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牛田故事:黃道在牛田(三十八)
編者:胡家密
牛田地處武夷山北岳,閩贛交界地,屬福建光澤縣。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個小盆地。山好、水好、空氣好。是鄱陽湖和長江水源地之一。牛田是一個千年古村落,文化底蘊深厚。牛田是龔姓的祖源地,全國300萬龔姓人中近200萬出自牛田。其龔氏忠孝文化影響深遠。是國家級“傳統(tǒng)古村落”,福建省“森林村莊”。周恩來、朱德曾率領紅一方面軍在此開展四、五次反圍剿,并設后方指揮部。也是紅色閩贛省委發(fā)起地。

圖/福建省光澤縣華僑鄉(xiāng)牛田村 中華龔氏網(wǎng)/胡家密 攝
黃道(1900年4月25日~1939年5月23日),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優(yōu)秀黨員,弋橫起義領導人,1900年5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橫峰縣姚家垅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19年秋到南昌二中讀書,與袁玉冰等八人組織改造社,出版《新江西》雜志。1923年秋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年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中共北師大支部書記,領導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遭段祺瑞政府通緝,回家鄉(xiāng)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建立橫峰第一個中共支部和農(nóng)民協(xié)會,領導農(nóng)民趕走了反動縣長。1927年1月,在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江西省第三屆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兼宣傳部長。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后回贛東北與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領導弋(陽)橫(峰)暴動,繼又領導貴(溪)余(江)萬(年)暴動。曾任貴溪縣委書記、信江特委委員、贛東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兼秘書長、代省蘇主席、省軍區(qū)政治部主任。1931年秋到閩北任閩北分區(qū)委書記、軍分區(qū)政委。1933年5月,閩北劃歸閩贛蘇區(qū),任閩贛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次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政府中央執(zhí)行委員。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留閩北堅持游擊戰(zhàn)爭。1936年6月任閩贛省委書記??谷諔?zhàn)爭時期,任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中共東南分局委員、宣傳部長兼統(tǒng)戰(zhàn)部長,并兼任江西省委書記。

1933年,周恩來,朱德離開牛田后,黃道來到了牛田。此時的牛田,經(jīng)過了紅軍浩浩蕩蕩的隊伍,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足跡。此時的牛田人,見證了紅軍嚴明的紀律,有不少年輕人也加入了紅軍,雖然村民對紅軍還不是太了解,卻也留下了好的印象,至少覺得這是一支好的隊伍,不會再像之前那樣一窩蜂似的往山上跑了。牛田人雖然沒有簞食壺漿迎接黃道這支紅軍隊伍,但除了地主豪紳,大家都笑臉相迎。
黃道他們到牛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標語,幾乎所有的墻面都刷上了標語:
武裝擁護蘇聯(lián)窮人不打窮人
打土豪分田地
鐮刀斬斷舊乾坤斧頭劈開新世界
紅軍是領導窮人找飯吃找衣穿的軍隊
擁護紅軍參加紅軍
……
紅軍宣傳員人手有限,為了讓標語迅速覆蓋牛田,黃道親手刷了幾條標語。夾在人群中看熱鬧的龔自守,看了宣傳員刷的標語,臉露不屑之色,倒不是對標語內(nèi)容的不滿,而是嘲笑標語字跡不夠美觀,當他看到了黃道親手刷的標語時,忍不住大叫起來:好字,真是好字!
黃道到了牛田之后,提出了劃建閩贛省的想法,也就是這樣,閩贛省的出行方式在牛田形成了。邵式平、蕭勁光和黃道聯(lián)合署名,將成立閩贛省政府的報告以電報的形式發(fā)給了黨中央。隨后,黨中央下達了成立閩贛省的指示。
牛田人還記得,陽光下左家大門上“閩贛省政府”和“金南光蘇維埃政府”兩塊木牌熠熠生輝,“閩贛省政府”字體大些,牌子是舊木板,字是黃道親手寫的,黃道的字寫得好,入木三分。陽光似乎也入木三分,照得木牌和字幾乎要燃燒起來了。
鑼鼓響起來了,鞭炮響起來了,松樹炮響起來了,三門銃響起來了,歌聲響起來了,笑聲響起來了,牛田天翻地覆起來了!
就這樣,閩贛省政府在牛田試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后才遷至黎川的湖坊。
*注:文章節(jié)選自《紅道》作者:邱貴平
四川龔氏網(wǎng)傳媒有限公司原創(chuàng)作品系統(tǒng)同步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新聞、新浪新聞,轉(zhuǎn)載請咨詢。
監(jiān)制丨龔國林
龔網(wǎng)牛田故事欄目組總監(jiān)丨龔新高
欄目組編委丨龔歡云、肖明揚、胡家密、龔春光
編輯丨龔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