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在望啥?我來到了廬山找答案

《抄寫文案的我》

此刻我就在廬山
1200多年前
李白也望著同樣的山川出神
我好像突然覺得站在這兒的是兩個人



人的一生至少要來兩次廬山
第1次恰年少輕狂,細雨仗劍身如夢
第2次皓首蒼顏時,芒鞋徐行看蒼生

兩首詩橫跨了35年,也橫跨了李白蕩氣回腸的一生


山峰高聳,云煙聚散,人卻一如塵埃。
在觀望中詩篇變自然長成
望廬山瀑布二首
[唐] 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最后一次見廬山,已經(jīng)60歲,人生遲暮。前一年他在流放夜郎途中僥幸遇赦,自此便輕舟,已過萬重山。從江陵一路來到九江廬山,路線恰如當年。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他一定要再來廬山?
此時正是他人生前所未有的低谷。杜甫描述李白的處境說:

《不見》
唐·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榮光不再,前途盡喪,他還在執(zhí)著什么呢?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沒有回憶,也沒有追問,只有山水。
當我一度覺得不過如此的時候呢?
其實答案早就寫在我來時的路上,
從前看山看水,只覺得巍峨高不可攀。
當事過境遷,再仔細回想,山不過是山,水不過是水

這就是李白的境界!
世人厭我,妒我,愛我,笑我,哭我,我只當風會來過,都說山水向我奔來

我卻道,亦是我向山水奔去

總結(jié):
寒山問曰:“ 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呼?”拾得答曰:“ 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