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怖的“引力怪獸”,它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神秘的黑洞,是什么驅使科學家們窮追不舍?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該圖顯示了一個黑洞在其上方和下方發(fā)射快速移動的等離子體射流,物質在軌道盤中旋轉。圖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研究黑洞的科學家可以放心,他們研究的領域將年復一年地誕生令人驚奇、同時令人費解的新發(fā)現(xiàn)。不出所料,2021年,人們對這些奇怪的“引力野獸”有了許多新發(fā)現(xiàn)。
高速旋轉的黑洞
即使是被研究得最好的黑洞也會產(chǎn)生新的驚喜。在二月,物理學家修訂了他們對位于天鵝座X-1星系中心的宇宙怪物的屬性估計,這恰好也是第一個被證實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最初被發(fā)現(xiàn)于60年前,2021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天鵝座X-1黑洞的質量比先前所想的多50%,這將是太陽質量的21倍。它旋轉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創(chuàng)造了黑洞自轉速度的新紀錄。這個天鵝座X-1里的黑洞位于7200光年外,并且它在緩慢地吞噬一個藍超巨星伴星,這給研究者關于這一過程帶來了新的理解。
“意大利面化”的恒星
當一顆恒星漫步到黑洞邊緣,它會被引力拉成一股股的線,然后被吸入黑洞的嘴里。這個過程被稱為“拉面效應”,恒星物質通過摩擦升溫并發(fā)光,這讓天文學家們有機會在它的光芒里捕捉到這種可怕的行為。在五月,研究者們第一次捕捉到一顆恒星以這種方式被一個位于銀河系中心距離地球7.5億光年的質量是太陽的3000萬倍的黑洞撕碎和吞噬。除了收集關于拉面效應的重要數(shù)據(jù),天文臺們幫助科學家創(chuàng)造了難以置信的可視化恒星攝取途徑。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證明霍金的猜想是正確的

電腦模擬出了兩個黑洞相互螺旋時發(fā)出的引力波。(圖源:C. Henze/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六月,研究者們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觀測到兩個巨大的黑洞合并為一個整體,并分析了黑洞在圍繞對方高速旋轉時產(chǎn)生的時空結構中的漣漪——引力波。他們發(fā)現(xiàn),最終合成的黑洞比原來的兩個黑洞的總和還要大。除了提供驚人的數(shù)據(jù)外,這些發(fā)現(xiàn)還有助于證明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的被稱為“黑洞面積定理”的猜想?;艚鹪谠摱ɡ碇兄赋觯诙吹谋砻娣e是不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小的。這是霍金根據(j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他對熵的理解得出的定律。雖然這個結果宣告了霍金的勝利,但它也讓物理學家們頭疼不已。根據(jù)量子力學,黑洞應該可以收縮和蒸發(fā),因此尚不明確如何將表面積增加的事實與霍金的理論相匹配。
黑洞與中子星合并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在六月公布了一系列關于黑洞的發(fā)現(xiàn),當時與該設施合作的研究者宣布,他們第一次確信他們觀測到了黑洞與中子星的合并。與黑洞一樣,中子星也是恒星死亡后的一種歸宿——如果恒星作為超新星爆炸并留下殘留物,它最終會演化成為中子星。雖然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先前已經(jīng)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潛在跡象,但直到今年,兩個心發(fā)現(xiàn)才證明了這樣的合并現(xiàn)象確實存在。兩次探測都發(fā)生在2020年一月,大約相隔十天。第一次,一個大約六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吞噬了一顆1.5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而第二次,一個約九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和一顆兩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合并了。
早期黑洞卷起風暴

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銀河風的藝術概念圖。黑洞爆發(fā)的巨大能量產(chǎn)生巨大的氣體流,將星際物質吹走。這些星際物質是形成恒星的材料。(圖源:阿爾瑪(ESO/NAOJ/NRAO))
幾乎每一個已知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也許說明這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科學家們仍然不理解黑洞如何影響它的星系宿主。六月發(fā)表的研究展現(xiàn)了從1300萬歲的星系吹出的高速風,這個星系幾乎和宇宙一樣老。這是最早被探測到的星系風的例子,這些風是超大質量黑洞吞噬周圍的云氣和星際塵埃后迸發(fā)的。不僅如此,這些強力星系風的速度非???,高達180萬公里每小時,使它足以推動整個星系的物質,這可能阻礙恒星的形成。這些事實都表明,星系和他們其中的黑洞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并且從很久以前開始就存在了。
微弱的光回波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
史蒂夫霍金不是今年唯一獲得黑洞勝利的人。七月,天文學家們捕捉到從一個叫做茲維克的螺旋星系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爆發(fā)的X射線。研究者們不僅在黑洞前探測到了光線,還設法解釋了奇怪的光回波的成因。實際上,這些光回聲來自于黑洞的背面,這意味著巨大的實體扭曲了時空結構,所以這些光纖得以被從黑洞的一段拉到另一端。這個過程正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但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找到可以支撐它的證據(jù)。
外星人可能正在使用黑洞的能量

戴森球的概念圖。(圖源:Marc Ward/Stocktrek Images/Getty)
科學家們并沒有高高在上,只要他們的猜想得到相關數(shù)據(jù)的支持。八月,一個臺灣的天文學家團隊表示,有智慧的外星人可能正在利用被稱為戴森球的假想巨型結構中汲取能量,這個結構環(huán)繞著一顆恒星。盡管黑洞被認為是漆黑的,但黑洞在吞噬其周圍物質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能量,這些能量使物質加熱,并以光的形式輻射。天文學家們尚不確定外星人們是否會在黑洞邊緣放置涂有類似太陽能電池板的軌道平臺,以吸收它的能量。黑洞比其他恒星小,這讓外星人可以節(jié)約建筑材料,還能讓它們收集到大量能量。
游蕩的黑洞可能定居銀河系

流浪黑洞可能占宇宙中黑洞總質量的百分之十。(圖源:)
大約有十二個巨大的隱形黑洞可能潛伏在銀河系外圍。八月份,研究員們發(fā)布了新的星系碰撞結果。在這些意義非凡的時間中,引力可以使質量是太陽的數(shù)百萬倍甚至數(shù)十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飛行,并在宇宙的深處漫步。其中一些可能隨后將定居在銀河系的星盤里,就像我們人類一樣。一個銀河系大小的星系平均可以容納大約12個超大質量黑洞。天文學家們希望找到尋找這些迷失的黑洞的方法,以驗證他們的模擬是否正確。
發(fā)現(xiàn)的離我們最近的黑洞對

這張圖像展現(xiàn)了NGC7727中的兩個明亮星系核的特寫(左)和整體圖(右),距離地球8900萬光年。每一個星系核都是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家。(圖源:Image credit: ESO/Voggel et al.; ESO/VST ATLAS team. Acknowledgement: Durham University/CASU/WFAU)
十二月,望遠鏡捕捉到了離地球最近的一對黑洞的跡象,它們在距離地球約8900萬光年的寶瓶座中圍繞對方旋轉。此前發(fā)現(xiàn)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比它們遠五倍,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有機會比以前更深入詳細地研究黑洞系統(tǒng)。這兩位都是“重量級人物”——較大的一個質量將近1.54億個太陽,小的也有630萬倍太陽質量。它們僅相隔1600光年互相繞行,站在宇宙的角度上來看,這點距離微不足道,創(chuàng)下了一項紀錄,這表明它們在2.5億年后將會合并成一個巨大的黑洞。
一個對于它的宿主星系來說太大的黑洞

獅子座Ⅰ矮星系中心有一個巨大的黑洞。(圖源:ESA/Gaia/DPAC; SDSS (inset))
一個大約距我們82萬光年的小星系圍繞著銀河系運行,它似乎包含一個奇怪的東西。比銀河系笑50倍的獅子座Ⅰ矮星系擁有一個尺寸過大的黑洞,它的質量幾乎與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相同。天文學家對如此大的黑洞駐留在這樣一個小星系里感到困惑。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天文學博士畢業(yè)生瑪麗亞·何塞·布斯塔曼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于矮球狀星系中的這種黑洞為何能留在星系中,沒有任何解釋?!贝_切地找到這對黑洞和星系演化都有什么意義,可能還需要等待許多年。
BY: Adam Mann
FY: Ludwig_X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