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偉醫(yī)案——熱毒壅盛


陳某,女,IO歲。
【初診日期】 1 992年6月20日。
【現(xiàn)病史】 3天前發(fā)熱,咽喉及左腮部疼痛,體溫:38.8℃,咽充血,兩側(cè)扁桃體工度腫大,腮腺管口紅腫,頜下腺腫約鴿蛋大小,左腮以耳垂為中心漫腫,輕壓痛,心正常。擬診為腮腺炎。予犀角化毒丸、板藍(lán)根沖劑、對乙酸氨基酚(撲熱息痛)、如意金黃散治療,藥后2天發(fā)熱不退,體溫在38. 5~39. 4℃之間波動,腮部腫痛更甚,同時雙下肢出現(xiàn)綠豆大小紫癜,以小腿伸側(cè)面多見,較密集,呈對稱性分布,余無異常。
【實驗室檢查】 WBC 6.4X 109/L,NO.48,LO.52,PLT 104X 109/L,出凝血時正常,尿檢正常。大便隱血試驗陰性。該患兒無藥物過敏史,上藥以往曾多次服真:。故可排除藥疹,腮腺炎合并過敏性紫癜診斷成立,轉(zhuǎn)中醫(yī)治療。
【刻診】 患兒身熱神倦,汗少,左腮部腫痛,咀嚼更甚,口淡不渴,納少不馨。雙下肢見較多綠豆大小之紫斑,小便微黃,大便正常,舌紅絳偏干,苔黃厚膩,脈弦滑而數(shù)。
【診斷】?流行性腮腺炎(中醫(yī):痄腮)。
【辨證】 熱毒壅盛。
【治法】 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
【方藥】?普濟(jì)消毒飲加減。生石膏(先煎)30g,生山梔子、黃芩、桔梗各6g,連翹、玄參、生地黃、牡丹皮、赤芍、僵蠶、柴胡各lOg,板藍(lán)根、夏枯草各15g。日服2劑。
22日復(fù)診:身熱已平,腮腫不痛,頜下腺縮小,舌紅潤,苔黃厚膩未化。此乃暑濕之邪未化之象。予原方去生石膏、山梔子、生地黃、牡丹皮、赤芍,加藿香、佩蘭、全蘭瓜、焦山楂、神曲各lOg,日1劑,連服3天,腮腫消失,膩苔化盡,胃納大增,諸5癥皆愈。
【按語】 本案辨證屬痄腮熱毒壅盛證,治療當(dāng)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方選普濟(jì)消毒飲加減。方中柴胡、黃芩清利少陽;梔子、連翹、板藍(lán)根清熱解毒;生石膏,膏清熱瀉火;梗、玄參清熱利咽;僵蠶解毒通絡(luò);生地黃、牡丹皮、赤芍清熱涼血;夏枯草軟堅散。再加芳香化濕,消食化積治之,則膩苔得化后諸癥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