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鈴芽戶締》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繼六年前的“你的名字”和三年前的“天氣之子”,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最后一部“鈴芽戶締”終于在大陸上映了。譯名問題就不多贅述了,網(wǎng)上有很多有價值的討論,對我個人喜好來說,“鈴芽之旅”雖然比較符合公路片的類型但是略顯平淡,所以還是稱之“鈴芽戶締”吧,畢竟我已經(jīng)知曉了“戶締”的含義。
本片大體上有一條主線,即鈴芽不小心開門,拔出要石(右大臣),導致蚓厄竄出引發(fā)地震,接著鈴芽和閉門師草太一路關閉門,追蹤要石,最終解決危機的故事。還有兩條副線,鈴芽和姨媽的親情線以及鈴芽和草太的愛情線(愛情可忽略)。那我以這三條線為切入點,簡單談談我對鈴芽戶締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只談我記得的點,有一些邏輯是限于我的知識體量由果推因,猜測的成分更大,僅供參考。
——涉及深度劇透,介意勿看——
關門主線:從關門這條主線看,我認為鈴芽戶締的立意上是要高于“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的。新海誠借由災難的發(fā)生一般在廢墟之地,主角關門時需要感受在災難前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來傳達了本片的核心思想:悼念土地?!叭怂廊性岫Y,但土地和城市死去卻沒有”——新海誠。
也有了那段閉門師關門時對土地最后的哀悼:
“恐呼尊名 ?日不見之神啊 祖祖代代的土地神啊 此山此河 承恩甚久?誠惶誠恐 誠惶誠恐 予以奉還”
和人死后去往地府一樣,我們以葬禮的形式為他送最后一程,紀念他的平生的同時,懇請閻王爺為他放行,在地府安樂的生活。土地也是一樣,尊敬的土地神啊,使用了這片土地很久了,非常感謝,在今天奉還給您。
日本文化中對于災難的態(tài)度很值得思考,我最早了解到類似主題的書籍應該是日本科幻的“御三家”之一小松左京的《東京沉沒》,我當時很震驚為什么會有這樣主題的科幻作品,突如其來的板塊運動,將海底撕裂了一個大口,隨即日本沉沒了。wtf,科幻小說不寫科技爆炸,不寫星際戰(zhàn)爭,寫自己家沒了,咋沒的?整個國土沉海里去了。當然小說重點描寫的是發(fā)現(xiàn)日本要沉沒時至日本沉沒后,日本社會各個階層的行為,接受日本難民國家的政策,對世界產(chǎn)生的巨變這樣的未來社會思考。后來我了解到,其實日本整個國土都躺在板塊活動強烈的地區(qū)上,災難伴隨著這個民族的發(fā)展。對比起天朝的地大物博,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老天大部分時候是至善的,人民要向善。日本人民對于自然的態(tài)度會更微妙,以日本的民族規(guī)模作比災難發(fā)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很恐怖,我真的很難想象在玄奘東渡日本的時代,國土有一百多個分裂的主權一直打仗,又經(jīng)歷高頻率災難,這是一個怎樣的民族,以至于泛神論都能發(fā)展到有一百多萬的神靈。無關人類的想法,降臨災難總會不期而至,老天大多數(shù)時間更像是無情的,瞬間將無數(shù)人的辛苦付之東流,包括生命。于是虛無主義的思想會更為人所認同,活著沒有意義,努力沒有意義。從天朝傳過去的大悲思想,像老天抱不平行為(像是六月飛雪),更多的成了一種“哀”,所以也看到了川端康成在《雪國》等作品中極度“物哀”的描寫。
雖然災難是日本名族發(fā)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民族也沒有能力與老天做對抗,但是新海誠在既“你的名字”——改變?yōu)碾y和“天氣之子”——個人意志后在《鈴芽戶締》中還是給出了新的回答:接受災難,展望未來。接受災難包括兩方面,一為對老天保持敬畏,用完的土地要虔誠得還給土地公。二為記住災難,很多人在災難過后選擇遺忘痛苦,但是災難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破壞,還有人們對抗自然災害所表現(xiàn)的勇氣,因為失去才懂得珍惜的那片土地上曾經(jīng)的美好生活。這些災禍讓我們知曉了美好的含義,審視身邊的溫暖。展望未來其一表現(xiàn)在鈴芽在對小鈴芽說的那番話中,“……,你會在陽光下成長,我就是你的明天”這番話不僅僅是鈴芽自己的救贖,也是新海誠借鈴芽之口對著新一代的祝愿。無論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艱難的事情,你們終會平安得長大。有些許“千與千尋”的味道了。一個是祝愿那日本失去的十年中成長的少年,一個是祝愿在災禍失去什么的少年,沒關系,都會好的。其二就是表現(xiàn)在那近乎幀幀都是壁紙的畫面里,那每一幀的震撼人心畫面毫無疑問都是畫家情感最濃厚的傳達。
愛情線:這條線是全片塑造的最不自然的線,當鈴芽對草太的爺爺喊出“沒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的時候,我有點繃不住。鈴芽,你和草太是不是就認識的六天?但細細想來,愛情線也確實也有一些邏輯作支持,其一、符合青春少年少女對于愛情盲目的憧憬。其二、鈴芽確實在小的時候就見過了草太。鈴芽在決戰(zhàn)后去安慰了剛失去母親的小時候的她,“你長大后會遇到你喜歡的人,……,我就是你的明天”,而那時小鈴芽看到的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草太。和那把椅子是無因無果的時空產(chǎn)物一樣,鈴芽會喜歡草太是因為小的時候被種下的種子,這或許是一種時空宿命般的注定。其三,借由這條愛情線,表現(xiàn)了鈴芽從一個青春時期的少女一開始對于自己生命的不珍惜,到對生死之意正確的認知,畢竟理解生命和死亡是長大的必經(jīng)之路。
“我深知命如蜉蝣,深知死亡總是如影隨形,但此刻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時也好,我輩仍愿人生得續(xù)?!?
雖然說了三點它的合理性,但對于一部商業(yè)電影來說,只有把影片的第一觀感做好才能讓隱喻錦上添花,這些事后的邏輯分析也不能把愛情線帶到合格分更高了,更別說這些邏輯可能是我當方面果推因的猜想。為愛情感動的本質(zhì)是移情,但是作為一部公路片,確實很難做到像“你的名字?!焙汀疤鞖庵印蹦菢哟罅咳粘I钇蔚拿鑼?,只能說是為了影片的主旨做了妥協(xié),頗為遺憾。而部分人也有可能因為宣發(fā)以為愛情片而走進影院發(fā)現(xiàn)貨不對板而感到失望。但是對我而言還能接受,畢竟六年過去了,早已不是只憧憬愛情的少年,雖然那時很美好、讓人懷念,但終不是生活的全貌。
親情線:這條線是我認為精彩的一條線,因為姨媽和鈴芽與鈴芽和右大臣形成了一組完美的對照。鈴芽一開始是沒有責任這個概念的,所以才會毫不猶豫對右大臣說“來當我們家的貓吧”,其實鈴芽家是不允許養(yǎng)貓的,而右大臣像一個天真的小孩相信了這句話,于是努力使另一個人代替它成為要石,好讓自己成為鈴芽家的貓。青春期的鈴芽,認為姨媽的關心是沉重的愛,才會說出“我又沒有讓你收養(yǎng)我”那樣傷人心的話。姨媽在情緒的爆發(fā)下(可能是受左大臣的影響),也說出了“請你離開我的家”的話。在說出自己后悔的話后,姨媽并沒有否認自己的想法,而是說“ 這只是我一部分的真心話”。這個世界的一切糾葛誤會莫過如此,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惡的一面,但那不是我們的全部,“君子論跡,不論心”,重要的是我們做了什么?;剡^頭來也發(fā)現(xiàn),鈴芽想拒絕姨媽沉重的愛的原因之一也是覺得自己干擾了姨媽的正常生活,四十多歲還沒有男朋友,但是這種愧疚卻以一種傷人的方式傳達,這種善良也是鈴芽的一部分自我。原來兩個人都關愛著對方啊,這才是占據(jù)思想主導的情感。最終鈴芽明白了姨媽的情感,懂得了責任的意義。大臣也知道了當時的鈴芽的話不過是無心之舉,所以“我當不了鈴芽的小孩了”,變回要石,重新承擔起了自己的職責(心疼貓貓)。
“你的名字?!焙汀疤鞖庵印敝械臑碾y都是虛構的,唯有“鈴芽戶締”中的災難是明確的指向現(xiàn)實中過去發(fā)生的災難。奪去鈴芽母親的災難是311大地震,而鈴芽在旅途中到過的每個地方也都是曾經(jīng)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將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災難做成一部娛樂商業(yè)電影是需要勇氣的,因為稍不小心就會被認為是在消遣災難,但是當新海誠懷揣著這樣的忐忑將劇本拿給朋友看時,收到的卻是鼓勵,”放手去做吧“,這一點同樣讓我感動。而這份下定決心做出來的作品想要傳達的也同樣是勇氣。
影片的最后,小鈴芽與鈴芽相互救贖。
所以最后,希望每個人都有生活的勇氣,不是老天施舍的,是我們賦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