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柔韌、力量,瑜伽三法寶缺一不可

均衡發(fā)展三個方面,輕松拿下高階動作
?
每個人在練習(xí)瑜伽的過程中同樣存在優(yōu)勢和劣勢,甚至很多人會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安排相對輕松的課程。誠然,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不斷前進能夠給人帶來巨大的滿足感,但是在瑜伽這項活動中,正如木桶效應(yīng)一樣,過于專注于單一方面,就會在之后的鍛煉中愈加艱難。只有均衡發(fā)展三個方面,才能在瑜伽中成為大神。
?
Look1:平衡
?
平衡力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不明顯,但是做瑜伽中一些要求平衡的體式時就會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能力強弱。
?
側(cè)斜板單腿伸展式要求整個身體只靠兩點支撐,對于身體平衡的把握要求較高。俯臥在瑜伽墊上,雙手在兩側(cè)用力撐起成斜板式,隨后將右臂向后向上抬起,同時緩慢將與右腿向上抬起并于地面垂直。右手抓右腳腳尖,身體側(cè)轉(zhuǎn),頭部看向天空。
?
相對于上一體式的兩點支撐,此體式更加要求平衡。山式站立,身體向下蹲,至右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抬起左腿向前,左小腿與地面同樣保持平行。最后踮起右腳,使腳尖著地。背部挺直,左臂向上伸直貼耳,右臂向前伸直。
?

頭肘倒立式雖要求力量,但肘部承擔(dān)大部分后反倒較為簡單。首先由坐姿轉(zhuǎn)為頭部頂?shù)?,手肘支撐,大臂逐漸與地面保持垂直,兩腿緩慢向上抬起,用腰背部力量保持倒立姿態(tài),避免塌腰。大腿在空中平放,小腿斜向上,繃直腳尖。
?
騎馬式在瑜伽中同樣是山式站立起始,右大腿向前邁開一大步,同時身體重心向前向下移動,直至右腿呈弓步狀。左腿向后延伸,腳背貼地。上半身折疊,靠近右大腿處。左臂向前,右臂穿過膝蓋后方向側(cè)方伸展。
?
Look2:柔韌
?
柔韌的身體在做下腰、折疊、彎曲等動作時會感到非常輕松,但大多數(shù)人的身體是比較僵硬的。雖然在一開始做一些要求身體柔韌度的體式時會感覺疼痛難忍,但是經(jīng)過長期練習(xí)就會得到改善。
?
輪式算是較為簡單的體式,但想做標準卻不太容易。仰躺在瑜伽墊上,兩臂在兩肩處支撐用力,從而使背部離地。同時向回移動腳掌使腰部盡力向上拱起,最后保持雙臂打直,腳尖著地的姿態(tài),視線直視前方。
?
對于柔韌練習(xí)來說,腿部韌帶的拉伸雖然讓人苦惱,但同時是不可或缺的。簡易坐姿坐于瑜伽墊上,從右側(cè)方抬起右腿并逐漸向肩膀處靠近,左腿保持盤坐姿勢。左手抓住腳尖,右手繞過右大腿在前方撐地,眼睛看向右側(cè)方。
?
脊柱伸展式不僅鍛煉腿部韌帶,同時也對脊柱的伸展也有一定幫助。雙腿并攏站立,上半身折疊向下。抬起右腿,小腿向大腿靠近并與地面平行,腳尖繃直并用右手抓住。左手扶在左腳腳踝,左腿不要彎曲。
?
坐前屈式可以算眾所周知,它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是簡單,也可能是艱難。坐于瑜伽墊上,雙腿并攏伸直向前,腳尖朝上,上半身下壓靠近大腿,盡量做到折疊貼合。同時,雙手抓住兩腳前腳掌,用力帶動身體下壓。
?
Look3:力量
?
初級瑜伽中對力量要求不高,但在逐漸增加難度之后就不得不面臨力量問題,對于身體核心力量群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因此不如在一開始就打好基礎(chǔ),做好準備。
一開始臥伏在地面,雙手移至腰部,手指尖朝后,手臂用力支撐起身體。腿部逐漸離地,并盡力朝向斜上方。腿部繃直,注意腰部不可下榻。
?

孔雀式,同樣是將雙臂移至腰兩側(cè)支撐,兩小臂垂直地面,大臂與地面平行。左腿朝后用力伸直,右腿向前盤繞,繞過右手,小腿從兩臂之間穿過。
?
鶴蟬式,先是由雙臂支撐其上半身,大、小腿離地,腳尖也逐漸離地。隨后收雙腿折疊靠近胸腔。手掌呈五指抓地狀,抬頭看向前方。
?
首先右手肘撐地,大臂垂直,小臂抬起;左手掌撐地,小臂垂直,大臂保持平行。抬起雙腿,身體側(cè)向轉(zhuǎn)動,左腿朝斜上方,右腿彎曲,膝蓋朝向左方。
?
基礎(chǔ)瑜伽鍛煉時或許對平衡、柔韌、力量這三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在不斷深入強化的過程中,就會更多地強調(diào)三者的均衡發(fā)展,因此掌握這三個法寶才能保證在瑜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