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講心理23-2-11,為什么非要揪出一個罪人~
在開篇無比下感恩武老師的課!

學習筆記
尋找罪人第一層
陰謀論:各種不如意的事情背后都有一個主觀動機惡意的罪人
藏在各種人際關系中的常見模型: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
我們看到受害者時,心中生出公平、拯救的心,我們攻擊加害者的時候,跟加害者拉開了距離,我們身上沒有陰謀、邪惡,我們就成了光明
受害者也是這種心理,當覺得自己受害的時候,就覺得可以去攻擊加害者
但是當我們處于這個游戲的時候,不尊重事實,我們冤枉了無辜的“加害者”,我們就從“拯救者”變成了加害者
如果有知道自己做錯了,但這種感覺很不舒服,因為傷害了自己的自戀和自尊,所以就會堅持自己是對的,這時候是在維護自身的自戀
如果一個人過分的追求“我是對的”的感覺時,大多數(shù)人都是“敵人”,因為不經(jīng)意間他們就顛覆了你的“我是對的”的這種感覺,破壞了你的自戀

尋找罪人第二層:原生家庭論
歸罪和歸因的區(qū)別
歸因是找到原因,盡可能客觀理性的尋找原因,如實看待事實,不受情緒情感去扭曲事實,也不因個人私心和立場去扭曲事實
歸罪是感性的將不好的結(jié)果歸咎某個人,認為任何失敗挫敗痛苦背后都有個主觀罪人,他是故意惡意的傷害我的
我們的人格結(jié)構(gòu)的確跟原生家庭是息息相關的,但不能把發(fā)生的事情歸罪于原生家庭,我們也要理解她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在面對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超級嚴重的內(nèi)疚,而內(nèi)疚又容易變成向外的指責和攻擊:你就是罪魁禍首,家人無力面對難以承受的內(nèi)疚感、悲傷和無力感,拒絕面對現(xiàn)實,很容易去尋找一個外在的加害者
虛弱糟糕的感覺向內(nèi)太難受了,我們向外尋找加害者來轉(zhuǎn)移這些感覺,去恨一個人會讓自己感覺好多了,但這的確會冤枉他人
歸因是否可以變?yōu)闅w罪呢?——把做錯了一些事情變成主觀惡意的傷害?還是不可以的

尋找罪人的第三部分:自己
關于厭學,厭學一半都是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在他們心中,存在著一個苛刻的批評者——內(nèi)心有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的聲音,如果做不到就對自己發(fā)出無情的攻擊
父母如果對孩子要求苛刻,可能會內(nèi)化成為孩子的一個苛刻內(nèi)在批評者
苛刻內(nèi)在批評者的另一個源頭,就是自己的全能自戀——我發(fā)出一個意念,世界就要按我的意念來運轉(zhuǎn),完美的回應,無所不能
完美主義還分,過程完美主義和目標完美主義
想要殺死自己——殺死自己內(nèi)在的罪人,內(nèi)在的兩個自己:提出目標的自己【思維/頭腦】,身體力行的自己【體驗】
體驗的身體力行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大部分人都誤認為提出目標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己,而身體力行的自己只是工具
所以提出目標的自己活在全能自戀中,要求完美,經(jīng)常對身體力行的自己提出各種高要求,身體力行的自己做不到的時候,提出目標的自己會覺得身體力行的自己是個罪人,嚴重的時候提出目標的自己就想把身體力行的自己給殺了——認為身體力行的自己有主觀惡意的動機,沒有讓自己的目標實現(xiàn),滅掉肉身來進行懲罰

歸罪于自己該怎么辦
如果我們內(nèi)心有這樣的結(jié)構(gòu)的時候,發(fā)出目標的自己和身體力行的自己之間有很深的矛盾時,我們要明白這就是人性本身,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兩個事實發(fā)現(xiàn):
1,沒有人不想積極高效的活著,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不是我們不想,而是我們不能。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時,對自己是何等的不喜歡和不接納,真的會把自己列為自己的罪人
2,每個人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生命,每個人!浪費又怎么樣呢,對人生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很大的破壞了嗎?深深的擁抱自己的抑郁,也會成為自己靈感的源頭。人生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是可以浪費的,時間上其實很長,空間上有各種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人生往前很艱難的時候,停一下,退一下,是可以的,沒問題的!
家長可以把這樣的智慧告訴孩子,發(fā)布目標的自己和身體力行的自己也應該成為好父母和好孩子,疲了累了怕了是可以的,被擁抱接納恢復狀態(tài)后,想跟世界建立深度關系,想積極高效的活著
我們要去歸因,但不要輕易去歸罪,即便造成了一些傷害,但也要看到愛的部分

這些天狀態(tài)又有些差,我以為睡眠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但是心理&身體原因,又開始失眠
武老師今天的更新,非常感謝!

首先,來回憶下整個框架:尋找罪人之加害者、原生家庭、怪他自己,兩個事實
整個路徑的終極還是感覺還是全能自戀,和轉(zhuǎn)移痛苦
一個區(qū)別關于歸因和歸罪,歸因是尋找事實,而歸罪是找惡意的迫害者

過分追求“我是對的,我是好的”的自戀狀態(tài),會很想找到惡意迫害者,這樣自己就能去幫助受害者,成為拯救者,就跟惡拉開了距離,就成了善——這不就是自戀位的維系手段嗎?
自戀高位就是通過比較來獲得了,踩了別人的某個點,在那個點上自己就占據(jù)了高位,錯怪了人也覺得沒有關系。。。
最要謹防的是,發(fā)布目標的自己是個全能自戀者,踩的是身體力行的自己,覺得后者是有惡意的罪人,痛恨自己,而想要殺死肉身來懲罰自己
如何走出全能自戀?從自己的人格結(jié)構(gòu)開始,理解身體力行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建立真知:自己是想高效積極的活著的,但沒有人能做到,而人生其實是容錯的,容許停歇和倒退的,而事實上,唐僧這樣一步一腳印才是真實人生
走出了全能自戀,也就不會有全能自戀——全能暴怒——徹底無助——被害妄想這些過程了,總是幻想有個惡意的傷害者,會導致歸罪——看什么人都是惡意的,自己就成了敏感型,生活其實很痛苦

在最后,想說說個人的一些體驗
體驗最深的,就是發(fā)布目標的自己,對身體力行自己的苛刻苛責
很多次我都想把自己埋了,很多次都覺得自己可以不用活著——反正那么差勁
那個全能自戀的自己,實在是非??膳?,對內(nèi)的全能自戀,傷害性其實遠甚于對外全能自戀
個人是這么認為的,如果我們內(nèi)心有了糟糕的感受,而又找到了“傷害的罪人”的時候,都是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讓TA也體驗下自己的痛的沖動的,我看小說幻想中,很多人都把這種幻想變成文字,而文學中“恨不得上去撕爛她的嘴,扇她幾十耳光,打的TA滿地找牙”這種更多,我自己則是更清楚這些
如果找到的“罪人”是現(xiàn)實中的他人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人是會各種權(quán)衡,對方跟自己實力相當或者強于自己的時候,大多數(shù)選擇忍,不會付諸什么行動,吐槽的最多,直接對吵的都少,打架的就極個別了
但是如果找到的“罪人”是身體力行的自己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會很殘忍——會對自己進行虐待,哦,還有罪人是弱者比如孩子的時候,也可能會去實施傷害
忽然想到了那個公開扇自己耳光的明星,這就是一種對自己的“勝利”——對自己有權(quán)力呢
傷害那個看不上的身體力行的弱者——多沒用啊,看,沒毅力,沒耐性,不聰明,不能吃苦,這么沒用!浪費糧食!自己殺了自己連法律、道德壓力都不用承受
自虐者可能就是要轉(zhuǎn)移這種全能自戀的痛吧,向內(nèi)歸罪

第二個體會,就是歸因和歸罪的區(qū)別
哎,這個認知真的無比重要
我一直都在歸罪自己,但自己以為是歸因自己!
缺乏認知?。。?!
我知道是自己導致了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我對自己目前的表現(xiàn)非常不滿意
但是我也覺得自己很多事情的確做不到,真的是現(xiàn)在的自己都做不到的
所以我沒有資格抱怨什么,自己覺得痛苦是活該的只能受著——所謂的困擾就是想要的多付出的少罷了,有什么好說的
學了這課之后,我想,我的痛苦應該歸因,而不是歸罪
正確歸因是:發(fā)布目標的自我給的目標太扯了,給什么完美目標?!要求自己什么完美?這是我后面幾年都要去慢慢改的了??!
身體力行的自我真的盡力了,那就理解她,接納她,放松!
我一直都在歸罪身體力行的自己——是惡意的懶惰,罪大惡極!
但其實真的沒有,我也跟所有人一樣,也都渴望自己能夠積極高效的活著,我并不想浪費的,但我也跟所有人一樣,沒法不浪費時間
所以,放松!

最后,想起《不羈的靈魂》里說的,看到什么之后覺得自己要改變,不要這樣,要看到什么,心里一緊,然后放松
其實這就是在調(diào)整發(fā)布目標的自己吧!^_^,智者都是相通的
我現(xiàn)在真的比以前表現(xiàn)的好了,寫文的時候廢話少了,喜馬拉雅有時間來碎碎念發(fā)現(xiàn)內(nèi)心也沒那么多聲音了。。。^_^
謝謝武老師!放松自己!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