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楊文廣:受范仲淹、狄青器重,不是楊宗保之子
之前,已經(jīng)介紹過歷史上有關楊業(yè)、楊延昭的故事了,今天咱么你來說說“楊家將”的第三代人物,他就是楊文廣!有人可能覺得納悶,楊家將第三代不是楊宗保,他的兒子才是楊文廣,明明是第四代,怎么歷史上就成了第三代呢?其實,歷史上的楊文廣與小說中的形象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那么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
楊文廣大約出生在999年,也就是北宋宋真宗咸平二年。楊文廣的祖父是楊業(yè),父親是楊延昭,沒錯所謂的楊宗保實際上是小說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在楊延昭死后,朝廷曾經(jīng)降旨,“詔錄其子傳永、德征、文廣有差”。有些人因此推斷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子,不過也有可能是第二子,因為楊文廣的字是仲容。

楊文廣的前半生非常沉寂,雖然他出身將門,也得到了朝廷的官職,不過由于當時冗官嚴重,所以沒有實職可以上任。直到1043年,楊文廣才得到了一個機會,當時陜西南部發(fā)生了張海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之后就在西北邊地任職,參與防守西夏的進犯。
1044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到了陜西任職,擔任陜西宣撫使,在與楊文廣交談后,他對這位將軍非常欣賞,將其安排到了自己的麾下。不過,在此期間,北宋與西夏達成“慶歷和議”,雙方已經(jīng)停止了戰(zhàn)爭,楊文廣還是沒有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不過,在西北軍中,楊文廣得到了另外一位將領的賞識,他就是狄青!

1052年,廣西境內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儂智高稱帝,起兵反叛北宋,還攻破了宋朝的城池。宋仁宗采納了宰相龐籍的建議,任命狄青為主將,率領大軍前往廣西平叛。當時,楊文廣也被狄青征調,參與南征的軍事行動。在平定儂智高的叛亂過程中,楊文廣也算是歷經(jīng)血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最終取得了勝利。
之后,楊文廣奉命鎮(zhèn)守廣西,“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宋英宗即位后,在討論禁軍高級將領的人選時,他說道:“文廣,名將后,且有功?!庇谑?,宋英宗下詔,任命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之后西北戰(zhàn)事又起,楊文廣來到陜西,輔佐韓琦修建堡壘。

在此過程中,楊文廣采用聲東擊西的辦法,成功修建堡壘,且大破西夏軍隊,朝廷聞訊后“詔書褒諭,賜襲衣、帶、馬”。之后,楊文廣又擔任知涇州、鎮(zhèn)戎軍的職務。西北戰(zhàn)事平靜后,北方又出現(xiàn)隱患,契丹挑起代州邊界矛盾。于是,楊文廣調任定州路副都總管,同時被任命為步軍都虞候。
當時北宋的禁軍分為三部分,殿前司、馬軍司以及步軍司,步軍都虞候是步軍的高級將領,楊業(yè)、楊延昭都沒有做過這個職務。楊文廣雖然沒有得到許多機會,但他依然憑借自己的能力,在官職上超越了自己的祖父、父親。楊文廣向朝廷“獻陣圖并取幽燕策”,朝廷還沒有回復,他就病死在任上了,終年75歲。
參考資料:1.《宋史》;2.《隆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