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雜談007 富野熱潮期的湖川友謙與安彥良和
Bebow主宰湖川友謙與巨匠安彥良和在八十年代富野動畫熱潮中一時瑜亮。借著談起B(yǎng)ebow成員變遷的機會,簡單聊聊Bebow時期湖川與安彥的情況。
彼時的富野由悠季視死敵西崎義展的宇宙戰(zhàn)艦大和號為最大對手,而安彥良和正是通過大和號第一次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導演才能。這部西崎總監(jiān)督體系的作品中,安彥可謂是分鏡上的左膀右臂,26集中參與了12集的分鏡繪制。兩大里程碑式動畫傳奇般的相似,大和號同樣腰斬并在重播和總集篇劇場版(1977)時引發(fā)現象級的社會反響,緊接著制作了再見了大和號(1978)。
湖川友謙與安彥的早期合作竟是以安彥分鏡湖川作畫的方式達成的,在動畫的第24集。而在再見了大和號中,湖川拔擢為人設總作監(jiān),安彥仍是分鏡。湖川與演出家們一起檢查安彥的分鏡,根據演出意見為安彥補充一些分鏡,并繪制Layout。與制作方吹噓的豪華龐大陣容不同,想著與高手聯袂為告別名作獻上美好回憶的湖川在擔任總作監(jiān)感受到的是失望和憤慨,這樣如何能代表自己的工作水平呢?抱著要讓你們看看什么是作畫的心態(tài),湖川建立了自己的作畫工作室。
湖川早一步離開大和號的制作,安彥則是拗不過西崎的懇求接著完成了大和號第二季的主力分鏡工作后,兩位大師分別完成了史上名作銀河鐵道999(1978-91)和機動戰(zhàn)士高達0079的人設作監(jiān)工作。
銀河鐵道999再次取得現象級的成功,湖川工作室更名為Bebow(1979)。只是與再次廣受贊譽的湖川不同,安彥在高達的嘔心瀝血換來的仍然是冷落和腰斬。比起超前于時代,從勇者萊汀開始屢次執(zhí)意自行其是令贊助商制作方又愛又恨的富野,在Sunrise草臺班子中扛起一片天的安彥壓力更大,在制作中途病倒脫離。
與制作方的腰斬決定以及安彥良和脫離造成的動畫質量下降形成對比的,動畫隨著收尾而上升的火熱勢頭已成定局。在這個情況下富野攜手從銀河鐵道中騰出手來的湖川,給充滿希望預定下一部作品的新贊助商一記重拳——80年代現實主義動畫的巔峰傳說巨神伊迪安(1980)中富野的陰暗和湖川的冷峻無疑也是玩具贊助商臉上的基調。
與伊迪安同時進行的是高達新編劇場版的制作,安彥一度考慮放棄需要玩命的電視動畫,但最終于這年春回歸,一邊忙于未參與作監(jiān)的34集之后集數的修正與新編場景的作畫,一邊創(chuàng)作漫畫處女作亞里安,為原創(chuàng)動畫長片準備,走在宮崎風之谷前頭。
而因為觀眾審美追上富野,高達(重播)和伊迪安取得現象級的成功,從無敵超人贊波3(1977)便支持Sunrise,被富野折騰得死去活來的玩具廠Clover竟然從高達模型中獲得了事業(yè)上的轉機(由于分野上的緣故,同樣也是不看好高達,Clover將高達的塑膠模型交于發(fā)售過大和號動畫模型,受眾更為年長的另一個贊助商萬代,萬代因此開發(fā)了鋼普拉,而Clover開發(fā)了高達合金模型),他們果斷支持富野繼續(xù)創(chuàng)作“真實感”的機器人動畫。
沒有給Clover任何機會,挾伊迪安成功之勢,富野接下來的三部作品薩芬格爾(82)、圣戰(zhàn)士丹拜因(83)、重戰(zhàn)機(84)都啟用了湖川為總作監(jiān),Clover沒能等到Z高達,在丹拜因播放中途便破產倒閉。
因為高達和伊迪安而憧憬富野、安彥、湖川的年輕人在這段期間進入業(yè)界,特別匯聚在湖川的Bebow之中,成為日升逐年豪華的制作團隊的基礎。從高達中脫穎而出成為Sunrise中流砥柱的安彥愛徒板野一郎被湖川看重,在伊迪安時加入了Bebow,作為80-81年Bebow一些成員的指導者。
這段時間,安彥以充沛的精力發(fā)起了動畫師生涯最無畏的難以置信的挑戰(zhàn)。首先是宇宙先鋒(1983),該作是安彥好友高千穗遙的科幻小說,安彥為其設計人物插畫。經過高千穗的苦苦哀求,安彥終于同意企劃并制作該作動畫。
安彥一度表示“我看改編動畫也沒有這個必要吧”“太空歌劇我真的不太感冒”。從安彥的履歷中我們都知道,安彥和富野類似,很熱愛歷史&神話題材,往故事里加入機器人純粹是為了贊助商捏著鼻子干的。
經過兩年主創(chuàng),安彥在高達劇場三部曲中從Sunrise截流出一批新人如佐藤元等人,又召喚了愛徒板野一郎,組成了作畫工作室九月社,投入宇宙先鋒的制作。本作以安彥為絕對核心,采取了兩個特點:一是當時少見的Layout體系,二是借鑒了美式體系,由不同原畫設計角色并主要擔當該角色作畫。從日后在宮崎駿體系中大獲成功的Layout集中式創(chuàng)造可以看出安彥的野心。
安彥導演的首部作品宇宙先鋒在83年與當紅巨星金田伊功領銜的幻魔大戰(zhàn)、大和號完結篇的競爭中依然可以說不落下風,隨后的名作巨人高克(1984)便提上日程。
安彥在企劃階段便為巨人高克做了長足的準備,連主力機體的設計都已經定下,卻因為贊助商犯難找不出營銷方向,玩具沒做好要求動畫順延等待。因此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安彥和富野爭搶的機械設定永野護,因為延期不得中途離開巨人高克來到重戰(zhàn)機;二是動畫在沒有檔期壓力的情況下基本做完了。
在這兩作中安彥奉獻了作為動畫師的全部能量,身擔導演編劇、分鏡Layout和全部的第一原畫,這包括了巨人高克全26話,超級超級巨大的離譜。
高克也使安彥的兩位愛徒佐藤元和土器手司嶄露頭角,佐藤接替永野護完成了機械設計和其后的機械作畫修正;土器手先前便介紹過,則是繼承安彥人設作畫的第一人。就是因為土器手的畫風最為接近安彥,在巨人高克的作監(jiān)工作中安彥負責了23集,唯獨將3集托付給他信賴的土器手。后來從宇宙先鋒衍生的Dirty Pair,也由土器手接替了小說原案的安彥擔任人設總作監(jiān),成為他的代表作。
湖川在作畫的道路上功德圓滿,也受到安彥的刺激,先是在83年漫畫出道,后又決心挑戰(zhàn)導演原創(chuàng)動畫。85年,湖川擔任了光子帆船星光號的人設作監(jiān)工作,該作將卷土重來的西崎義展徹底拉下神臺,票房神話已成過往。事了拂衣去的湖川也與安彥一樣接連創(chuàng)作了兩部OVA:GREED(85)和COOL COOLBYE(86)。因為高達Z(85)的制作時間沖突,以高達Z開始出走了大批成員,一些新血如山形厚史山下明彥也在這個時期加入了Bebow,等到COOL COOLBYE結束,湖川和Bebow進入了半隱退的外包收尾階段,Bebow于1989年解散。但它的成員留下的傳奇,還是有機會另話。
湖川的簡要情況就到這里。巨人高克剛好于84年9月完結,工作早已結束,富野和安彥的高達新作已經預訂在85年重啟,眾望所歸。北爪宏幸也于此時從重戰(zhàn)機的制作中脫離,領銜Bebow班底參與半年后Z高達的籌備。雖然是為安彥和高達的成功正名,但安彥基本上完成了作畫工作交接,高達順利進入了北爪領導、Bebow為核心的時代所驅的密度向上運動和寫實主義浪潮中去。
安彥在高達ZZ(1986)正式卸任,人設總作監(jiān)由北爪接替,自己前去執(zhí)導亞里安(1986)。無論內援外援水平、導演主導LO集中體系,亞里安都是對標風之谷之作。優(yōu)秀的制作質量當然與作品的成就沒有直接關系,如果有風之谷類似的成就,安彥體系也許會像宮崎體系一樣獨樹一幟,九月社也會像吉卜力一樣傳奇,所有的原畫動畫師也會像風之谷一樣在維基上全部列出,與有榮焉,但是沒有這些如果。也許是因為鈴木敏夫這樣偉大友誼和制作人可遇而不可求,但作為觀眾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彥的動畫不好看,不夠好看。
安彥本人對這一點是深有體會的:首先是富野在自己突發(fā)疾病倒下后仍然領導高達逆轉大熱,后是采用與自己同樣體系的宮崎在風之谷(1984)中震驚世人的畫面把控力和演出感染力;安彥感到了自己在導演能力上的差距不足。
于是,自認在作畫上、演出上都做出了無悔于本心的成績,對于巨人高克“付出了作為一個動畫人的一切”,也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和家庭,安彥將重心轉移到更為平靜的漫畫上,于金星戰(zhàn)記(1989)后長期作為漫畫家活躍。
最后的雜談,湖川是低安彥兩個年級的北海道遠輕高中校友,卻互不認識。兩人相識之后作為同鄉(xiāng)偶然提起才發(fā)覺這一點,再次讓人感嘆相遇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