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簡陵:尋訪殘存的神道石刻
簡陵是唐懿宗李漼的陵墓,也是唐朝最后一座依山而建的帝王陵墓。1956年8月,“懿宗簡陵”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作為“唐代帝陵”的組成部分,這里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簡陵位于渭南市富平縣莊里鎮(zhèn)山西村東北,因山為陵,坐北朝南。簡陵地宮修建在虎頭山南麓,此山也被稱為“紫金山”。陵園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長1251米,東西長2200米,周長約20公里,面積約300萬平方米。
唐簡陵的神道位于虎頭山的腳下,南起東窯村北側的一對乳臺遺址。兩座乳臺東西相距147米,西乳臺高約1米,東乳臺高約8米,夯層厚約10厘米。
西乳臺遺址
東乳臺遺址
這條神道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350米。唐簡陵和唐貞陵修建于同一時期,形制基本相同,神道上的石刻,數量也應一致,包括華表、翼馬、鴕鳥、仗馬、石人和獅子等??上?,曾經氣勢恢宏的神道,已消失在層層的耕地里,隱約可以看到幾件石刻。
在乳臺北側大約90米處,原本有一對精美的石翼馬,于1991年移至陜西歷史博物館正門前的廣場上。如今,這里僅存西側的兩件仗馬和兩尊石人。兩件石馬均殘損,四肢矮小,身體較胖。馬的背部放置著鞍韉,脖子下系著鈴鐺,轡頭精美,障泥寬大;石人的頭部均殘缺,寬袍大袖,雙手握劍,為武官形象。
石馬1
石馬2
石人1
石人2
神道北端是唐簡陵的南門遺址,也被稱為“朱雀門”。這里殘存有兩座夯土闕,東西相距約104米。其中,東闕殘高約1.5米,西闕殘高約7米,夯層厚約10厘米,周圍遍布著瓦片。
在兩座夯土闕之間,原本有一尊石獅,呈蹲踞狀,體型肥碩。2013年2月10日,這件石獅子被盜;2月21日,在河北邢臺的一座民用倉庫內,找到這件被盜的石獅。但是,石獅子運回以后,直接存放至文管所。
東闕遺址
西闕遺址
在朱雀門東闕遺址南側約10米處,有三塊方形的巨石,半埋于斷崖的上方。它們呈南北向一字排開,長約90厘米,寬約80厘米,高約50厘米。據說,頂部中間有孔,直徑約24厘米,四周陰刻著蔓草花紋。?
這些巨石是干什么用的呢?或許,它們是朱雀門旁邊建筑的柱礎石?或許,它們是某些石刻的底座?在唐崇陵朱雀門遺址,我曾經見過類似的方形石塊。
三件方形石塊
方形石塊近照
唐懿宗李漼(833—873),唐宣宗李忱的長子,為唐朝第18位皇帝。大中十三年(859),懿宗繼位以后,驕奢淫逸,崇信佛教,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懿宗因病去世,終年41歲,葬入簡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