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客/瓜分/稀薄/斗獸棋
作為一個消費者,
就是眼看這菜市場這個商品種類,從五花八門,走到既要保持豐富,又吃力不討好的時刻。
作為一個消費者,
當我有且僅僅想買一棵白菜時候。
可供我選擇,
單單從線上挑菜上有—
美團
1,優(yōu)選
2,從美團外賣進入買菜區(qū)
餓了么
叮咚
樸樸
京東
1,京東合作一小時內(nèi)送貨上門(京東到家)
2,京東超市
淘寶
1,天貓超市
2,淘鮮達
拼多多買菜
叮咚
樸樸
各種團長
線下
樓下菜市場,
附近有口皆碑較為便宜菜市場
商超。
生鮮小店
途徑區(qū)域菜市場。
沃爾瑪?shù)却笮蜕坛?/p>
不下三十種辦法,全方位式布局,
他們所爭奪的市場,僅僅是想買一顆白菜,可支付能力不足一百元的普通人。
市場被瓜分了,獲客變得稀缺。
不僅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角度,還是菜市,商超的角度。
營業(yè)變得困難了,
但根本不是租金這一個單一的問題,
而是,
客人被瓜分,變得稀薄。
每一個普通人不過是嘗鮮一樣,打一槍換一炮,今天河南燴面,明天天津煎餅。
專注一個攤位,定點消費,這個模式遇不可求。
但是每一個商家,卻都得圍繞一個駐點,卻要擺了十二分精神。

客源可處尋
遺憾的是,他們客源,不再是方圓三里內(nèi)有固定收入,能煮飯,有固定廚藝需要的人了,
隨著家庭模式的分崩,西瓜都得切塊銷售。
我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用老方法,給消費者畫像,社會收入是變動的,
是因為有家庭責任,才會準備那么多蔬菜肉類。
很遺憾,不少城市是移民城市,而且是按區(qū)域的,同樣一座城,不同街道消費力截然不同。
這意味著,
他們更需要一人食
他們一個人就是一個家。
他們沒有辦法預留多一個勞動力處理食物。
以前家庭聚居,肯定有一個勞動力騰空,要不就是輪著騰空勞動力,
這太奢侈了,做不到。
也就是老套路失靈了,這和他們收入無關,是和自身勞動力剩余相關。

那么客源是不是找不移民城市就可以呢。
不移民城市是沒有那么大消費欲。
因為城市來來去去工作固定,很難產(chǎn)生今日冷面,明天刺身的唐突感。
而且稍微大一點消費,很多人會看在眼里,這固定消費圈子很容易傳播出去。
客源
始終還是在幾個大城市找,相互廝殺,相互折磨。
今日斗獸棋又輪到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