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用疊
木刀:談談用疊
? ? 用疊是漢字獨有的一種文字技法。然而,自從泰西語法傳入我國,并在理論上逐步成了我們語法界的一尊神明之后,除了古典詩詞和文言文領(lǐng)域外,用疊作為一種技法,就逐步陷于停滯。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根據(jù)泰西語法建立起來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不能用建立起來的語法規(guī)則去解釋,用疊屬于一種什么語法結(jié)構(gòu),就好比不能解釋成語是何種語法結(jié)構(gòu)一樣。
? ? 大致而論,用疊有三種主要形式,其一,疊字;其二,頂針;其三,排比。后兩種是可以納入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中去的,這里不論,本文主要談談疊字。
? ? 疊字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AA式。如,最最。
2、ABB式。如,紅彤彤。
3、ABA式。如,走一走。
4、AAB式。如,么么噠。
5、AABB式。如,高高興興。
6、ABAB式。如,研究研究。
7、ABAC式。如,一摸一樣。
8、ABCB式。如,有樣學樣。
? ? 這其中最不能解釋,也是用的最多的,是第一種。
? ? 之所以解釋不了,是因為泰西語法要求,單詞必須事先確定詞性。雖然有些詞是可以解釋的,但相當大的多數(shù)都是解釋不了的。在實際的使用中,一個詞的詞性會隨著其使用作用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清末明初的馬建忠,在他寫的中華第一本系統(tǒng)性語法著作《馬氏文通》中說,詞性隨用而定(非原文)。在實際使用中改變詞性,是文言文中一種慣常使用的文字技法。在文言文的頂峰——古典詩詞中,更是屢見不鮮。比如著名的王安石寫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將形容詞作動詞使用。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舉了“風風雨雨”的例子,認為前風前雨是作了動詞使用。顯然,如果我們放下對泰西語法的膜拜,承認漢字這樣的表意文字,可以不必遵守表音文字的語法規(guī)則,可以不必事先認定詞性,使用疊字這個文字技法,就會得到徹底解放。同樣地,如果我們承認,表意文字允許在不致產(chǎn)生誤解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和變動詞在句子中的常規(guī)位置,我們也就可以輕松地解釋成語。
? ? 下面簡單的探討一下各類詞在用疊是的語法作用。
? ? 用疊之所以得以產(chǎn)生的大致原因,在于表意文字(漢字)本身具有的表意性。正是由于漢字具有表意性,其構(gòu)造句子的語法就可以十分簡單。大致來說,漢字構(gòu)成詞組與構(gòu)成句子的方式是相同或類似的。從表達的角度來說,詞組或句子的構(gòu)造無非四種:
1、敘。即,誰,在干甚;或,誰,怎么樣。前者對應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主謂句,后者對應名詞+形容詞。
2、述。即,作用影響了誰。它對應謂賓結(jié)構(gòu)。
3、飾。即,修飾某個詞,這個詞可能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等。
4、并。即,兩個獨立的語法成分并列,我們經(jīng)常會用“和”,“與”等連詞,將這兩個成分連接起來。
? ? 也正是由于有這樣簡單的語法結(jié)構(gòu),才使得疊字成為可能。其次,省略也是造成疊詞的一個重要因素。
? ? 使用疊字的目的,歸結(jié)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
1、起增強作用。例如,好好學習。前面的“好”強調(diào)了后面的“好”,大致是“更加”的意思。
2、由于省略產(chǎn)生的。例如,走走。它應該是“走一走”的省略。前面的“走”是動詞,后面的是量詞。
3、使文字生動。例如,氣喘噓噓。風風雨雨。
4、強調(diào)每個個體。例如,人人,前面的“人”相當于“每一個”。
? ? 可以說,任何詞都可以用疊。下面就各類詞舉例,作為本文結(jié)束。
1、名詞。山山水水,年年,月月,天天
2、代詞。卿卿我我
3、量詞。個個,趟趟,排排
4、動詞??纯矗髯?/span>
5、介詞。在在
6、助詞。最最,略略
7、序詞。每每
8、數(shù)詞。三三兩兩,七七八八
9、形容詞。苦苦,甜甜
10、副詞。好好學習
11、嘆詞。嘻嘻
12、連詞。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