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謂語動詞】用法指南!動名詞?分詞?還是不定式?

靈活の非謂語
(非謂語作定語/狀語)

☆☆☆☆☆

上期回顧:(不懂的建議翻看@心淼的專欄:to do/doing傻傻分不清?超全面非謂語剖析!|語法合集)



本期內(nèi)容:
首先回顧一下句子成分?。?/p>

如果只有簡單的一個修飾詞就常常放在名詞前,做前置賓語;如果有多個詞就放在名詞后,作后置定語。
動名詞還是現(xiàn)在分詞,這是一個問題

像這樣反映一個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doing”是動名詞,常常作名詞前的定語。
但同樣是“doing”形式的現(xiàn)在分詞做定語的話,比如:

反映了被修飾的名詞目前所處的狀態(tài)
檢驗辦法:判斷被修飾的名詞是否主動發(fā)出這個動作=>我們可以說:“a boy swims”,但我們沒法說“a pool swims”或“a room meets”。
更難一點的情況:

一個“moving”是動名詞,一個是現(xiàn)在分詞,所以語意是有差別的,“a moving van”如果表示“a van which is moving”那么它就是現(xiàn)在分詞;如果理解為“a van for moving”,那么它就是動名詞。
換個方式再去思考:
貨車能發(fā)出“移動”這個動作嗎?當(dāng)然可以。
所以“a moving van”是現(xiàn)在分詞做定語,強調(diào)動作處于正在發(fā)生的狀態(tài)。
那貨車能發(fā)出“搬家”這個動作嗎?當(dāng)然不可以。
所以這個時候一定是動名詞做定語,體現(xiàn)名詞的功能和用途。
e.g.

這里的“running”是現(xiàn)在分詞,如果按照現(xiàn)在分詞的特點去翻譯它,應(yīng)該是“一直流動著的水”。
分詞
何為分詞?一分為二,意味著它具有形容詞和動詞的雙重屬性,因而可以描述一個人或事物發(fā)出“動作”或承受“動作”所處的“狀態(tài)”。
狀態(tài)可以是正在進(jìn)行和已完成,動作可以是主動做也可以是被做,于是現(xiàn)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就可以各司其職了。
當(dāng)我們想表示被修飾的名詞正在做一個動作就用“doing”。
e.g.1
一個正在玩游戲的男孩:a boy playing computer games
如果表示被修飾的名詞正在被做一個動作,就在“doing”的基礎(chǔ)上加上被動變?yōu)椤癰eing done”。
e.g.2
那個正在被老師監(jiān)視的男孩:the boy being watched by a teacher
(疑點:既然是被做為什么不用“done”呢?
解答:我們一定是先確定動作是“正在進(jìn)行”還是“已完成”的狀態(tài)之后再去添加被動。如果正在進(jìn)行,就在“doing”基礎(chǔ)上加上“be done”構(gòu)成“being done”;如果動作已完成,直接用“done”就完事兒了。而被動的意味“done”本身就可以體現(xiàn)。)
e.g.3
一個建于70年代的房子:a house built in the 1970s
既體現(xiàn)了房子在70年代就“已經(jīng)完成”建設(shè),還體現(xiàn)房子“被”建,一舉兩得。
特殊情況:當(dāng)非謂語動詞為不及物動詞時???
e.g.4
落葉:fallen leaves

我們只能說葉子已經(jīng)落下來了,但不能說葉子“被”落,這都是因為動詞‘fall’是一個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都沒有被動語態(tài),當(dāng)然不能表達(dá)被動的意味了。(注意:當(dāng)非謂語為不及物動詞時作定語只能表示“已完成”不能表示被動。)
非謂語作定語,但凡被修飾的名詞無論它是發(fā)出還是承受動作只要你判斷這個動作做完了,就用過去分詞“done”。
總結(jié)一下:

不定式
我們用它來表示一個動作還沒有做或者將來要被做,簡單講就是“未完成”。
①如果表示被修飾的名詞將要做一個動作用“to do”
e.g.
即將抵達(dá)的火車:a train to arrive
②如果表示被修飾的名詞將要被做一個動作,就加上被動用“to be done”。
e.g.
一個明天要開展的會議(一個明天將要被舉行的會議):a meeting to be held tomorrow
不定式作定語強調(diào)動作在將來做,用“to do”;強調(diào)動作在將來被做,用“to be done”
主動還是被動,這是一個問題
e.g.
我有一個問題要問(我有一個要問的問題)。
I have a question to be asked?
I have a question to ask.
“問題”作為被修飾的名詞,是它去問還是被問呢?按照之前的邏輯,“問題”只能被問吧也就是“I have a question to be asked?”
疑問:為什么這里沒有用被動呢?
再來看幾個句子:

觀察一下這一組句子里的共性,“to write”,“to do”,“to drink”的動作發(fā)出者是否分別是句子里的“I”,“I”,“you”,而且他們都是人,當(dāng)然可以主動發(fā)出動作,在這種情況下,就用主動形式,也就是不定式“to do”作定語,如果句子里面有“人”,并且是“to do”的動作發(fā)出者,用主動形式既可。
例外1??!
I have a letter to be typed. 我有一封信要(被別人)打。
這個時候“type”的動作發(fā)出者還是“我”嗎?如果是,按照剛剛的邏輯,使用“to type”才對呀。那是“l(fā)etter(信)”去打印嗎?當(dāng)然不是?!發(fā)etter”只能充當(dāng)動作的承受者,雖然不知道這信是誰去打印的但是還是要使用被動。
被動語態(tài)運用的底層邏輯之一:當(dāng)你不清楚動作的發(fā)出者是誰就可以使用被動語態(tài)。
e.g.
- 他被告知,他忘記了給@心淼點贊了:He was told that he forgot to give @Yummy a thumbs up.
- @心淼又被贊了:@Yummy has been given a thumds up again.

翻譯一下:
e.g.1
我們需要找一個房子住。(我們需要找一個去住的房子。)
We need to find a house to live.
We need to find a house to live in.
“to live”的動作發(fā)出者是“We”,連在一起“We live the house”就出問題了,應(yīng)該是“We live in the house”。這里的“l(fā)ive”是一個不及物動詞所以在它后面一定不要忘記加介詞“in”。
e.g.2
你可以給我?guī)б粋€椅子坐嗎?(你可以帶給我一個坐的椅子嗎?)
Could you bring me a chair to sit on?
注意不及物動詞“sit”的用法,是“sb. sit(s) on the chair”
例外2?。?/strong>
當(dāng)被修飾的名詞是“time”,“place”,“reason”,“way”等詞時,可以不帶介詞。
而定語從句幾個關(guān)系副詞就是這個意思:【知識鏈接】關(guān)系副詞where=in/at(地點介詞)+which,when=on/during(時間介詞)+ which…比如“on a sunday”,“in the class”這樣的信息
所以同樣是“我們找到了一個地方住。(我們找到了一個去住的地方。)”我們用“place”的話:We found a place to live in.可以將介詞“in”省略掉,畢竟這個地點可以是“in the cave”在洞穴里面,“a place”就可以代指這個地方(“a place=in the cave”),連在一起“live in the cave”
同樣的也可以說:
We fou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solve the problem in a/this way. 介詞也可以被省略
非謂語作狀語,動作發(fā)出者(邏輯主語)一般就是句子的主語!!
【判斷正誤】從山頂上看,這座城市更美了。
Seeing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the city is more beautiful.
Seeing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I find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無論怎么樣,非謂語作狀語,動作發(fā)出者應(yīng)該是整個句子的主語,這句話在翻譯時如果按照字面意義確定主語為“城市”,那么城市就應(yīng)該是從山頂上被看,所以要改為:
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the city is more beautiful.
如果要用主動形式,就去調(diào)整主語。
小練習(xí)!!

公布答案?。?/span>

不定式作定語
被修飾名詞前有序數(shù)詞、最高級、the very/only、any/no/all等限定詞或是不定代詞時,只能用不定式。
【知識鏈接】當(dāng)定語從句先行詞被形容詞最高級、序數(shù)詞、the only/the very、anything/something等不定代詞修飾時,關(guān)系代詞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
e.g.
- She wa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她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離開。
- He was the best man to do the job. 他是做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
-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不定式作定語,最后一條運用規(guī)則是:如果被修飾名詞為ability/decision/plan/promise/chance/opportunity/right/courage等抽象名詞時,只能用不定式來解釋抽象名詞具體的內(nèi)容。
e.g.非謂語作定語的用法
- I made a plan to memorize words every day. 我計劃每天背單詞。
- Her decision to break up with me is heartbreaking. 她和我分手的決定令人心碎。
如何準(zhǔn)確判斷這個名詞是不是抽象名詞或者是否要遵從這個規(guī)則呢?
在被修飾的名詞和不定式之間。
- The plan is to memorize words every day. 計劃是每天背單詞。
- The?decision is to break up with me. 決定是和我分手。
所以這里就是不定式跟在抽象名詞后作定語。
小結(jié):

非謂語充當(dāng)名詞的定語作為一個修飾成分,不需要特意強調(diào)一個動作先于另一個動作發(fā)生。所以在現(xiàn)代英語當(dāng)中為了簡化表達(dá),非謂語作定語,無需使用完成式。而在非謂語作狀語時,完成式才能展現(xiàn)它的“功效”。
非謂語作狀語

狀語:句子里表述時間、條件、原因、目的、結(jié)果、讓步、比較、地點、方式、程度、伴隨的部分。
非謂語是在句子主干以外的地方作狀語,大多是情況下,因為狀語比較長所以常用逗號和主干隔開。
e.g.1
To prevent puppy love,the teacher always arranges for beautiful girls(主干) to be his desk mate. 為了防止早戀,老師總是安排漂亮女孩做他的同桌。

(圖片來自:電視劇《最好的我們》)
這句話我們也經(jīng)常不用逗號,將“to do”直接接在句尾,但也很容易判斷“the teacher always arranges for beautiful girls”是句子的主干,主謂賓結(jié)構(gòu),而非謂語作狀語,是在主干以外的部分。
e.g.2
Having swallowed Little Red-Cap,the wolf went to bed and slept. 狼吞下了小紅帽,就上床睡覺了。
e.g.3
Singing"You don't know love,Fa Hai",she threw the tortoise into the river. 她唱著“法海,你不懂愛情”,把烏龜扔到河里。
雖然狀語具體分類很多但實際在分析句子成分和閱讀長難句時,只需要把句子主干拎出來,判斷非謂語在作狀語就夠了,不需要分析到充當(dāng)哪類狀語的程度。
不定式作狀語
先看例句:
e.g.1
To make himself heard,he raised his voice. 為了讓別人聽見,他提高了嗓門。 作目的狀語(目的狀語只能由不定式來充當(dāng))
e.g.2
He hurried home only to find his money stolen. 他匆匆回家,卻發(fā)現(xiàn)他的錢被偷了。 作意料之外的結(jié)果狀語
這里的“only”很明顯傳遞了“意外感”,是某人預(yù)想不到的,所以不定式還可以充當(dāng)意料之外的結(jié)果狀語。
有時不帶“only”還能體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仍然用不定式,比如:
He woke up(only) to find everybody gone. 他醒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家都走了。
e.g.3
All of us are surprised to have been invited to the party. 我們所有人都對被邀請參加聚會感到驚訝。 作形容詞后的原因狀語
這句話說明不定式還可以充當(dāng)形容詞后的原因狀語,不過這些形容詞比較有限,常見的有:happy,glad,amazed,sad,proud這樣一些表示心理狀態(tài)的詞,比如:
I was lucky enough to meet an outstanding teacher. 我很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
除開以上情況,其他非謂語作狀語就由分詞來完成了。
分詞作狀語
上例句??!
e.g.1
Having swallowed Little Red-Cap,the wolf went to bed and slept. 狼吞下了小紅帽,就上床睡覺了。 時間狀語
狼可以主動發(fā)出“吞下”這個動作要用“doing”,并且這個動作先于“睡覺”發(fā)生更能體現(xiàn)時間先后,所以采用“doing”的完成式“having done”來充當(dāng)時間狀語。
e.g.2
He fell from his bike,breaking his leg. 他從自行車上摔下來,摔斷了腿。 結(jié)果狀語
“摔了腿”表示從車上摔下之后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不是意外的結(jié)果,所以用分詞來作結(jié)果狀語,并且這里的“break”這個動作是主動的,表示從車上摔下來以后這個動作使得、導(dǎo)致了腿傷,所以用主動形式“doing”。
e.g.3
Not knowing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contact her. 由于不知道她的地址,我無法與她聯(lián)系。 原因狀語
“不知道她的地址”,很明顯這件事情導(dǎo)致了“我不能和她聯(lián)絡(luò)”所以它是在充當(dāng)主干“不能聯(lián)系到她”的原因,此時非謂語不在特定的形容詞后所以不使用不定式
e.g.4
She stayed at home,doing nothing. 她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做。 伴隨狀語
非謂語“doing nothing”無所事事并沒有給主句“她待在家”提供什么時間、條件、方式、原因等等,而是一種“伴隨的行為狀態(tài)”所以充當(dāng)伴隨狀語。
要還是不要完成式,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明顯需要體現(xiàn)動作先于謂語動詞發(fā)生,才使用完成式。
主動用“having done”;被動用“having been done”。
小練習(xí)??!

公布答案??!

答案解析??!
第一句:說他先完成了作業(yè)以后才能立刻出去玩,因此要用主動形式加上完成式“Having finished”。
第二句:他是已經(jīng)反復(fù)“被告知了”很多次,然而他還在重復(fù)犯相同的錯誤,即要用被動的形式“having been done”,所以是“having been told”
搶分密碼:非謂語解題思路

注意這里的“先”強調(diào)的是非謂語動作先于謂語動作發(fā)生,才會用到完成式。
練習(xí)時間??!

非謂語作定語 不用完成式!

公布答案!!

非謂語作狀語

公布答案!!

以上就是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啦??!
謝謝各位卷王的觀看?。?/p>
你們的三連就是@心淼繼續(xù)記筆記的動力??!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各位能有所收獲啦?。?/p>
和@心淼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