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牛田故事:牛田的傳說(三十六)
編者:胡家密
牛田地處武夷山北岳,閩贛交界地,屬福建光澤縣。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個小盆地。山好、水好、空氣好。是鄱陽湖和長江水源地之一。牛田是一個千年古村落,文化底蘊深厚。牛田是龔姓的祖源地,全國300萬龔姓人中近200萬出自牛田。其龔氏忠孝文化影響深遠。是國家級“傳統(tǒng)古村落”,福建省“森林村莊”。周恩來、朱德曾率領紅一方面軍在此開展四、五次反圍剿,并設后方指揮部。也是紅色閩贛省委發(fā)起地。

圖/福建省光澤縣華僑鄉(xiāng)牛田村龔家 中華龔氏網(wǎng)/胡家密 攝
光澤縣牛田村有很多傳說,一個關于牛,另一個是關于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個人的故事。
話說元末明初,牛田有一個長工,姓甚名誰無人記得。長工打了一輩子的工,終生未娶,他省吃儉用,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把打長工掙來的錢全部投到了三座涼亭的建造上。
在那個沒有公路的時代,所有官道和驛道,都建設有涼亭,供過往行人落腳。交通要道的涼亭,還有比芝麻還小的官員把手,劉邦就當過亭長,李自成當過驛卒,他們都是最底層的公職人員。閩贛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涼亭都是木質結構,這個長工出資建造的三座涼亭確是純石質結構。
三座涼亭分別建在牛田的三個隘口。光澤縣的九關十三隘,牛田就獨占三隘,分別是風掃隘,白虎隘和牛田隘。盡管牛田地勢險要,但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幾乎沒有兵匪涉足過。
涼亭一人多高,拱形,類似石拱橋,背面是山體,左右兩面墻體和拱頂皆由半尺厚條石砌成。說砌其實不準確,應該是拼成,嚴絲合縫的石隙之間,沒有一絲灰漿痕跡。古代工匠技藝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墻體的石條長短不一,拱頂?shù)氖瘲l統(tǒng)一長度,有四米多長。整個涼亭可同時容納十余人,至今保存完好。
且不說工錢,光是開鑿和運輸三座涼亭的石條,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他一個長工,哪兒來的這么的錢呢?究竟是有多節(jié)儉才能攢下這筆錢?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圖/福建省光澤縣華僑鄉(xiāng)牛田村 中華龔氏網(wǎng)/胡家密 攝
長工咽氣前,第三個涼亭,也就是白虎隘那個涼亭墻體上還有三塊石條沒有嵌上。遲遲不肯咽氣的他還是抱憾而終。牛田人傳說,在他咽氣的當天上午,一個在黎川做工的牛田人,在湖坊(湖坊可從牛田經(jīng)風掃隘到達)看到他。這個人看見長工時,長工腳不著地,好像在飄著走,速度非常快,大聲叫他他也不理。這個人見追不上他,就不追了。等這個人回到牛田時,才聽說長工已經(jīng)離世了,時間正是他看見長工的那時。這個人大叫起來,見鬼,我真是見鬼了!有老人說,你不是見鬼,你是見到他的魂魄了,他趕著投胎呢。他積德行善建造了三座涼亭,閻王爺感動了,讓他投胎轉世到好人家,他要是不快點就趕不上了。
據(jù)說,長工離世的次日凌晨,黎川縣城一大戶人家添了一個男丁,長得酷似長工。
注:文章節(jié)選自《紅道》作者:邱貴平
四川龔氏網(wǎng)傳媒有限公司原創(chuàng)作品系統(tǒng)同步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新聞、新浪新聞,轉載請咨詢。
監(jiān)制丨龔國林
龔網(wǎng)牛田故事欄目組總監(jiān)丨龔新高
欄目組編委丨龔歡云、肖明揚、胡家密、龔春光
編輯丨龔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