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ivxcmq1XbVnf6NmwNBSBKw?pwd=fp1z?
提取碼:fp1z

編輯推薦
如果你只想讀我的一本書, 讓我推薦一本代表作, 我就推薦這本書。 ——周國平
★ 周國平七十年哲思精華總集,集大成之作,全新修訂珍藏版。周國平本人先后三次修訂,增刪多達8萬字,完整反映其哲學智慧和人生感悟,伴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成長。
從周國平的所有作品里,精心選出能代其思想且表達精妙的文字,按體系匯編成冊。2001年初版至今,周國平本人先后三次修訂,反復斟酌,大幅增刪。 辭書體例,便于檢索。讀者一冊在手,即可全豹在目。
★ 122個人生關(guān)鍵詞,122個人生答案。一本適合靜靜閱讀的枕邊書,一本可隨時放在案頭、手邊的人生辭典。
生死、苦樂、兩性、愛、美、孤獨、藝術(shù)、人性、世態(tài)、讀書、寫作……人生方方面面,大事小事,周國平以哲學之心一一解答。人生中有種種不如意處,哲學提供了一種視角,幫助我們坦然面對和接受。在此意義上,哲學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
★ 厚重大氣,珍藏版本。裝幀典雅,經(jīng)典藍金配色,精裝方脊,用紙精良。
知名設(shè)計師操刀,600+頁精裝方脊,芬蘭進口環(huán)保木漿紙,柔和護眼,厚重、典雅、雋永。
海報:

內(nèi)容簡介
周國平七十年哲思精華總集,全I新修訂珍藏版。
本書選取能代表周國平思想且表達精當?shù)奈淖郑譃?22個主題,以簡單精悍的語錄形式,完整呈現(xiàn)周國平的哲學智慧和人生感悟。生死、苦樂、兩性、愛、美、孤獨、藝術(shù)、人性、世態(tài)、友誼、親子、信仰、職業(yè)、讀書、寫作……人生方方面面,大事小事,周國平以哲學之心為你一一解答。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著MING學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shù)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愛與孤獨》《靈魂只能獨行》《只有一個人生》《何以滋養(yǎng)靈魂》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等。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或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思考》等。
目錄
第一編 生命感悟
生活態(tài)度
真性情
愛生命
親自然
簡單
不占有
平常心
自愛
超脫
人生境界
自足
獨處
安靜
閑適
單純
智慧
覺悟
幽默
真實
做人
生活質(zhì)量
享受
創(chuàng)造
自我實現(xiàn)
內(nèi)在生活
成功
財富
幸福
苦難
人生況昧
沉默
孤獨
寂寞
無聊
往事
年齡
境遇與心情
人生難題
生命意義
自我
時間
命運
死亡
第二編 情感體驗
愛
愛
愛與孤獨
大愛和小愛
性與愛
性
愛情
性愛哲學
性愛倫理
性愛心理
性愛美學
性愛現(xiàn)象
女人和男人
女性價值
女性魅力
女性心理
男人
兩性比較
兩性之間
婚姻和家庭
婚姻
愛情與婚姻
婚姻的智慧
家
伴侶之情
親子之愛
孩子
童年和成長
怎樣做父母
第三編 人性觀察
人性
人
人性
靈與肉
人性現(xiàn)象
人性評價
嫉妒
吝嗇
自卑與自信
人與社會
交往
溝通
友誼
語言
名聲
角色
道德
道德現(xiàn)象
世態(tài)人情
世態(tài)
人情
處世
輿論
愛國主義
個人視角
態(tài)度
感覺
異想
自白
第四編 精神家園
精神生活
靈魂
追求
堅守
理想
夢
信仰(一)
信仰(二)
現(xiàn)代狀況
精神體系
宗教
哲學(一)
哲學(二)
思想
文化
知識分子
東西方文化
文化
學術(shù)
教育
向教育提問
文學藝術(shù)
美
藝術(shù)
藝術(shù)家
詩
文學
創(chuàng)作
批評
風格
天才
讀書
好讀書
讀好書
怎么讀
寫作
寫作的理由
寫作的態(tài)度
作品的價值
我與寫作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愛情
深深地愛一個人,你借此所建立的不只是與這個人的聯(lián)系,而且也是與整個人生的聯(lián)系。 愛是耐心,是等待意義在時間中慢慢生成。
愛情的質(zhì)量取決于相愛者的靈魂的質(zhì)量。真正高質(zhì)量的愛情只能發(fā)生在兩個富有個性的人之間。
對于靈魂的相知來說,最重要的是兩顆靈魂本身的豐富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互相吸引,而絕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
無幻想的愛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愛情太脆弱,幸福的愛情究竟可能嗎?我知道有一種真實,它能不斷地激起幻想,有一種幻想,它能不斷地化為真實。我相信,幸福的愛情是一種能不斷地激起幻想、又不斷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實。
孤獨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獨,這怎么可能呢?然而,盡管注定孤獨,仍然會感覺到孤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于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