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中的邏輯錯誤
邏輯錯誤一、以點蓋面
以點蓋面,也就是從一點總結(jié)全體,用片面的觀點來看待整個問題。這里用大盜龍科來舉例。有一種民間說法認為,大盜龍科主要用前肢捕獵是錯的,應(yīng)該主要用嘴巴。
證方給出的證據(jù)一:許多恐龍的爪子都有切削刃,例如重爪龍、異特龍、鐮刀龍、霸王龍,所以大盜龍的爪子沒什么了不起的。
我們先不管其中的解剖學(xué)錯誤,比如鐮刀龍的爪子明顯就沒有切削刃。我們就假設(shè)這些動物的爪子比大盜龍科還鋒利,只從邏輯上分析。
這里用指爪鋒利程度、指爪的彎曲程度、指爪相對大小、指爪活動性和前肢活動性來評判前肢是否適合捕食。
證據(jù)一只討論了指爪鋒利程度,而在指爪的相對大小、指爪活動性和前肢活動性上,大盜龍比重爪龍、異特龍、霸王龍都要優(yōu)秀。而從指爪活動性和指爪的彎曲程度上看,大盜龍又比鐮刀龍優(yōu)秀。所以說這些動物的爪子和大盜龍一樣厲害是不成立的。

不光如此,主要用嘴巴還是前肢干架,是一個相對問題。比如黑猩猩,給它換上霸王龍的腦袋,它的主力武器立馬就變成嘴巴。所以我們還應(yīng)該同時對比頭部,也就是說要找一個【前肢強于大盜龍】且【頭部弱于大盜龍】且【主要用嘴巴捕食大型陸生動物】的動物才能形成證明。
證據(jù)二: 大盜龍科出土有側(cè)扁且?guī)т忼X的牙齒,和鯊齒龍科一樣厲害。
這里用牙齒形態(tài)和頭部形態(tài)兩個維度來評判。
我們先假設(shè)這個說法是對的,大盜龍科的牙齒和鯊齒龍科一樣厲害。接下來驚悚的時刻到了,看看大盜龍科的腦袋。這兩位中有一位是大盜龍屬,有一位是帝龍,就是身長一米五的那個小不點,大家猜猜看哪個腦袋是大盜龍的?

答案是上面這位更細的。
哇靠,大盜龍科不是有捕食蜥腳類的證據(jù)嗎?它們就是用這么細的嘴巴戳死蜥腳類的?你行不行啊細狗?
這里要說明一下,這只大盜龍還是個未成年,不過它成年后腦袋也不會多粗壯,因為其它大型肉食恐龍的孩子也沒見過這么細的腦袋,比帝龍這種戰(zhàn)五渣還細。剛好帝龍計算過咬合力,不能說很低吧,只是比不過吃植物的萊索托龍而已。此外,南方獵龍也發(fā)現(xiàn)過脆弱的下頜,大盜龍科的腦袋雖然化石稀少,但細長的形態(tài)是目前唯一的答案,并沒有實力與鯊齒龍科相提并論。所以說,大盜龍科的嘴巴和鯊齒龍科一樣強是站不住腳的。
顯而易見,證據(jù)二也是只考慮了牙齒這一個點,沒有考慮到整個腦袋這個面,更沒有結(jié)合手臂從整體上進行思考。
提出觀點的人應(yīng)該是這么想的,手也說了,牙也說了,所以等于全說了。可是,這用來對比的都不是一種動物??!好比小明數(shù)學(xué)考了99分,語文考了1分,我們說他是全班最偏科的??墒怯腥颂岢鲂〖t數(shù)學(xué)考了100分,小剛語文考了0分,所以小明不是最偏科的。
還有一種證明是用老虎來碰瓷的,說,老虎的前肢比大盜龍相對粗壯多了,老虎都還是主要用嘴巴捕食,所以大盜龍也是。這個錯誤就太明顯了,大家可以自己挑。
民間的解剖學(xué)分析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用動物去類比,而且每次只挑一個點,做不到全面分析。為什么長鯨吟用牙齒分析喜馬拉雅魚龍是正確的,因為喜馬拉雅魚龍就只有牙齒能對比呀。可其它動物能對比多個地方,為什么要忽視掉呢?
之所以造成以點蓋面,是因為普通愛好者知識欠缺,特別是艱深的解剖學(xué)知識,并沒有能力去全面思考問題,包括我。

邏輯錯誤二、忽視化石困境
化石是很難形成的,給的信息往往殘缺不全,這是古生物研究面臨的最大困境。
有種說法認為,大盜龍科保留的前肢很少,所以大盜龍科主要用前肢捕食是錯誤的。
然而,那些破碎的暴龍科化石,比如諸城暴龍,無一不是被推測主要用嘴巴捕食,為什么呢?因為近親如此嘛。這是古生物學(xué)常見的行為,殘缺的化石優(yōu)先參考近親。當(dāng)問起一個碎片物種長什么樣子,就算是嚴謹?shù)目茖W(xué)家也會套用它所屬族群的其它成員。

公正的說法是,大盜龍科展現(xiàn)出來的證據(jù),全是支持主要用前肢狩獵的。保存有完好前肢的大盜龍科,也就是大盜龍屬和南方獵龍,都是主要用前肢捕食,而嘴巴很弱小。而這兩位并不構(gòu)成單系群,大盜龍與許多南美的大盜龍科親緣關(guān)系更近,也就是說這支恐龍的祖先主要用前肢捕食。并且從進化的方向來看,大盜龍的前肢比南方獵龍更特化,它的拇指爪甚至比小臂的尺骨還長,之后的大盜龍科也沒遭遇什么變故,如果突然轉(zhuǎn)變方向,放棄特化的前肢改用脆弱的嘴巴,完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這些大盜龍科主用前肢的概率更大。

還有種說法認為,大盜龍科只發(fā)現(xiàn)了幾個捕食蜥腳類的證據(jù),所以不能證明蜥腳類是主食。嗯……幾個很少嗎?真當(dāng)恐龍化石是路邊的石頭?實際上,在論文里我還沒見過其它動物被大盜龍科捕食的證據(jù),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反正有也不會多,因為有論文統(tǒng)計過了,在溫頓組中,孤立的獸腳類牙齒與脫節(jié)的蜥腳類殘骸反復(fù)同時出現(xiàn),這表明蜥腳類在大盜龍科的食物中占比相當(dāng)大。注意,論文說的是整個大盜龍科。這其實并不奇怪,古生物研究經(jīng)常這么“推而廣之”,因為化石證據(jù)是很難得的,你不能要求一個家族的每個成員都提供足夠的證據(jù),沒證據(jù)當(dāng)然就得看親戚。

目前,學(xué)界公認大盜龍科是澳大利亞白堊紀中期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大型捕食者。如果它們不吃蜥腳類那誰來吃呢?難道要像沒有狼群的草原一樣放任羊羔毀滅世界嗎?恐龍時代可不是非洲草原,只有一丁點兒大象。蜥腳類恐龍在澳大利亞的數(shù)量占比是非常高的,例如南方獵龍所在的溫頓組,鳥臀類恐龍加上腳印也不如蜥腳類的骨骼個體多,更別提蜥腳類的質(zhì)量占比更大了。

從進化的角度看,大盜龍科進入南美后個頭越來越大,同時缺乏小體型的成員,這也不是主食小動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大盜龍屬有發(fā)現(xiàn)三個個體組成的小分隊,研究人員直接表示,這些食肉動物會像非洲的鬣狗和獅子一樣攻擊巨酋龍這樣的獵物??偟膩碚f,根據(jù)目前的化石證據(jù),大盜龍科主食蜥腳類概率更大,而主食小動物需要解釋更多的疑點。

當(dāng)然,最嚴謹?shù)恼f法是,任何物種都是獨特的,不能用近親來推測,但這種行為無異于是砸了古生物界的場子。因為大部分古生物家族都有許多破碎的化石,算上未命名標本,破碎的個體絕對是占大多數(shù),按照上面所謂嚴謹?shù)倪壿?,這些家族的特征都是不能說的,包括暴龍科也不能說是小短手,因為諸城暴龍就沒出土手部化石嘛,萬一它長了個麒麟臂呢?
邏輯錯誤三,集合問題
其實反對大盜龍科主要用前肢捕食的人是出于一個最簡單的邏輯錯誤。
由于南方獵龍有捕食蜥腳類的證據(jù),它的正模旁有蜥腳類的遺骸。一些人難以接受它用前肢攻擊蜥腳類的畫面,于是認為它主要用嘴巴捕食蜥腳類。并且該觀點與某篇論文的“南方獵龍主要用前肢捕獵”并不矛盾,因為論文里沒說南方獵龍是用前肢捕殺蜥腳類。

請看上圖,A與B相互矛盾,而D是B的子集,所以D與A也是矛盾的,也就是說南方獵龍主要用嘴巴捕食蜥腳類與論文觀點A是矛盾的。
與論文觀點A以及化石證據(jù)E不矛盾的應(yīng)該是它們的交集C:南方獵龍捕食蜥腳類主要用前肢。
這好像是初中數(shù)學(xué)的內(nèi)容......
最后說一下大盜龍科主要用嘴巴捕食的資料來源:
《NEW INFORMATION ON MEGARAPTOR NAMUNHUAIQUII(THEROPODA: TETANURAE), PATAGONIA:CONSIDERATIONS ON PALEOECOLOGICAL ASPECTS》
論文是2006的,由于當(dāng)時沒發(fā)現(xiàn)大盜龍科的腦袋,研究者認為大盜龍屬的腦袋和馬普龍一樣,所以認為它主要用腦袋捕食,前肢輔助。原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