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探索,永不言棄——一戰(zhàn)上岸北大經院經驗分享
個人基本情況:本科就讀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一戰(zhàn)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碩,初試排名和最后的綜合成績都比較靠前,數(shù)學140+,專業(yè)課110+。本科期間成績一般,基本無科研無實習,簡歷算是十分慘淡,不過所幸經院也不看重這些,這也是我選擇經院的一部分原因。
關于擇校
由于北大的金融專業(yè)課偏重計算和數(shù)理推導,這也正是我的優(yōu)勢,所以一開始我的目標便定在了北大本部開金專的三個學院:光華,經院,數(shù)院。
在了解到光華復試會看本科背景后就沒有考慮,而數(shù)院的專業(yè)課只考概率統(tǒng)計,在20年北大不招全日制應用統(tǒng)計專碩后必定會有很多人轉戰(zhàn)金專,這會使得競爭更大。并且考數(shù)院的話發(fā)揮不了我金融科班的優(yōu)勢(畢竟概統(tǒng)好的一定有很多,金融加概統(tǒng)都好的數(shù)量上就會少一些),所以在最后的權衡之下我選擇了經院。
其實經院不管是初試和復試,都十分符合自己的口味。初試專業(yè)課不用背書,全是大題且除了第一大題其他題目只需要計算和推導證明;復試不看重履歷,評分主要看專業(yè)課問題的回答情況。
政治備考
其實在備考之前自己對政治的要求是很低的(最開始給自己定的目標為65分),因為自己之前沒怎么接觸過政治,并且作為一個理科生對這種文字性的學科有著天生的恐懼,甚至還一度擔心自己會因為政治考不到60分而過不了線(畢竟北京是大旱區(qū)而且之前每年都會有幾個總分過線但是政治不過線)
我是9月份正式開始政治的學習的,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也慢慢克服了對政治的恐懼,甚至到后來覺得政治的學習是用來消遣和打發(fā)時間的,最后政治的分數(shù)也比較理想。所以說有的時候很多東西只是看起來難,只要自己不排斥而用心去學習,事情就會簡單很多。
用書:肖秀榮三件套( 《精講精練》 《講真題》 《1000題》 )、疾風勁草
模擬卷:肖秀榮四套,八套卷 以及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模擬卷
1000題從9月份開始刷,到10月中旬刷完,期間是配合網課做題的,基本上看完一課然后就做那一課的習題,之后有想著再重刷一遍1000題,不過自己比較懶,而且覺得重刷太無聊了,并且里面的很多選擇題沒有啥意義就沒有再去重刷,所以最后1000題只刷了一遍。
肖秀榮的精講精練我前前后后完完整整過了3遍,而且沒事就會翻開書看看比較難背的知識點和冷門知識點,如果突然某個時刻我想不起來某個知識點時,就會立刻翻書來回顧,所以我的政治基礎知識也因此打得比較牢固。
模擬卷的話在考前看了市面上所有模擬卷的選擇題,大題的話在考前兩個星期開始背肖四,其實我的個人想法是沒必要很早(比如11月)就去背政治大題,因為背得早的話忘得也快,而且效率不高,能完完整整把肖四的所有大題背完我覺得是完全足夠應付考試的,即使考場上沒有一樣的題也可以有話說。
英語二備考
因為在大學期間基本沒學過英語,所以英語水平比較薄弱,所以在備考前期,我把所有時間都放在英語上了。
大概從2月中旬到4月份這段時期,每天的唯一學習目標就是英語,每天背200個單詞,同時關注了很多英語公眾號看英語文章,最后的成效也比較好,也把6級從低分飄過刷到了589分。
英語的核心就是背單詞,只要能把考研考綱單詞背熟我覺得就足以應對考試,因為英語二近幾年有一種閱讀難但是題目不難的趨勢,就是只要能把文章讀懂就能做對題,所以我覺得相對于一些做題技巧,打下扎實的單詞功底和閱讀能力是更為重要的。
英語真題我是從4月初開始刷的,那個時候單詞剛好全都過了一遍就準備直接做真題,做的題目包括20年的英語一真題和10年的英語二真題,期間因為刷題比較快怕后面沒有題刷就還去刷了一些六級閱讀。剛開始做題還是很艱辛的,零幾年的英語真的容易做到讓人懷疑人生。不過后面做到了一幾年的就會好一些,所以不用太擔心因為做了早期的英語錯了一大堆而失去信心。
翻譯和作文的話我沒有特別用心準備,因為英語二的翻譯作文還是比較容易應對的,而且我也不喜歡做這種花費時間但效率不高的事情,所以就在考前背了幾個大小作文的模板,最后作文的分數(shù)雖然不算高但我也算是挺滿意了。
數(shù)學三備考
數(shù)學的話算是我考研最大的優(yōu)勢了,因為大一學習數(shù)學競賽打下了比較好的數(shù)學基礎,所以在數(shù)學復習上沒怎么花時間,也沒有做過復習全書。
我是暑假開始直接刷合工大的共創(chuàng)和超越模擬卷,從13年開始刷到20年。之后等市面上的模擬卷出來后,基本上每個老師的模擬卷都買過來刷了一遍,另外我會在B站關注一些講題比較好的up主,他們經常會分享一些比較好的題目,我每次無聊時都會打開B站看看。所以我覺得我在考研數(shù)學上的復習歷程不是很常規(guī),也就沒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經驗,這一部分可以參考其他上岸的學長學姐的經驗貼。
專業(yè)課備考
經院的專業(yè)課才是決定你能否上岸的核心,其實公共課的話因為今年比較簡單,大家的分普遍都很高,進入經院復試的數(shù)學三平均分為143+,公共課平均分為301,專業(yè)課平均分僅為103,所以在大家公共課都很高的情況下專業(yè)課就決定了你的成敗,并且往年都有公共課分很高而專業(yè)課不過線的情況出現(xiàn),所以尤其要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
復習用書:
微觀金融:《投資學》博迪、《公司理財》羅斯、《期權期貨與其他衍生品》赫爾、《金融經濟學》徐高、《無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
計量時序:《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茆詩松、《計量經濟學》李子奈、《高級計量經濟學》陳強
《金融時間序列分析》、北京大學數(shù)學科學院講義(網上可以搜到)
公投:開始復習公投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厚厚的專業(yè)課課本所嚇到,因為經院雖然出題難,但是不會去考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知識點,比如公司理財中的前三章關于財務報表的知識肯定是不會考到的,還有投資學中一些大量篇幅論述的章節(jié)也不需要看,所以復習重點一定是重點理論和公式,或者重要的思想方法,所以學習的時候不要去摳字眼,而要掌握思想和方法,公投的考試內容也十分簡單直接,基本就是那幾個重要公式用來用去(CAPM、APT、DDM),和一些用微積分就能解決的最優(yōu)化問題,所以只要掌握了課本中的知識點,考試中的公投題目就很容易應付。
衍生品:赫爾的衍生品課本是必看書目,經院這幾年的題目對于衍生品十分重視,而且出題范圍廣,出題風格也靈活,基本上都屬于拉分題。歷年考察過的題目有:用二叉樹模型證明BS公式,F(xiàn)RA和歐洲美元期貨,存在條件限制的遠貨價格的上下限,BS公式的計算,希臘字母的中性,因此衍生品的知識點一定要完全掌握,并能夠做題。剛開始讀衍生品的課本確實很難入手,而且一些邏輯容易混亂,我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適應過來。我的建議是掌握這本書的前16章內容和希臘字母那一章節(jié),再配合宋逢明的《無套利均衡分析》加深自己對衍生品的理解。
金融經濟學:我覺得徐高的《金融經濟學》真的很值得一讀,無論你是0基礎開始學習金融知識,還是有公投基礎后來深化自己的理解,這本書都很適合,并且B站還有配套的視頻。不過要系統(tǒng)學一遍確實很花時間,如果沒時間可以主要看一些核心內容(與考試內容相關性很強的)。這本書相較于博迪的《投資學》等傳統(tǒng)外國教材來說,通篇沒有多余的廢話,并且體系性很強,講得很透徹,可以讓你形成微觀金融的體系,比如一般均衡定價和局部均衡定價,均衡定價和無套利定價。并且全書的推導過程十分細致,全書有大量的數(shù)學推導,可以加深你對CAPM、APT、BSM等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解。經院歷年來的一些超綱題,在這本書上都能找到,包括前幾年的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19年的股權溢價之謎那題,20年那道最難的CCAPM證明。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學起來耗時長而且需要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因此更適合于學有余力的人。
概率統(tǒng)計:概率統(tǒng)計我用的是茆詩松的《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因為自己之前學習概統(tǒng)就是用的這本課本并且概統(tǒng)基礎也比較好,所以基本上是一個復習知識點和做課后習題的狀態(tài),但從近幾年的出題情況來看,概統(tǒng)的出題都較為簡單,多為求極大似然估計和證明統(tǒng)計量的無偏性,一致性這種,所以這本書最大的作用,其實是作為學習計量的工具書,因為學習計量時要熟練掌握三大抽樣分布的性質和統(tǒng)計量的無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區(qū)間估計和假設檢驗,因此這本書的統(tǒng)計部分更多的是為了計量打鋪墊,至于其他內容(比如次序統(tǒng)計量、C-R不等式、UMVUE),如果不要求面面俱到大可不看。
計量經濟學:
在有了一定的數(shù)理統(tǒng)計基礎后,就可以開始直接入手李子奈的書,這本書風格較為簡明,也是基本沒有廢話,前幾章每一頁都需要細看,每一個證明都需要掌握。一元回歸這部分基本沒啥難點,基本上只要掌握了性質就能做題。真正的難點在多元回歸這部分,可能剛接觸的時候會連下標的i和k都要糾結很久,這很正常,因為最開始肯定是很生疏的,但這部分從難度上來說并不難,只是你熟悉不熟悉的問題,這就需要多看多寫多算,讓這部分知識徹底成為自己的東西。
另外多元回歸的矩陣表達,我認為是必須要掌握的,因為如果沒有矩陣,計量的內容是很空洞的,因為大部分內容如果不用矩陣表達會很麻煩,比如受約束回歸,廣義最小二乘回歸這種不用矩陣表達都學不了。另外,矩陣求導、二次型求導這種,也需要記住公式。最開始接觸矩陣代數(shù)的時候,肯定是不適應的,因為本來要用n個式子表達的東西現(xiàn)在都濃縮在行1個式子里,這無疑會使得理解起來更為困難。但其實只要熟悉了這種矩陣思維后,就會感受到這種簡潔帶來的好處。
陳強的計量經濟學便直接以矩陣開篇,相較于李子奈,這本書的內容更為詳實,對于一些統(tǒng)計量的分布和性質都有證明(不過也只是基于一些數(shù)理統(tǒng)計的定理的證明,相當于用初等的結論去證明一些推論,真正從0到1的定理證明需要參考格林的計量)。這本書適合在將李子奈的內容完全掌握后用來查漏補缺和強化。不過這本書的后半部分的時間序列分析也很值得一讀,不管你是或者沒有時間序列基礎,這本書后面的時間序列都很適合。ADF、AR、MA、ARMA、ARCH、GARCH這些基本的模型在書上都有模型的引入和性質推導,ARCH-M、EHARCH等衍生模型也都有介紹,另外還有脈沖響應函數(shù)等經院熱門考點。此外還有一些我認為將來可能考到的地方比如誤差修正模型(ECM)。個人認為掌握李子奈的時間序列分析部分和陳強的時間序列部分時間序列這部分就基本拿下了。
復試備考
雖然我初試成績靠前,但在復試前的這段等待時間真的十分焦慮,因為雖然經院基本不刷高分,但前幾年也有個別被刷,我就一直會覺得萬一我就是這些個例,然后自己嚇自己。其實主要還是對自己的本科經歷沒有底氣,并且自己對于宏觀金融的東西也確實不擅長,于是報了凱程復試班。
對于復試來說,輔導班的幫助還是很大的,畢竟大多數(shù)同學之前接觸面試比較少,基本沒有面試經驗,而且搜集時事信息也比較繁瑣,這些都可以通過報班解決。凱程會組織3-4次模擬面試以及面試禮儀課程、英語口語課程、專業(yè)課視頻指導。尤其推薦武XY老師的宏觀金融網課,思路清晰,內容充實,很適合短時間內復習貨銀與宏觀,網課的形式也比較適合反復學習,強烈推薦。
從最后的復試結果上來看,經院的復試真的十分公平,完全不看簡歷,分數(shù)取決于你專業(yè)課的回答情況,恰好我今年抽到的專業(yè)課都挺擅長,之后的得分自己也比較滿意。
寫在最后
備考經院是個很孤獨的過程,期間你可能會感覺很無助,因為基本找不到能討論專業(yè)課內容研友,一些困惑只能靠自己解決。可能今天不懂的內容,要靠幾個月后的機緣巧合才能明白,一些往年真題的標準答案也很難找到,這些都需要自己去不斷摸索。但總之,永遠不要放棄,只要踏踏實實的堅持下來,什么硬骨頭都是能啃下來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