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人沒有框架,融合這些信念成為最強大的鮮花利器
世上最大的謊言,
就是在生命的重要時刻,我們對發(fā)生在身前的種種事務(wù)都無能為力,只能聽天由命。這句話的謊言成分就在,即使表面上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nèi)匀荒軌蚋淖冏约旱男?。能夠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各種困難,比起被動地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求得一切生機。
談人性之一:
人們總是只能看到自己相信的,而不去看到事情的真實面貌。 這段我有看過類似的說法,是說人會抓一個方便的近因就來解釋全局,反而使自己陷入盲點、做出錯誤的決策。 所以在重大決策前,還是先深呼吸、靜下心來,好好的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下判斷也不遲。
?
談人性之二:
人們就是害怕失去。 這當(dāng)然也包含「還未得到的部分」,以及「因為跨出舒適圈而造成的改變」。 也因為這類風(fēng)險的存在,使得人們需要多一點勇氣才能夠突破自己所造成的僵局。
?
幸福的秘密:
欣賞世界各種奇觀的同時,也不忘了自己所擁有的。 我想這能解讀成,別是光看外面的好,就忘了自己擁有的其實也不錯;也別因為自己擁有的而自大自滿,外在總是存在許多可能性。
?
唯有行動能造成改變
故事里的英國人就是屬于不行動的那種人,他飽覽各類書籍、也精通多種語言,但他就是一直都不去行動,使得他永遠(yuǎn)都沒有辦法往目標(biāo)前進(jìn)。 我對此相當(dāng)有共鳴,雖然是讀了一些書,但實際上去嘗試的還是太少。 得多行動才行,這是世界的真理。
?
追夢前必須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但或許這需要一點運氣吧,一些預(yù)兆、或是內(nèi)心的沖動。但不做些什么是永遠(yuǎn)不會知道自己的夢是什么,那也就不用追了。
?
清楚自己的夢想以后,就用力去追吧
即使路上「可能」會遇上許多苦難,但不需要恐懼那些還沒發(fā)生的,等到實際上發(fā)生以后再想辦法處理即可。 也不用害怕遺留在背后的一切,這些都是所謂的機會成本吧,既然選擇要走,那就盡力把事情做完,不留遺憾。
?
比較心態(tài)
人就是愛比較,而且要有比較才能比較容易做決定。
當(dāng)有兩件差很多的東西只能選一個的時候(像是魚與熊掌),就比較難決定到底要選哪一個。 而若是出現(xiàn)一個次佳的選擇,比方說小一點的魚,這時人就會傾向選大魚。
在商場上的運用就是,在做一些規(guī)劃案不能只放一些極端的選項給客人選,要把一些看起來差不多的選項(誘餌)也一并安插到企劃書里面,這樣就比較容易影響決策。(避免弄的方式就是多想一下自己的原則。 )
?
先入為主
一個隨機的預(yù)設(shè)值,就會影響我們對一件事物價值的判斷。
隨機到像是身份證號碼末兩碼那樣,都會影響自己的出價。
這個被給訂的價錢,會被我們的心自動拿來當(dāng)作參考的基準(zhǔn),進(jìn)而影響決策。
一家餐廳可能就會故意定很貴的價目表,讓人覺得這類型的餐廳就是要那么貴。(如果沒有別的參考基準(zhǔn)的話,這很容易成真)
?
自我因循
人會因為自己之前的行為,來相信某些事物是好還是壞。
這可以提我自己的經(jīng)驗,很久以前我也覺得每個月花450塊月卡錢玩魔獸世界很貴(因為其他游戲大多都是花1000塊左右買了就能玩一輩子)。
而當(dāng)我玩了一陣子以后,就會覺得每個月花個450好像滿合理的(用自己的行為來覺得這樣是對的),之后買游戲的預(yù)算就愈來愈多(因為不斷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這要透過好好檢視自己的行為,才會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
談錢傷感情
這是因為人的心中有兩套標(biāo)準(zhǔn),社會規(guī)范(情感面)跟市場規(guī)范(金錢、理性面)。
例子是這樣,當(dāng)別人因為過節(jié)招待了一份大餐,若是掏錢出來「買單」就有點失禮了,比較好的作法應(yīng)該是送禮(比較能賓主盡歡)。
不過華人在這點就傾向「理性」一點,親兄弟有時也會明算賬。
是說要拉攏人心,還是透過情感面的累積(積功德)比較好,因為恩情比較難算。(這也是為何很多寺廟都會收到超級大紅包的緣故吧)
?
興奮會失去理性
人在興奮的時候,會變的跟平靜的狀態(tài)下不一樣。包括興奮(啥沖腦)、喝酒(壯膽)以及跟朋友們在一起狂歡的時候。
為了安全起見,開車出游最好不要放很嗨的音樂,判斷力其實跟酒駕差不多。
?
拖延癥
算是現(xiàn)代文明病,也有專書在談這主題。
另外,人會錯估自己執(zhí)行計劃的能力(通常都會樂觀),比方說一件事情可能實際上需要六個月工期,可能就會預(yù)估個三個月就可以搞定。
這樣的樂觀也會反過來造成自己拖延,變成惡性循環(huán)。
解決方案,是通過定下明確死線來讓自己被逼著執(zhí)行計劃。
不過我覺得這樣有點太過強制,可能還是要有點彈性才行,或許「快快開始、慢慢醞釀」也是一個好的方案。(重點就是要先開始再說,不要拖)
?
所有權(quán)
人會喜歡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且不必要「真的」擁有。
而且對于這些事物在進(jìn)行交易的時候,焦點會放在失去時的感覺,而不是可以交換來別的物品或經(jīng)驗。同時,會認(rèn)為別人看待這交易的角度跟自己一樣。
比如賣房子,一個人花了錢把自己家里裝潢的很棒,覺得應(yīng)該可以賣個好價錢。
但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作者的裝潢風(fēng)格,就很難賣。
而當(dāng)這個人把裝潢做了一些調(diào)整(弄得比較普通一點),房子就瞬間賣掉了。
在商場上運用的方法,就是讓客人先試用,讓客人先覺得擁有這東西的感覺很不錯、之后再付賬,這樣的交易模式更容易成交。
?
選擇權(quán)
人會傾向保留很多選擇權(quán)在手邊,即使那會浪費很多成本也一樣。
就像是買彩色筆就要買齊所有顏色,即使老師交待的主題是海底世界也一樣要買,因為不知道到底自己會不會冷不防想要在海底畫黃色的海綿寶寶。
買一些小物也是,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用到就先買起來放。
解決方案就是斷舍離,而且要斷到很明確具體,把自己想要跟需要的分清楚,不然其實買一大堆有的沒的把家里堆滿還算滿容易的。
?
安慰劑
人心中相信有用的東西,就會真的有用。而且,是越貴越有用。這其實滿可怕的,
比方說醫(yī)生會開一些安慰手術(shù)、一些安慰用的藥丸,讓病人覺得自己會比較快好,結(jié)果也真的都滿有效的。
而貴的藥品或手術(shù),會讓人覺得「我都花了那么多錢,一定要有用」,就更容易變的有用。
不過很多事情都是心誠則靈,只要真心相信,那就會形成一股力量,心理改變生理(比方說覺得自己很帥,就真的會變帥)。
?
活在當(dāng)下
對于改變未來的秘密就在現(xiàn)在,專注于現(xiàn)在,就能改變現(xiàn)在。 而改變現(xiàn)在,就能改變未來。 把自己能處理的做到最好,其他的就順應(yīng)天意吧(反正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
宇宙共通的語言不需要靠文字或語言來傳遞,但也因為我們習(xí)慣了這些方便的文明工具,忘記人們的本能其實很強大。
就像是愛不需要解釋,而這也是宇宙共通的語言之一。
即使最后發(fā)現(xiàn)寶藏其實就在身邊,那也是要經(jīng)過一段追尋才能知道的。
事后諸葛人人都會,但實際上去執(zhí)行的人卻是少數(shù)。
多一點人去闖蕩、嘗試,對整體社會也會帶來正面效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