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輕武器科普之.50口徑勃朗寧機槍(一)

2019-07-02 20:54 作者:老Azzz  | 我要投稿

.50口徑勃朗寧機槍的簡史

口徑:.50BMG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根據(jù)戰(zhàn)場上的經(jīng)驗,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將軍提出了研發(fā)一種大口徑重機槍的要求,以便能夠?qū)Ω稇?zhàn)場上越來越多的坦克及裝甲車輛,也可摧毀其他有防護的地面目標或軍用飛機。1917年7月,正式下達了研究任務。研制這樣的重型槍支的任務落到了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勃朗寧的身上(當時他與柯爾特兵工廠的合作比較多),而配套彈藥的研究則落到了溫徹斯特武器公司的身上(約翰·勃朗寧原來的合作對象)。由于趕時間,溫徹斯特公司一開始是把.30-06槍彈按比例放大成.50口徑,但試驗中卻發(fā)現(xiàn)性能不如理想,不得不重新設計。

同時,勃朗寧也在把.30-06口徑的M1917重機槍進行放大,設計出樣槍。但由于新彈未能及時提供,所以一直在1918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試射(此前的試射都是單發(fā))。試驗中共發(fā)射了877發(fā),理論射速一分鐘約500發(fā),槍口初速約700米/秒左右,這樣初速比潘興將軍提出的最低要求(820米/秒)低了許多的。另外初制樣槍也太重,連同槍架總重達72.7公斤。

一戰(zhàn)于1918年11月結(jié)束,不過.50機槍和槍彈則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而繼續(xù)改進。結(jié)果新式重機槍的結(jié)構(gòu)在1921年才完成比較滿意的設計,正式定型為“M1921 .50口徑機槍”(machine gun, .50 calibre, M1921),但事實上在1923年才正式定型,而且直到1925年才正式獲得采用。M1921水冷機槍主要用于步兵對付坦克和帶有裝甲鋼板防護的車輛,及海軍的防空武器。

M1921機槍實際上是.30-06口徑的勃朗寧M1917機槍的放大型,也是采用水冷式槍管,彈鏈供彈,不同之處是增加了防止“走火”的后阻鐵和液壓緩沖器,為了便于雙手操作,把帶扳機的單個小握把改為兩個D型握把,扳機則改成下壓式的蝴蝶形狀設計。

勃朗寧.50機槍的原型(馬克沁:不關(guān)我事)
1919年勃朗寧在柯爾特工廠和.50機槍原型的合照

后來為了擴大該槍的使用范圍,使這種武器通用性更強,特別是為了使這種.50口徑機槍能用到飛機上,美國陸軍在1930年左右開始試驗略加改進的M1921A1機槍。關(guān)鍵的設計改變由陸軍兵器部的塞繆爾·格林博士(Samuel G. Green)負責,他重新設計了機匣,使它既可以安裝水冷套筒或風冷套筒,分別選擇水冷槍管或風冷槍管。他還研制了一個可自由選擇左邊或右邊供彈的受彈機,除此以外還有柯爾特公司的一些細節(jié)上的改進。這種試驗型最初被稱為T1機槍,略加改進后又研制了T2機槍。最后T2機槍被美國陸軍M1921A1重新命名為M2機槍。

M2機槍有3種型號,分別為水冷防空型、風冷地面型及風冷航空型。由于用途不同,冷卻手段也不同,所以這三種型號的射速也不相同。水冷防空型的射速為600~750發(fā)/分,風冷地面型為400~500發(fā)/分,風冷航空型則為750~850發(fā)/分。

風冷地面型由于槍管太輕而使得持續(xù)火力時間太短,所以在1933年左右又出現(xiàn)了重槍管型,這種武器又稱為“M2重型槍管”或簡稱為M2HB,并且成為了地面型的標準型號。

為了提高彈頭初速,以增大侵徹能力和有效射程,在1937年先是改進了發(fā)射藥,使初速從2500fps提高到2700fps,在1940年又把彈頭重量從750格令改成710格令,這樣在36英寸槍管上的初速有2810fps。在1938年的時候,還把兩種地面型(M2HB和水冷型M2)的槍管長度從36英寸增加至45英寸。




M2系列,從上到下:水冷型,航空基本型,重型槍管型
早期的輕型槍管M2
重型槍管M2HB
槍械數(shù)據(jù)

在1930年代的后期,美國騎兵部隊還試驗過一種使用兩腳架、和抵肩射擊的M2重機槍。

第一個試驗型是把早期的M2機槍安裝在一個有彈簧緩沖墊的“軟式”槍架上,肩托、握把和兩腳架都是******架上,槍管是早期的航空型槍管,帶引射式強制散熱功能的槍管套筒,瞄準裝置是T3式棱鏡型光學瞄準鏡。在反復的試驗中,“軟式”槍架被放棄,而后的版本其實就是直接在普通的M2機槍上安裝有軟墊的肩托程兩腳架,槍管最初是用輕型槍管,后來改用較長的重型槍管,即M2HB的形式,這樣有助于降低后坐感。此外,這種兩腳架型的M2HB只可以半自動射擊,不能連發(fā),實際上,這種兩腳架型M2HB并不是“輕機槍”,而是作為“反器材步槍”使用。因此射手一般使用較短的彈鏈,一來可以減輕整體重量,二來因為是半自動武器,所以也沒有必要裝上太長的彈鏈。

不過在二戰(zhàn)前夕,這個項目被放棄,因為種M2“反器材步槍”還是太大太重,不適合單兵步行攜帶使用。如果作為車載武器,還不如使用普通的M2HB。


1936年10月9日在春田兵工廠進行試驗的M2兩腳架型
第二型M2兩腳架型,使用36英寸輕型槍管
最后一型M2兩腳架型,使用45英寸重型槍管

M2系列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大量使用。水冷防空型在戰(zhàn)艦上被大量使用;M2HB不僅配在M3三腳架上供步兵使用,也用作車載機槍及自行式高射機槍;而高射速的航空型M2更是各型戰(zhàn)斗機、轟炸機的標準配備,因此需求歸極大。美國的各企業(yè)和政府兵工廠從1941年至1945年間生產(chǎn)的各種型號的M2機槍近2百萬挺,其中超過40萬挺是在地面使用的M2HB。另外美國也把該槍援助給其他盟軍,例如二戰(zhàn)時的蘇軍裝備的美國援蘇的“謝爾曼”坦克和輕裝甲巡邏車上有些是安裝著DShK機槍,有些則是安裝M2HB機槍。

由于飛機的飛行速度一直在提高,空戰(zhàn)中射擊機會的時間越來越短,需要提高射速以便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射大量彈藥形成密集的彈幕,去提高命中機會。所以在二戰(zhàn)期間陸軍兵器部開展了提高M2航空型射速的研究計劃,最后在二戰(zhàn)末期定型了射速提高到1200發(fā)/分的M3航空機槍。后來更是先后研制了射速達1500發(fā)/分的T34、T38等樣槍,二戰(zhàn)后又研制出射速高達2000發(fā)/分的T60樣槍。此外,由于裝甲部隊提出了.50口徑并列機槍的需求,又先后研制了縮短機匣的T164、T175和T176等樣槍。但這些樣槍都沒有定型和裝備部隊。

美國從1920年代開始,勃朗寧.50口徑機槍(.50 BMG既是槍的名字,也是彈的名字)在二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中都大量使用,直至在21世紀初期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仍在使用。M2系列重機槍的裝備時間已經(jīng)大大超過其他的輕武器,包括.45 ACP口徑的M1911系列手槍(該槍在1980年代撤裝)。因此有些美軍士兵稱其為“Ma Deuce”(大概跟“老干媽”差不多意思),不過也有不少士兵按照其口徑將M2HB稱之為“the fifty”或“.50”(一般翻譯成“點五零機槍”,不過我也見過腦殘的翻譯叫“五十毫米機槍”)。

而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勃朗寧.50口徑機槍也在世界各地獲得廣泛采用,直至今天,北約成員國及其他國家仍然廣泛用于地面武器、車載武器和航空武器。這種武器至今在反步兵、無裝甲或輕裝甲車輛、船只、輕型防御工事和低空飛行的航空器方面仍然極為有效,目前美國和比利時仍在生產(chǎn)M2HB機槍及其衍生型,還有一些其他國家也在仿制這種武器。

二戰(zhàn)期間,由于急需大量的武器,因此生產(chǎn)M2系列的承包商很多,而現(xiàn)在在美國,生產(chǎn)M2HB的主要是通用動力公司所屬的薩科防務(SACO),以及美國軍械公司(U.S. Ordnance),后者雖然才成立于1997年,但已經(jīng)是美國政府主要的供應商之一。美國生產(chǎn)的M2HB既供應美軍,也通過FMS計劃賣給美國的伙伴國家。FN公司自193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生產(chǎn)M2系列機槍,目前FN公司生產(chǎn)的M2HB雖然是供應其他其他國家,但其高射速航空型M3系列則被安裝在眾多美軍直升機上。中國也測繪仿制了M2HB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這種外貿(mào)型被定型為CS/LM6。

COLT(上)和RAMO(下)生產(chǎn)的M2HB機匣銘文

SACO生產(chǎn)的機匣銘文(William James提供)
中國仿制的M2HB

另外,地面型的M2HB還具有手動單發(fā)的功能,這個功能對于機槍來說意義不大,但在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期間卻有個別狙擊手利用了這個功能,給M2HB裝上瞄準鏡作為應急的遠程狙擊武器。用M2HB狙擊,在1000米內(nèi)有相當好的命中率,而且還創(chuàng)造過在2500至3000碼距離上的狙擊記錄。在加拿大和英國的狙擊手在阿富汗創(chuàng)造新紀錄之前,最遠距離的狙擊紀錄一直是由美國狙擊手用M2HB保持的。比如越戰(zhàn)期間海軍陸戰(zhàn)隊的卡羅斯·海斯卡克(Carlos Hathcock)就用一挺加裝了Unertl 10x瞄準鏡的M2HB完成了2286米的狙擊。

精挑細選出來的M2HB配合優(yōu)選彈,單發(fā)射擊能散布在3~4 MOA內(nèi),但即使是3 MOA,在1000碼距離上,散布也能達到30英寸,是人體寬度的2倍。在這個距離上,好的射手命中率也只有50%。所以其實在朝鮮和越南戰(zhàn)爭中用M2HB狙擊時,命中率頂多也就一半,而那些超出2000碼的狙擊紀錄更是有不少運氣成份在內(nèi)的。但7.62mm口徑的狙擊步槍在超出1000碼射程后穩(wěn)定性就會大大降低,而.50 BMG在2、3公里內(nèi)仍然能保持比較穩(wěn)定的散布,因此M2HB在超遠程狙擊方面的成功運用給了美軍以.50狙擊的啟發(fā),因而研制了一系列的.50口徑遠程狙擊步槍。

1951年朝鮮戰(zhàn)爭中使用M2HB機槍充當狙擊槍
在越南的 卡羅斯·海斯卡克

不過,勃朗寧.50口徑機槍也有其缺點,主要是零部件太多,維護困難,需要有經(jīng)驗的人才能進行維修保養(yǎng)。而且槍管沒有快速更換功能,雖然本身射速不高,但在激戰(zhàn)中持續(xù)射擊后槍管還是會迅速升溫,但更換槍管卻是比較麻煩的事,而且每次更換槍管都使用專門的塞規(guī)去重新調(diào)整殼頭間隙(槍管尾與槍機端面的距離)。

美軍在1980年代曾希望研制新型機槍取代該槍,例如通用動力的M86機槍,但這些項目都擱置了。而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包括FN公司在內(nèi)的好些企業(yè)都有研制過快速更換槍管(QCB)的試驗型,但都沒有被美軍采用。直到21世紀初,打算取代M2HB的新一代輕量化.50機槍XM312和XM806也由于射速過低等問題而不能被美軍完全接受,所以在2012年,美國陸軍決定把現(xiàn)有的M2HB都改裝成有QCB槍管的M2A1。

插入塞規(guī)準備調(diào)節(jié)殼頭間隙的M2HB
從左到右:M2HB、M2A1(QCB型)、打算取代M2系列的XM806

M2系列機槍結(jié)構(gòu)/原理

口徑: .50 BMG

勃朗寧.50口徑機槍采用槍管短后坐原理和閉膛待擊的射擊方式,可散彈鏈供彈。該槍發(fā)射.50 BMG口徑彈(12.7×99mm),射程遠,彈道穩(wěn)定。重型槍管型(M2HB)的射速約每分鐘450至550發(fā),普通型(M2)的射速約每分鐘750至850發(fā),高射速的航空型(M3)則高達每分鐘1200發(fā),射擊精度是同類武器中最好的,部分型號還具有單發(fā)功能。當發(fā)射M2普通彈時對點目標的有效射程約1.5公里,對面目標的有效射程約1.8公里,最大射程可達6.8公里。

M2重機槍的動作原理與M1917大體相同。從彈鏈上第一發(fā)槍彈入膛、槍成待發(fā)狀態(tài)開始,整個自動循環(huán)如下:按壓扳機,扳機連桿后端上抬,前端下降,壓下?lián)舭l(fā)阻鐵,解脫擊針桿,擊針簧推擊針桿和擊針向前,打擊底火,擊發(fā)槍彈。


擊發(fā)前
擊發(fā)后

當彈頭沿槍管向前運動時,在膛內(nèi)壓力的作用下,閉鎖在一起的槍管和槍機同時后座。后座19mm后,彈丸飛出槍口,閉鎖卡鐵離開楔閂上的閉鎖支承面,其兩側(cè)的銷軸被定型板上的開鎖斜面壓下,于是整個閉鎖卡鐵脫離槍機下面的閉鎖槽,槍機開鎖。隨后,槍管節(jié)套向后猛撞加速子,加速子上端便撞擊槍機尾部,加速槍機后座。


閉鎖機構(gòu):左邊的零件是加速子,右邊從上到下分別為槍機、閉鎖卡鐵、槍管節(jié)套、定型板上的開閉鎖斜面

槍管和槍管節(jié)套后座約29mm時,由于其后端撞擊液壓緩沖器而停止后座。此時液壓緩沖器的緩沖簧被節(jié)套后端所壓縮,加速子的爪則卡住節(jié)套后端,將緩沖簧固定于壓縮狀態(tài)。

與此同時,液壓緩沖器內(nèi)的活塞被推向后,壓縮緩沖器油管內(nèi)的油液,使其從活塞四周和油管內(nèi)壁之間的縫隙向前逸出,從而對后座產(chǎn)生緩沖作用,最終使槍管和節(jié)套的后座完全停止。另外,通過調(diào)節(jié)液壓緩沖器內(nèi)油液的流量,還可調(diào)節(jié)射速。

槍機在向后運動的過程中壓縮槍機內(nèi)的復進簧,當槍機尾端撞擊緩沖墊時便停止后座。


撥機的頂端自槍機上方伸入機匣頂板的V形缺口內(nèi)。當槍機后座時,迫使撥機頂端向前,其下端則向后旋轉(zhuǎn)并帶動擊針桿向后。擊針簧受阻鐵止銷的阻擋而被壓縮。最后,阻鐵在阻鐵簧的作用下,與擊針桿尾端的凸起扣合。當槍機復進時,撥機頂端向后,下端則向前旋轉(zhuǎn)而解脫擊針。

(圖片發(fā)不出來)

擊發(fā)機構(gòu):1-擊發(fā)阻鐵;2-撥機;3-阻鐵止銷;4-機匣頂板;5-槍機;6-擊針桿;7-擊針簧;8-阻鐵簧

由于采用雙程進彈,所以裝上新彈鏈后,需要拉動兩次機柄才能上膛

取彈和抽殼是在槍機后座過程中完成的。后座開始時,裝在槍機側(cè)面的取彈器被壓下,卡進槍彈彈底環(huán)槽,然后將第二發(fā)槍彈從彈鏈上向后拉出。同時,槍機前端面的T形槽也將彈殼從膛內(nèi)拉出。由于閉鎖卡鐵的前上端和槍機閉鎖槽的前壁都是斜面,故在開始開鎖的過程中起到預備抽殼的作用,防止出現(xiàn)彈殼橫斷。

取彈器頭部被受彈器蓋上的定型板壓下,將槍彈推入槍機前端面的T形槽中,取彈器左側(cè)的凸筍沿其導軌的頂端滑動,當后座結(jié)束時,凸筍便從導軌后端滑至導軌下端。在后座過程中,彈殼從T形槽內(nèi)被擠向下,最終從槍底部拋出。

該槍可在短時間內(nèi)改變供彈方向,而無須專門工具。如下圖所示,只需要把槍機上方的撥機抬起90度,取下來,再把圓形的零件取下,換個角放裝回去,再重新裝上撥機。另外還有幾個上機匣的零件、連接供彈槽的部件及拉機柄的方向等進行左右調(diào)整,就可改變供彈方向。這個設計對于雙聯(lián)機槍來說很方便。


槍機復進時,取彈器凸筍沿其導軌下端滑動,使取彈器繼續(xù)下降。因此,萬一彈殼在后座過程中尚沒有被拋出,那么在復進開始時,也會將彈殼向下擠出槍外。槍機上有一限制銷??上拗迫椘鞯南陆稻嚯x。于是,槍彈在拋殼挺的導引下直接被槍機推入彈膛。

槍彈完全入膛前,取彈器沿機匣上的定型面上抬,壓縮定型板彈簧。隨后,取彈器卡入第三發(fā)槍彈的彈底槽。

由于該槍采用槍管短后座的自動方式,所以當槍機復進約127mm時,其尾部的突起便撞擊加速子上端,使加速子向前回轉(zhuǎn)。于是,加速子爪離開槍管節(jié)套后端,進而釋放液壓緩沖器彈簧,槍管和節(jié)套即開始復進。

節(jié)套復進時,閉鎖卡鐵在楔閂上的閉鎖斜面的作用下強制上抬,進入槍機下面的閉鎖槽中,槍機閉鎖。此后,槍管和槍機一起復進至擊發(fā)位置。

在槍機復進到位前,擊發(fā)阻鐵頂端撞到扳機連桿上的斜面而被迫向下,使其下端與擊針桿尾端解脫。隨后,擊針桿和擊針在擊針簧的作用下向前,并于槍管和槍機復進到位的同時擊發(fā)槍彈。至此,一個新的自動循環(huán)開始。只要按壓住扳機不放,而且彈鏈中有槍彈,射擊就將一直進行下去。

槍管和節(jié)套開始復進時,活塞閥便離開活塞桿頭,活塞桿頭上的活門開啟,油液迅速流向后方,以便在下一個自動循環(huán)的后座過程中起緩沖作用。

V字(蝴蝶形)的扳機裝在機匣尾部并附有兩個握把,一般用拇指按壓操作。原來的M2HB沒有手動保險,不過現(xiàn)在由通用動力研制的M2A1其中一項*******旁邊增加了一個手動保險。

該槍采用簡單的片狀準星和立框式表尺,準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機匣上,標準機械瞄具包括柱形準星和可折疊的立框式表尺,都安裝在機匣上。表尺射程裝定從100碼至2600碼,側(cè)面還有密位刻度,從0至62個密位。不過根據(jù)陸軍野戰(zhàn)條令FM23-65里的性能諸元表,M2HB的最大有效射程為2000碼,而且是針對面目標。

M2HB的表尺
我在玩游戲(確信)

高射型或航空機槍通常會安裝環(huán)形瞄具,現(xiàn)代使用的M2/M3系列機槍還會在機匣上增加瞄準鏡導軌,可裝各種輔助瞄準裝置。

現(xiàn)在M2HB標配的M3三腳架是勃朗寧M1919A4的三腳架的放大型,腿架長度可伸縮。三腳架上可裝上一個方向和俯仰機,與機匣后部固定在一起時,使機槍完全固定在三腳架上,然后通過調(diào)節(jié)該方向和俯仰機來進行細節(jié)的瞄準與鎖定,有利于提高對遠射程目標的命中率。


M3三腳架
三腳架上的T&E MECHANISM,也就是方向和俯仰機

專用的塞規(guī),上為M2HB,下為AN/M3

插入塞規(guī)
旋轉(zhuǎn)槍管節(jié)套內(nèi)的調(diào)節(jié)螺帽,調(diào)整殼頭間隙
制式槍口消焰器
安裝 喇叭形USGI槍口消焰器的M2HB
Vortex公司生產(chǎn)的消焰器,這是M2HB的快拆消焰器
這是為M2E2配的消焰器
這是航空型GAU-19/A的消焰器
安裝開叉形消焰器的M2HB
安裝在AN/M2或AN/M3的槍管套上的開叉形消焰器
AAC公司在2010年SHOT SHOW上展出的M2HB消聲器
M19空包彈助退器特寫
槍口上安裝空包彈助退器

地面型的M2HB和部分的M2航空型還具有單發(fā)功能,而高射速的普通型和航空型是沒有的。這個單發(fā)功能是增加了一個槍機卡榫,并通過扳機下方的一個槍機卡榫釋放開關(guān)(相當于快慢機的作用)來操作。當需要提高射擊精度時,把這個開關(guān)向下?lián)?,釋放出槍機卡榫,當槍機拉到最后(或射擊時后坐到最后)位置時就會被卡住,這樣就必須用手動上膛,一次只能發(fā)射一發(fā)。這樣的功能對于機槍來說意義不大,不過在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期間,有個別狙擊手把M2HB用作應急的遠程狙擊武器時,就利用了這個功能來提高射擊精度。用M2HB狙擊,在1000米內(nèi)有比較好的命中率,而且還創(chuàng)造過在2,500至3,000碼距離上的狙擊記錄。

壓下(左)和抬起(右)的槍機卡榫釋放開關(guān)

但把M2HB用作遠程狙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終極狙擊手》一書中提到怎樣在自己單位里的機槍中篩選出一致性最好的出來。

首先要選擇那些機槍瞄具的方向和俯仰調(diào)節(jié)要與三腳架上的方向和俯仰機的刻度最匹配的。然后把一發(fā)教練彈裝入彈膛,觀察槍機前端面是否與槍彈尾部結(jié)合得準直牢固、槍彈和彈膛結(jié)合是否完好或槍彈在彈膛中是否準直順暢。再調(diào)節(jié)每支槍和殼頭間隙。然后才可以進行試射,而且射手在試射、歸零和實戰(zhàn)應用中都用應該使用同一批號的槍彈。試射中還要用沙袋把三腳架牢牢地固定好,射擊時只用食指和槍體接觸,也就是說不要用手握持握把,只靠三腳架固定機槍,而且三腳架的方向/俯仰機來調(diào)節(jié)瞄準點。

試射目標為400碼,試射時不安裝瞄準鏡進行單發(fā)射擊。每支槍分別向兩個完整的靶各射5發(fā),且要拉大射擊間隔,盡量冷膛射擊。每次手動推彈上膛后要再次確認瞄準點,對瞄準機進行必要調(diào)節(jié)。通常這樣的方式選出散布最密集的機槍出來。根據(jù)書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在1954年的一次試驗中,裝10倍瞄準鏡的M2HB射出5發(fā)彈散布8 MOA,最好的情況是3~4 MOA。但即使是3 MOA,在1000碼距離上,散布也能達到30英寸,是人體寬度的2倍。在這個距離上,好的射手命中率也只有50%。

安裝Unertl 10x瞄準鏡的M2HB

比較奇怪的是,該書中建議最好使用黑彈尖的穿甲彈,因為穿甲彈的一致性比M2普通彈要好。理論上結(jié)構(gòu)越復雜越不容易保持一致性,因此一般來說普通彈要比穿甲彈更容易保持一致性,這個理論也在許多實際試驗中是得到驗證的。而該書作者在2006年版中修正了1993年版的一些新的觀點,卻沒有修改這一條,似乎美國產(chǎn)的.50 BMG穿甲彈比普通彈一致性更好?這確實是比較奇怪的事。

下期預告:M2HB及車輛平臺

好吧,那么本期的內(nèi)容到此為止,小伙伴們想在下期見到哪一支槍呢?可以在評論區(qū)說出你的想法哦,點擊頭像可以查看往期內(nèi)容,點個關(guān)注不迷路哦,讓我們下期再見!

注:轉(zhuǎn)載自槍炮世界(已獲得教授的轉(zhuǎn)載許可)

輕武器科普之.50口徑勃朗寧機槍(一)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安西县| 同江市| 江津市| 锡林浩特市| 双江| 和田市| 宣恩县| 盐池县| 嘉鱼县| 博白县| 云阳县| 中西区| 连云港市| 疏附县| 尼木县| 西青区| 轮台县| 淳化县| 临武县| 西华县| 两当县| 临潭县| 拉萨市| 浑源县| 凤翔县| 沁源县| 壤塘县| 措美县| 义乌市| 察哈| 五莲县| 河池市| 疏勒县| 卢氏县| 全南县| 北碚区| 西乌珠穆沁旗| 定日县| 贺兰县| 罗山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