎?難道對布匹的消費數(shù)量總是一成不變的嗎?難道每個人都買到了自己所需的有能力購買的衣服嗎?如果將一切稅收和限制措施都取消,人們就會變得更加富有,難道人們在擁有財富之后不是首先用這些錢讓自己穿得更好些嗎??
問題——永遠都存在的問題是,從保護主義政策中獲益的是特定的產(chǎn)業(yè)部門,還是將各種因素綜合考慮之后,保護主義限制性措施理所當然地比自由貿(mào)易更富有生產(chǎn)力。?
如今,任何人都不會不假思索地就這么認為,否則人們就不會總是說,我們“理論上是正確的”。
如果真實的情況就是這樣,如果保護主義的限制性措施是為了某特定產(chǎn)業(yè)部門的利益而不惜給社會的整體福利造成更大的損失的話,我們必須指出,貨幣價格本身反映的是每一特定產(chǎn)業(yè)與其他各個產(chǎn)業(yè)之間、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
而接下來,實施這樣的政策并沒有使保護主義目標中的有利價格得到實現(xiàn),而恰恰相反,這種政策的實施對有利價格的形成來說卻是一種阻礙。
五? ? ?保護主義能提高工資嗎
1?
一位無神論者表現(xiàn)出了對宗教、神父和上帝的不滿情緒。一個沒有什么正宗信仰的人說:“你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的話,我將會被你變成虔誠的信徒。”?
當時我聽說一些幼稚輕率的三流作家、小說家、改革家、矯揉造作的作者們紙醉金迷,他們的公文包塞滿了金邊債券,或者他們通過發(fā)表反對自利主義、個人主義的激烈言論而賺取大量金錢時;當我聽說他們公然挑釁我們這個無情的制度、為勞苦大眾大聲疾呼時;當我看到他們來到天國飽含熱淚,為貧困、操勞的群眾感到悲憫時(實際上他們從來都不曾遭受貧困,只是出于利益的考慮而進行著書立說時才會有所涉及),我要對他們說:“假如你們繼續(xù)這樣做的話,你將會使我將工人的死活置之度外?!?/p>
天啊,這是多么虛偽?。∵@是當代丑態(tài)畢露的指責!如果由一個認真、嚴謹?shù)娜说乐髁x者來描述工人們悲慘的真實生活,假如他的著作可以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力,那么他就會在第一時間遭到一群改革者的攻擊。
他們煞費苦心、含沙射影、顛倒黑白、嘩眾取眾、為達目的什么樣的手段都使得出來。他們總會有撫平一切傷悲的辦法,他們總以“協(xié)會”、“組織”的名義來為你排除憂愁,解除困難;他們對你萬分殷勤、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你便如奴隸般陷入被人控制的困境:正直的人不屑于對你的情況進行公開的關注,想想也應該明白,怎么會有人在這個令人反胃的滿是謊言的時刻給你提供什么合理建議呢?
“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這是一種懦弱的、有失正義的態(tài)度,對此我并不贊同,即使是裝腔作勢地提及也要好過于這種態(tài)度。
工人們啊,你們可知自己的處境是多么詭異!你們正在遭受別人的盤剝,至于這種盤剝是如何進行的,請聽我稍候徐徐訴說……
不,我改變主意了。不能在我們的言語中出現(xiàn)過激的表述,這可能引起歧義,沒錯,“盤剝”一詞就很容易引起誤解,被作為指認謬論的托詞,這樣一來,就使人們反對盤剝者的信念受到了動搖,于是對于盤剝就會聽之任之了。但最終你的勞動果實還是被別人占有了,你也不會得到公正的對待。
哦,如果大吵大鬧后獲得的那點安撫、那張空頭支票、那點嗟來之食就能讓你滿足;如果那些“組織”“共同體”的幌子就可以震懾住你,那么你的這點小小的要求將會得到很大的滿足。但并不會有人想要給你那種完完全全的公正。
然而你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長年累月地獲得微薄的薪水之后,這點微薄收入又怎能滿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呢?
也許某一天,我會告訴你協(xié)會、組織的本質(zhì),可以理解你早已被那些讓你滿懷希望的空頭支票弄得昏頭昏腦了。
同時,讓我們看看人們是否制定了對你不公的法律,不僅規(guī)定你該向誰購買諸如面包、肉類、衣物和羊絨之類的商品,而且規(guī)定了你需要支付的費用。 這與保護主義政策不是如出一轍嗎?它的確提高了你所購買的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在這一點上這對你是不利的,但保護主義不也相應地使你的工資有所增加嗎??
2
決定工資高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有位工人給出了非常簡潔的答案:當兩個工人同時在一個老板那里競聘時,工資水平就會下降;當兩個老板爭搶一個工人時,工資就會上升。?
為了簡單起見,我用學術(但可能不易于理解)的語言表述一遍:
工資的高低取決于勞動的供求狀況。
那么,是什么決定了勞動的供給呢? 是市場中工人的數(shù)量,這點保護主義是無能為力的。 又是什么決定了勞動的需求呢?
是國內(nèi)可供投資的資本數(shù)量。
不過資本的數(shù)量是否會由于保護主義“人們不應該購買國外產(chǎn)品,全部產(chǎn)品都應該由本國生產(chǎn)”的主張而有所增加呢?根本不會。資本或許會因為這個主張在不同的產(chǎn)業(yè)之間進行轉(zhuǎn)移,但不會給可供投資的資本數(shù)量帶來絲毫的增加。
所以,保護主義不能使勞動的需求獲得增加。?
人們會對某個產(chǎn)業(yè)引以為傲。難道使該產(chǎn)業(yè)得以創(chuàng)辦的資本及整個產(chǎn)業(yè)的建立都是從天而降的嗎?當然不是,農(nóng)業(yè)、水運或白酒制造業(yè)都是這些資本的來源。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征收保護性關稅,有更多的工人會聚集在我們的開采業(yè)、工業(yè)城市的市郊,而港口的水手、田間勞作的農(nóng)民和葡萄種植戶會減少。?
3
對于這個問題,我要進行詳細論述,但我還是希望通過例子來說明。
某農(nóng)夫擁有一個農(nóng)場,占地1.2萬平方米,他的投資是10000法郎。
他將土地分為四塊,并依照下列順序輪流進行耕種:最初是玉米,第二是小麥,第三是苜蓿,第四是黑麥。
他和家人的需求只是農(nóng)場產(chǎn)出的一部分谷物、肉類和奶制品,剩下的部分拿去出售后用于購買油、亞麻、白酒等日常用品。每年的資本都用于支付工資和從鄰近農(nóng)場雇用的臨時工報酬。
這項投資來自他的銷售,資本每年都不斷增長,農(nóng)夫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把錢投入生產(chǎn)就不會有什么價值,每年的剩余可用于建造籬笆、平整土地、改善農(nóng)業(yè)設施和農(nóng)舍,提高工人的報酬。他甚至在附近的銀行有了一筆存款,然而銀行并不會任憑這些錢閑置在金庫里,而是借給創(chuàng)業(yè)的船主和企業(yè)家,所以這部分錢陸續(xù)也會以工資的形式支付出去。
沒過多久,農(nóng)夫死了,他的兒子繼承遺產(chǎn),他對自己說:“坦白地講,我父親一生都無所作為。他從普羅旺斯購買橄欖油,將錢拱手相讓,我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開辟一小塊田地用來種植橄欖樹。他從布列塔尼、梅多克和海耶爾島購買亞麻、白酒和橙子,同樣將錢拱手相讓,而無論如何,亞麻、葡萄和橙樹都能夠在自己農(nóng)場里種植。他又讓磨坊主和織工從我媽這里賺到了錢,事實上織布、磨小麥粉完全可以由我們的仆人來完成。他把自己給毀了,而且,還把原本可以由自己人賺取的工資拱手相讓給外人?!?/p>
在這種思想的驅(qū)使下,這個魯莽的年輕人改變了農(nóng)場的輪種制度。
他把土地分成20塊,在第一塊上種植橄欖樹,在第二塊上種植桑樹,在第三塊上種植亞麻,在第四塊上種植葡萄,在第五塊上種植小麥……。如此一來,他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并使自己徹底擺脫了對他人的依賴。他不再從貨物的一般流通中獲取任何物品,他的任何東西也都不再進入貨物流通領域。
通過這種做法他是否就會變得更富有呢?答案是沒有,原因在于他的土地根本不適合葡萄的生長,氣候條件也不利于橄欖樹的種植,更何況,長期來看,其父親通過交換而得到的家庭所需物品的供給比這種做法要充足得多。
而雇員所付出的勞動并沒有絲毫增加。準確地說,他們需要耕種的地塊數(shù)量是之前的五倍,但每一地塊的面積卻是以前的1/5。農(nóng)場種植了橄欖樹就使種植小麥的面積相應地減少了。農(nóng)民不再從別處購買亞麻,但也沒有了可供出售的黑麥。而且,支付的工資不超過他的資本,這些資本在新的作物輪種制度下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
在復雜的新種植制度下,很大一部分資本被用來建造房屋和購置所需的生產(chǎn)器具。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在勞動的供給未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可用于發(fā)工資的資金卻減少了,于是工資的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4
這就是一個國家構(gòu)筑關稅壁壘、自給自足的結(jié)局,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
如果產(chǎn)業(yè)的種類有了成倍的增加,那么它的重要性就會有所降低。這就意味著,一個多種產(chǎn)業(yè)并舉的體系會變得更加復雜,其結(jié)果并不是更多的產(chǎn)出,反之亦然。
原因在于,一定量的資本和勞動所需要克服的困難增加了,很大一部分流通資本(工資基金的構(gòu)成部分)就必須轉(zhuǎn)變?yōu)楣潭ㄙY本,不管工作情況發(fā)生什么變化,剩余的部分的總額沒有增長。
如同水一樣,要想保持充足,就必須積蓄在池塘、水庫等蓄水設施中,倘若覆蓋了更多的土地、日曬的面積過大,就會有更多的水會被吸收、蒸發(fā),進而流失掉。
既定數(shù)量的資本和勞動的生產(chǎn)力與遇到的阻力之間呈反比例關系。
毫無疑問,與氣候、溫度等因素相比,資本在國際間流動所遇到的壁壘阻力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最終都會使產(chǎn)出減少,也就是說,結(jié)果是減少了用于滿足消費者的產(chǎn)品。那么,如果用于滿足人們需求的商品的總供給減少了,又怎么會使工人的報酬增加呢?
如果真的增加了,就只能假定財富不僅隨著生產(chǎn)總量的減少而減少,還因(他們所謂的)工人報酬的增加而進一步減少。
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足為信的,有充足的證據(jù)和理由來駁斥這種工人工資隨之增加的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