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開顱手術治療實例——垂體瘤經(jīng)蝶翼切除
患者男,57歲。雙目視力減退,左眼明顯,加重3月。
CT:鞍區(qū)占位,密度混雜,鞍底骨質部分破壞,向蝶竇內發(fā)展。
MRI:鞍區(qū)占位,長T1和短T1信號混雜,不均勻增強,向蝶竇內發(fā)展,瘤體呈啞鈴型。






視力檢查:粗側雙顳側偏盲,左眼眼前指數(shù)
診斷:垂體瘤
手術方式:內窺鏡輔助下雙鼻孔入路經(jīng)蝶竇鞍區(qū)腫瘤切除術
術中情況:切除右側中鼻甲,擴大操作通道,探尋蝶竇開口;鼻中隔右側成型粘膜瓣;擴大雙側蝶竇開口,磨除蝶竇前壁;以雙側OCR為標志,充分顯露并磨除鞍底骨質;見鞍底硬膜,切開硬膜,小心辨識垂體組織予以保護,顯露瘤體組織,稀軟,供血豐富。雙吸引器操作,吸除瘤體至鞍隔塌陷,雙側海綿竇內壁顯露。
鞍底骨片重建,中鼻甲粘膜剝離并覆蓋鞍底,粘膜瓣復位覆蓋。鼻腔填塞止血。


術后情況:雙側視力明顯好轉,左側視力改善顯著。
術后病理:垂體瘤
術后影像復查
出院前CT:瘤體全切。

術后1個半月追蹤: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影像復查腫瘤全切。


分析:垂體瘤是成年人多見的顱內良性腫瘤,兒童相對少見。根據(jù)瘤體細胞類型,可分為泌乳素細胞性、生長激素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性、促甲狀腺素細胞性、促性腺激素性等。女性青少年患有泌乳素細胞腺瘤,可出現(xiàn)溢乳,或已有的月經(jīng)停止;生長激素腺瘤患者可出現(xiàn)生長增快,呈“巨人癥”;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可致患者向心性肥胖,皮膚細嫩,臉如滿月。隨著瘤體增大,垂體瘤可引起雙顳側視野缺損和雙側視力減退。瘤體較小,主要向鞍內或是蝶竇內生長者,多造成內分泌異常,對視力影響較小,可選擇顯微鏡下,或可在神經(jīng)內窺鏡輔助下,經(jīng)蝶手術切除瘤體(非開顱);主要向鞍上生長,或是呈啞鈴型者,可選擇微創(chuàng)開顱顯微鏡下切除腫瘤。隨著神經(jīng)內窺鏡技術的成熟和提高,許多過去認為以開顱取瘤較好的病例,也越來越被應用神經(jīng)內窺鏡輔助獲得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