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之麋
臨江之麋
至死不悟
? ? ? ? ? ?唐·柳宗元《柳河?xùn)|集·三戒》
【原文】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門,群犬垂涎,揚(yáng)尾皆來。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習(xí)示之,使勿動(dòng);稍使與之戲。
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時(shí)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
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今譯】
臨江(現(xiàn)在的江西省清江縣)有個(gè)人,在打獵時(shí)捉到一只小駝鹿,便把它帶回家飼養(yǎng)起來。
剛一帶回家,進(jìn)門以后,家里養(yǎng)的一大群狗看見小駝鹿眼露兇光,張嘴吐舌,垂涎三尺,饞得口水直流,都搖著尾巴跑了過來。
獵人看見了很生氣,恐嚇著把狗嚇唬了一頓,警告它們不要傷害小駝鹿。
從這天起,獵人便天天都把小駝鹿抱到狗群的跟前去接近狗,經(jīng)常讓狗看,叫狗狗不要亂動(dòng),使狗狗不傷害它;它們彼此都熟悉了,后來又漸漸地讓小駝鹿和狗狗們?cè)谝黄疰覒蛲嫠!?/p>
時(shí)間一長(zhǎng),日子一久,狗狗們都能明白并順從主人的意思,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小駝鹿一天天逐漸地長(zhǎng)大起來,因?yàn)橛兄魅说谋Wo(hù),他每天都毫無顧忌地與家里的狗在一起玩耍,卻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是一只駝鹿了,反而以為狗狗實(shí)在是自己真正的好朋友,就和狗狗們相抵相磨,在地上打滾,翻滾頑耍,而且越來越親昵,親熱起來。
那些狗因?yàn)楹ε轮魅?,所以很馴順地跟小駝鹿玩得很好,看起來和小駝鹿十分友善,但時(shí)常貪饞地舔著自己的嘴唇,露出一副饞相來。
三年以后,有一天小駝鹿走到門外,出了家門,看見路上有很多別人家的狗,就立刻跑過去想跟它們玩耍。
那些狗看見了小駝鹿都非常高興,心中大喜,不由得呲牙咧嘴怒沖沖地圍上去,一起七嘴八口把小駝鹿咬死,咬得七零八落,分吃掉了,路上只剩骨頭,弄得一片狼藉。
駝鹿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好朋友狗狗們?yōu)槭裁匆运?/p>
【賞析】
《臨江之麋》是《三戒》中的一篇,《三戒》是柳宗元的一組寓言作品,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借麋、驢、鼠三種動(dòng)物的可悲結(jié)局,諷刺了社會(huì)上的三種人。
“臨江之麋”小駝鹿無自知之明認(rèn)猛狗為良友,由于沒有認(rèn)清猛狗的本性,猛狗的本性總是要吃肉的,所以糊里糊涂地送了命。
小駝鹿被眾狗“共殺食之”尚“至死不悟”,則尤為可悲。
這則寓言說明一個(gè)普遍的道理:不探求事物的本質(zhì),為假相所迷惑,是十分危險(xiǎn)的。
它諷刺了那些仰仗他人勢(shì)力,忘乎所以,而又糊里糊涂地認(rèn)敵為友,認(rèn)敵人作朋友,一旦離開了保護(hù),其結(jié)局必然是可憐可悲的。
“至死不悟”到死都不醒悟,hold on to wrong belief till death,比喻有的人至死也不明白因何而死,或喻指有的人頑固之極,incorrigibly stubborn,死不悔改 never to repent even at death's 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