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頻跳躍音樂:黎明一生少有窘迫時刻
武漢音頻跳躍音樂:黎明一生少有窘迫時刻
“多漂亮的小伙子”
2007年的大年三十,《梅蘭芳》劇組幾百號人一起吃年夜飯。陳凱歌包餃子,攝像拿著搟面杖搟皮,陳紅負責把花生放里面,派給黎明的活兒是去剝蒜。在電影中,黎明和章子怡有 12場對手戲。
當時的章子怡,進組的時候儼然一個沉浸甜蜜愛情中的小女生,黎明當時覺得“這個女人整個很亮很發(fā)光”。
比黎明小個幾歲的孫紅雷則會時不時地請大家吃老北京糖葫蘆。這是黎明第一次放這么長時間在北京拍戲。闊別許久卻又分外熟悉的環(huán)境,讓黎明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在北京生活的點滴。 1966年,黎明在北京出生。
紅墻瓦屋和狹窄的胡同,大人身上藍藍綠綠的衣服,都牢牢印在黎明的記憶里。
冬天的北京,空氣中彌漫著燒煤的味道。黎明偶爾在灰蒙蒙的天色下跑出去,和大四合院里三十幾戶人家的孩子玩耍,聽聽鄰居叔叔拉二胡。在六十年代的北京,黎明的家庭一個禮拜已經(jīng)能吃上兩頓餃子,一頓豬肉。姥姥會給黎明買冰糖葫蘆和酸奶,爸爸有時晚上還會帶他去吃爐火燒。時間進入七十年代,四歲的黎明跟隨父母一起前往香港。
剛去香港的時候,黎明既不會講英文也不會講粵語,受欺負是難免的事情。老師為了顯得重視他,讓他當“行長”,負責收那一行座位同學的功課。但每到收功課時,總有調(diào)皮的孩子想拿現(xiàn)成的去抄,黎明每次都不允。放學后,黎明就被人打。第二天,黎明把情況上報。老師訓斥了其他同學,而當天放學后,黎明再次被打。知悉情況的老師很心疼,依然囑咐黎明,“你繼續(xù)做你覺得對的事情。”除了語言的問題,黎明的個頭也是被欺負的原因。在學校,學生們找樂子的方式總是無奇不有。很多時候,無茬可找,高個子的校霸便讓兩個矮個子的打一架,黎明總是被選中。他也總是打輸?shù)哪且粋€,打輸便不能回家。以至于黎明的父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搞不懂自己的兒子為何晚回家。那也是黎明的粵語水平進步最快的一段日子,課堂上學不到的粵語臟話,在頻頻挨打的時刻,他竟能脫口而出了。
黎明一生少有窘迫時刻。在英國讀中學期間,三個月生活費是五十英鎊,約合當時人民幣六百多元。要知道,八九十年代中國城市職工的月平均收入才不過 40元。黎明還曾因為學校不能每日洗澡而和一位馬來西亞富二代合計搬出去住,在校外租住了一套房子只為了保持干凈的生活習慣。這樣的日子過了多年,從沒怎么真正為錢發(fā)過愁的黎明,在剛邁入成年時遇到了難關。那時黎明的父親生意走下坡,家境受到極大影響,黎明想干脆不讀書了,回香港做事。
那年暑假,黎明回了香港。
已經(jīng)出落成大小伙子的黎明不再是那個受欺負的小矮個,隨隨便便在站在街邊等個巴士,出類拔萃的外形都讓他顯得格外惹眼。片約就這樣找上了這個俊俏的年輕人。黎明感嘆,“這世界果然真的有星探這回事”、“我就站在馬路上也會有人找我演戲。”第一次試鏡,他便賺了三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