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觀戰(zhàn)團被殲滅:服部直臣少將剖腹,180個鬼子斃命,只有兩個小鬼子躲進狼洞逃生

1943年10月17日,八路軍太岳軍區(qū)司令部突然接到臨汾地下情報站送來的一份緊急情報:“東京日軍參謀本部從各地抽調旅團長、聯隊長和少佐百余人,還有軍官學校學員一百八十多人,組成‘軍官觀戰(zhàn)團’,由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將率領,乘汽車沿臨屯公路進入太岳區(qū),到戰(zhàn)場觀摩岡村寧次的‘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zhàn)法’?!?/p>
八路軍386旅旅長王近山奉太岳軍區(qū)司令員陳賡之命,在韓略村將鬼子軍官觀戰(zhàn)團一舉殲滅,帶隊的服部直臣剖腹自盡,一百八十個鬼子斃命,只有兩個小鬼子(軍校學員)躲進狼洞僥幸逃生。這就是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團長李云龍全殲“日軍戰(zhàn)地觀摩團”的歷史事件原型。

韓略村伏擊戰(zhàn)殲滅了多少鬼子軍官,有史料說是一百二十多,《八路軍抗戰(zhàn)影像全紀錄》記載的是一百八十多,咱們今天以更詳實的此書為依據——可惜圖像有些模糊不清,只好以電視劇《亮劍》劇照為配圖。
電視劇《亮劍》中的大部分場景和人物,都跟史料基本相符,帶隊的鬼子軍官,也確實叫服部直臣,軍銜是少將,但是很可惜,他并沒有死在魏大勇的長槍之下。
服部直臣那廝十分驕狂,在帶著軍官觀戰(zhàn)團進入太岳山區(qū)的時候,自恃周邊鬼子據點密布,公路增援方便,居然沒有讓岡村寧次派兵保護,而是大搖大擺地沿著公路開進,連警戒哨都沒派——這一點跟電視劇里有那么多“指揮交通”的哨兵完全不同。
服部直臣可能也是被岡村寧次的吹噓弄糊涂了,以為當時所謂的“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zhàn)法”已經奏效,他的觀戰(zhàn)團頂多會遇到零星的地方武裝,根本就不會受到致命威脅。

李云龍的歷史原型就是王近山,這一點絕大多數讀者都知道,但是王近山和陳賡當時的職務卻不是團長和旅長:抗戰(zhàn)期間,開國中將王近山先后任八路軍第129師772團副團長、769團團長、385旅副政治委員、386旅旅長、太岳縱隊副司令員;陳賡大將先后任第129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qū)司令員、太岳縱隊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qū)第四縱隊司令員。圍殲日軍軍官觀戰(zhàn)團的1943年10月,陳賡是太岳軍區(qū)司令員,王近山已接任386旅旅長。
小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如果真像電視劇演繹的那樣,李云龍只有一個營的兵力,是很難一口吃掉整個軍官觀戰(zhàn)團的。當年王近山動用一個整團(386旅16團)設伏,打了一個半小時,才將這股鬼子殲滅,自身也傷亡了五十多人。
咱們今天,就是根據相關史料來全面復盤韓略村圍殲戰(zhàn),看看那一戰(zhàn)打得多么酣暢淋漓、驚心動魄。

太岳軍區(qū)情報科科長劉桂衡收到情報后,馬上向陳賡司令員匯報,陳賡司令員當即下令:駐扎在臨汾附近的386旅旅長王近山帶領16團秘密開赴臨屯公路西端設伏,一定要速戰(zhàn)、速決、速撤,完全徹底地消滅這個“觀戰(zhàn)團”,決不許放過一個。
王近山接到陳賡司令員十萬火急的電報命令后,馬上進行了戰(zhàn)前動員:“這個觀戰(zhàn)團有一百八十多人,這可不是一般的鬼子,大多數是將校軍官(鬼子的佐相當于校),三分之一是鬼子軍校學員,也都是尉級軍官,將他們完全殲滅,等于消滅了五萬普通鬼子兵!”
查閱史料我們就會發(fā)現,圍殲鬼子軍官觀戰(zhàn)團并非李云龍臨時起意,而是陳賡司令員運籌帷幄,地下情報人員也功不可沒,王近山敢打敢拼,自然居功至偉。

在1943年10月24日的韓略村伏擊戰(zhàn)中,八路軍的裝備依然很簡陋,重武器基本沒有。但是英勇的八路軍就像《游擊隊歌》唱的那樣,從鬼子手里奪取武器并馬上投入使用:386旅16團6連率先發(fā)起攻擊,用手榴彈炸癱了鬼子最后一輛卡車,班長趙振玉帶領全班沖下陡坡,搶過汽車上的重機槍,對著前面的鬼子展開了猛烈掃射。
當時鬼子觀戰(zhàn)團總共有三輛小汽車、十輛大卡車,最后一輛成了八路軍的重機槍火力點,口袋陣徹底扎緊,這一百八十多個鬼子真的就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實事求是地說,當年的鬼子還是比較兇悍的,他們遭遇突然襲擊,馬上跳下汽車尋找掩體抵抗,其中一伙鬼子在一個大佐的指揮下,十幾個軍官迅速形成一個小戰(zhàn)斗群,向我軍重機槍陣地發(fā)起反撲。

面對鬼子的瘋狂反撲,已經是386旅旅長的王近山甩掉上衣,掄起大砍刀沖殺上去,眾將士吶喊飛奔,將一百八十多個鬼子分割成數段,三五個對一個,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zhàn)。
王近山的刀法,在八路軍中也是有名的,在他的帶領下,八路軍將士奮勇沖殺,一個半小時后,能站起來的鬼子軍官已經不超過二十個了。帶隊的服部直臣少將旅團長眼看大勢已去,根本就沒有膽量跟王近山單挑,而是調轉指揮刀,一下子戳進了自己的肚皮。
服部直臣剖腹,手下紛紛效仿,一時間鬼哭狼嚎四起,十多個大佐中佐肚子上插著武士刀掙扎幾下就蹬腿咽氣,只有七個鬼子軍官和軍校學員鉆進了路邊的一孔窯洞。
王近山原本是想活捉幾個鬼子的,但是眼看這幫家伙打死也不肯出來,就一聲令下,戰(zhàn)士們找來大量柴草堆在窯洞四周,開啟了“燒磚模式”。
為了安全起見,燒烤了一段時間后,戰(zhàn)士們又把幾捆手榴彈扔進去,這下子別說鬼子,窯洞里連塊整磚都找不到了。

按照戰(zhàn)果統(tǒng)計規(guī)則,消滅敵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為全殲,一百八十多個鬼子組成的軍官觀戰(zhàn)團只逃掉了兩個,這次戰(zhàn)斗可稱不折不扣的全殲。
那兩個逃掉的鬼子級別很低,在少將和大佐、中佐、少佐全部被擊斃和剖腹后,兩個尉級“學員”并沒有跟著“瓦碎”,而是一頭扎進了一個狼洞。
當年的太岳山區(qū)多狼,狼洞也比較隱蔽,這兩個鬼子學生觀扎進狼洞的時候,很遺憾“洞主”不在家,搜索殘敵的戰(zhàn)士也沒有發(fā)現。
王近山大獲全勝滿載而歸,那兩個小狼崽子才爬回了岡村寧次的司令部。

用吳敬中的話來說,岡村寧次這次本想露臉,結果露出的卻是屁股。惱羞成怒的岡村寧次大光其火,下令將清水師團長撤職,臨汾偽冀寧道道尹罷官,韓略村據點守軍中隊長槍斃、小隊長砍頭。
將手下一頓耳光扇成豬頭后,岡村寧次從安澤、浮山、沁水、沁源等地調了幾千個鬼子、六架飛機展開報復,王近山卻早已遵照陳賡的指令打完就撤,岡村寧次連他的影子都沒抓著。
軍官觀戰(zhàn)團被全殲,岡村寧次老臉丟光,所謂的“滾進”戰(zhàn)術,在陳賡部隊的打擊下處處碰壁,最后只好不了了之,龜縮回各自據點,那一百八十多個觀戰(zhàn)團軍官,最后連骨頭渣子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