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未來,從父親的卡車車輪上啟航
我的時代在背后
突然敲起大鼓
——北島
人的成長,就是向前打開一扇又一扇門。
高考,對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來說都是一道相當重要的門。
這是人生中難得的一場冒險,或許再也沒有一段時光,會像這樣為了一個目標拼盡全力,雖然高考決定不了人生,但推開這扇門之后的旅程,一定會將你帶去不一樣的遠方。
如今又一年高考錄取落下帷幕,各地高校即將迎來報道的大一新生,每一位踏上人生新旅途的孩子,或許背后都有著一個家庭的多年付出與期許。
本期人間像素講述的,是其中四位貨車司機家長的故事。貨車司機常年在路上奔波,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他們的辛苦與不易很少與人訴說,他們的內疚與遺憾也往往在等待卸貨的漫長時光里留給自我消解,而他們的開心與欣慰,并不比別的家長少一分一毫。
“滿地都是六便士,
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劉少波 / 河北石家莊
?? 女兒被陜西師范大學錄取
劉曉蕊記得,自己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劉少波就常年在新疆跑運輸了。因為相比河北,新疆車少活兒多、掙錢也多。
今年,劉少波一直跑阿克蘇和吐魯番,往返 600 多公里給電廠運煤,給焦化廠送焦炭,一趟能掙四五千,一個月跑 7~9 趟。最近這幾天,吐魯番的平均溫度超過 42 度,是名副其實的“火焰山”,中午,劉少波坐在卡車車頭里等卸車,少則三四個小時,多則一整天。
但這并不是劉少波多年跑車生活里最辛苦的一次。
相比起夏天的熱浪,春天、秋天的狂風是更危險的事?!叭ツ暝谶\煤時趕上狂風,特制的防風篷被刮壞了兩塊。在停車區(qū),三四個人下來拉拽斷了的篷布繩,不但繩子抓不住,甚至風刮得連腳都立不住。在戈壁灘上,石子拍得身上生疼,卡車隊伍只能等風小了再開……”
這一切,劉少波從未在與妻女每日的視頻通話中提起,但父親在三千公里之外的辛苦,劉曉蕊既敬佩又心疼。
新疆離家很遠,劉少波每年最多回兩次家,每次都待不上幾天,甚至為了能掙到兩三倍的運輸費用,有幾年春節(jié),劉少波也沒回家過年。但劉曉蕊敬佩父親的職業(yè),她說爸爸學歷不高,干不了別的工作,只能跑車,想到爸爸就很心酸。

劉曉蕊最喜歡的一句話出自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他是一位卡車司機,也是我平凡而又不凡的父親?!?/strong>劉曉蕊說。
今年劉曉蕊高考,劉少波原本計劃回來陪考,卻因為新疆運輸業(yè)太過艱苦,沒能及時找到人替班,直到高考結束才趕回河北老家,父親在家陪了她兩個月,劉曉蕊覺得特別開心。
7 月的最后一天,她收到了陜西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她最想去的材料學專業(yè)。劉少波心里則鼓起新的動力——“讓女兒全身心放在學習上,做她最堅強的后盾”。
“沒有傘的孩子,
越是要努力向前奔跑”
焦玉剛 / 江蘇徐州
兒子被清華大學錄取
拿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后,你會做什么?
焦天宇的這個暑假基本上都泡在了圖書館里。
剛剛高考結束的他,已經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家里的第三位大學生。
父親焦玉剛從三十年前開始跑貨運,一開始是開手扶拖拉機,然后是四輪、五輪,又先后換汽車、貨車、半掛車,一直開到現(xiàn)在。一年里的大部分時間,焦玉剛都在車上度過,那輛貨車承載著一家五口的生計。
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焦天宇從父親身上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樹立目標,然后奔著目標走。
焦天宇的目標一直是清華,讀高一的時候從同學那里知道奧數(shù)競賽的路線,把想法告訴了父母,得到了百分百的支持,焦玉剛想著,“你既然喜歡,你就做吧?!?/strong>
但奧數(shù)的路沒有那么順利,焦天宇停課十個月,去往武漢、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學習、競賽,可惜的是,最終還是與金牌失之交臂。奧賽失利,學校的課程也落下了,焦天宇很失落,有些懊悔,也只能打點起精神補課。
“我看到他經常坐在坐在書桌前面。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去學習。早上五點鬧鐘就起床,晚上十二點才休息。”焦玉剛擔心在心里,卻沒有說出口。“感覺孩子當時付出的太多,想想那個過程有點心疼孩子。”
高考前幾個月,父子倆曾有過一次短暫的談話?!八麊栁?,我還能沖上來嗎?你感覺我怎么樣?”焦玉剛自覺文化水平不高,說不出給孩子打雞血的話,只告訴他,“你就把起點放在高一點的地方,目標定的遠一點,如果這個目標不能實現(xiàn),下面不是還有別的學校嗎?”
所幸星光不負趕路人,焦天宇最終考出了 675 分的好成績。

“我一直跟他說,我們沒有傘的孩子就要學會努力奔跑,否則下雨的時候首先就淋著你?!?/strong>焦玉剛說,“我通過自己的經歷深深知道,沒有知識在外寸步難行,我就想讓孩子走自己沒走過的路?!?/p> 至于能走得多遠、去向何方,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焦玉剛沒有太多的期望,只希望孩子平安、順利。 如今,焦玉剛還希望通過自己和孩子的故事,給予卡車司機激勵,讓他們看到,卡車司機子女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人生目標。 “你還是一氣呵成, 我會一直供你讀完研究生” 陳興忠 / 貴州六盤水 兒子被天津大學錄取 作為一名從業(yè)十多年的長途貨運司機,在孩子備戰(zhàn)高考的這一年,沒能陪在孩子身邊,是陳興忠最大的遺憾之一。 貴州本地運費價格低,為了多掙一些運輸費用,他一般會找一些老關系,從貴州向外省拉貨,完成一趟送貨訂單之后,陳興忠會繼續(xù)在滿幫平臺上接下一個訂單,哪里運費高就去哪里,這樣一來,往往兩三個月都不回家一次。 常有人問陳興忠,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陳興忠最愿意分享的,是對孩子的賞識教育。“就是每天給他一點夸獎,他今天其實沒有做好,但是你要從他沒做好當中找出一點好的東西表揚他,表揚他以后跟他說,你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了。” 陳嘉宇習慣了父親不在身邊的生活,二人平時與其說是父子,更像是朋友,遇到困難,陳興忠會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開導孩子。 三年前,陳興忠的兒子陳嘉宇以縣城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貴陽一中,最大的一次挫折,是入學時的模擬考試,全校 1700 多人,陳嘉宇只考了 1000 位。但這早就在陳興忠的預料當中。“省城什么人才都有,身邊有小孩(去了以后)跟不上了,心理落差比較大,我就擔心他也出現(xiàn)這個問題,平時就給他灌輸,你到貴陽肯定要到中下了。”父親提前打好的“預防針”發(fā)揮了作用,陳嘉宇平穩(wěn)度過了升入高中的過渡期,學習也跟上了?!拔疫@個孩子有個優(yōu)點,遇強則強,到第二個月就考到全校 200 多名去了?!?/p> 陳嘉宇從小自理能力強,加上高中住校期間學校規(guī)定不可以使用手機,父子倆三年間見面的機會少,只偶爾通過宿舍的固定電話聯(lián)系。 孩子原本的計劃是讀完本科先工作幾年、再讀研。陳興忠說:“我跟孩子說你還是一氣呵成吧,我想辦法都會一直供你讀完研究生?!?/strong>最終填報的院校與專業(yè),也是從一口氣讀完研究生的角度考慮。 高考那兩天,陳興忠趕回老家送考,高考結束,陳興忠又裝上貨出發(fā)了。收到通知書之后的暑假,陳嘉宇自己收拾行囊,來了一場畢業(yè)旅行。陳興忠不是不擔心,但還是鼓勵孩子,“天高任鳥飛,注意安全?!?/strong> 18 歲剛成年的孩子,不愛留影,卻拍下沿路一張張風景,從微信里發(fā)給父親,停在服務區(qū)短暫的休息時間,陳興忠翻看著照片,并不掩飾自己的驕傲。 錄取通知書寄到的那天,陳興忠還在送貨的路上,把車停到服務區(qū),陳嘉宇發(fā)來了通知書的“開箱視頻”,看著孩子在視頻里微微顫抖的手,陳興忠越發(fā)覺得身上的擔子重了起來。 建筑學專業(yè)要讀五年,再加上研究生三年,陳興忠今年 52 歲,剛好可以再干 8 年,一直供到孩子結束研究生學業(yè)。 “希望孩子有自己的目標, 過自己的人生” 何萬鵬 / 安徽亳州 ?? 女兒被武漢大學錄取 何萬鵬今年 47 歲,開一輛 17.5 米的半掛貨車,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成為一名貨車司機之前,他曾是一名在機關工作的“筆桿子”。 因為家庭的原因離開工作崗位后,何萬鵬跟親戚朋友借錢,買了一輛貨車跑長途運輸,主要往返于廣西和上海之間。 最開始,配貨是在貨場掛一塊“小黑板”找貨,到后來路線相對固定,到上海的配貨大廳等活,再到最近幾年用滿幫平臺接單、找貨,何萬鵬見證了貨運行業(yè)從價格不透明到相對透明的十幾年,這一輛貨車,也支撐起了全家人的生計。 大兒子五年級那年,何萬鵬召集全家開了個會,幾個孩子也一起參加。從那時起,妻子辭去教師職位,專心操持家里,照顧三個孩子生活起居和學習,何萬鵬則專心跑運輸。這樣的會議一年總要開一次,全家坐在一起聊聊收獲、聊聊目標。“讓孩子們感覺到被尊重,也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 但多年在路上,真正辛苦何萬鵬卻不愿意多提,他說:“這個行業(yè)是比較辛苦的,還有要調整好心態(tài)。你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生活的委屈,還有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你就得放棄。你要明確你是干什么,我就是多掙點錢錢補貼家用,其他的就都不是什么問題。因為你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那么順利?!?/p> 女兒中考結束那年,自告奮勇說想體驗一下父親的出車生活,何萬鵬帶著她跑了兩趟廣西,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吃住都在車上,“我平時吃什么,她就吃什么。沒有特別優(yōu)待?!?/strong>那一趟回去,女兒嘴上不說什么,對自己的要求卻更嚴了。女兒很少給父母提要求,對父母的體諒遠超同齡人。 自從去年從長途改跑江浙滬的短途,為了省一筆房租,何萬鵬退掉了在上海租的房子,日常吃住都在車上。今年春天,何萬鵬在上海為方艙運送隔離物資,疫情好轉之后就暫停了運輸工作,回到亳州老家。“擔心疫情防控政策變動,干脆就早點回去,不能耽誤了孩子考試。” 一周后女兒開學,何萬鵬計劃全家一起出行,送女兒入學,順便在武漢游玩幾天。這將是這個家庭數(shù)年來第一次全家旅行, 一輛輛貨車,撐起了 3000 萬名貨車司機的生計,也支撐著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生產生活,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貨物運輸超七成以上來自道路貨運業(yè),交通運輸部數(shù)據(jù)顯示,全行業(yè)有 1088 萬輛貨車,完成營業(yè)性貨運量 344 億噸,占全社會貨運總量的 74%,每輛貨車每日平均行駛 190 公里,每噸貨物的運輸距離平均為 177 公里。 7 月 22 日,數(shù)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貴州滿幫公益基金會宣布設立“滿幫云程獎學金”,并發(fā)布報名通道,面向社會征集成績突出、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高考應屆考生,結合家庭經濟情況綜合評判后對符合條件的考生給予每生 3000 元獎學金,旨在鼓勵高考學子在步入大學殿堂后力爭上游,讓踏上人生新旅途的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心關愛,在大學期間能再接再厲、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也希望在他們進入社會有能力的時候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招募評選期間,“滿幫云程獎學金”共收到 200 多份申請,其中不乏被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知名學府錄取的優(yōu)秀卡二代……在綜合評判后,滿幫平臺和基金會共為 30 位優(yōu)秀學子頒發(fā)了獎學金。 本期四位故事的主角,正是其中的學子代表。 他們的成長或許并不典型,沒有“雞娃”,沒有內卷,他們更早地從父輩的身上懂得了生活真實的模樣,也更早地堅定了自己未來人生的方向。 做卡車司機的家長或許沒有給予他們太多的陪伴,但那份父母心確是一樣的珍貴與真摯。 生活在父親的車輪上滾滾向前,未來,則在自己手上。 愿他們即將展開的,是更努力的青春,與更好的自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何明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