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貴州分公司:守護美好生活,助力高校師生提升風險防范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fā),很多不法分子將“詐騙黑手”伸向了大學生。根據中國青年網調查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有近4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都遭遇到各式各樣的電信網絡詐騙。

為深入開展金融反詐知識普及,切實做好在校大學生的金融反詐意識,近日,平安普惠貴州分公司聯(lián)合貴陽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走進貴陽信息科技學院,以“心中有法·校園無詐——預防電信網絡詐騙打擊網絡犯罪”為主題,向學校師生開展了一場反詐知識宣講活動。

活動中,貴陽市反詐中心宣傳干警姚堯結合近年來大學校園頻發(fā)的電信網絡詐騙真實案例,向廣大師生詳細講解了刷單返利、“殺豬盤”、貸款、代辦信用卡以及冒充電商物流客服等電信詐騙的特點及作案手段,就遭遇電信詐騙后的補救方式進行了細致講解。同時,對國家反詐中心APP、96110反詐專線等進行了大力推廣。
一直以來,平安普惠貴州分公司始終秉承“專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用行動回饋社會”的文化理念,在全方位提供金融科技服務的同時,積極踐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責任。

自2018年以來,平安普惠貴州分公司為構建和諧健康的金融消費環(huán)境,積極聯(lián)動監(jiān)管及各單位,圍繞金融消費者需求,利用線上線下多元方式,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等重點人群長期開展體系化、公益性的教育宣傳活動,并全力擴大覆蓋面,旨在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守護美好生活,助力民眾提升風險防范。
風險提示
一、切勿輕信借貸廣告
很多網絡借貸平臺以假劣廣告利誘大學生注冊、貸款,文案上寫著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困難,實際上這樣的誘導極易導致學生陷入“連環(huán)貸”陷阱。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大學生在充分認識網絡不良借貸存在的風險和隱患,增強金融風險防范;要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盡量不要在網絡平臺貸款,因為利息和違約金都很高,積極學習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遠離不良網貸平臺。
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切勿將個人身份信息借給他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信息被不法之徒利用時,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學會用正當手段和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