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極簡剖析蒙古高原,漠南漠北在哪,游牧民族如何通過地緣投射力量

2021-06-20 14:22 作者:熱帶榕樹  | 我要投稿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贝蠹液?,我是熱帶榕樹,本篇是中國古代地緣系列的最后一集,討論蒙古高原。

以上幾句詩出自南北朝時期的民歌,描寫了塞外壯麗風(fēng)光,也符合大多數(shù)人對長城以北廣闊區(qū)域的印象。

除此以外,大家估計也都聽說過漠南、漠北、燕然山、狼居胥山等一系列名詞。

那么這些地方究竟在哪?如何分布?戰(zhàn)略上又對中原王朝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想要弄明白這些問題,還得從地緣入手。

一、蒙古高原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農(nóng)耕與游牧兩大勢力的生存空間大致以燕山、陰山等山脈為分界線,長城也大致?lián)诵藿ā?/p>

出了長城就是廣闊無垠的蒙古高原,居無定所的游牧部族在這里擁有巨大的戰(zhàn)略迂回空間。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以前在網(wǎng)上聽到過一些言論,不少人會將西伯利亞也劃入游牧帝國的勢力范圍。

甚至還有人認(rèn)為匈奴、突厥打不過漢唐時能夠繼續(xù)往北跑到西伯利亞休養(yǎng)生息。

這顯然是錯誤的,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大致活動范圍就在蒙古高原。

也就是南起長城,即陰山和燕山山脈,北抵貝加爾湖,西至西薩彥嶺,東至大興安嶺的這片區(qū)域。

繼續(xù)往北過貝加爾湖,氣候極度惡劣,即便連歷代草原霸主都是不太愿意去的。

例如漢代,當(dāng)時生活在貝加爾湖區(qū)域的是丁零人,《史記》記載匈奴強盛時:

“北服丁零。”

有點類似于中原王朝的羈縻,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間接統(tǒng)治。

游牧帝國在貝加爾湖就力不從心了,再往北估計匈奴人都懶得去探索。

匈奴遭受沉重打擊分裂后,丁零人立馬甩開單于自個單干,還配合漢朝一起圍毆北匈奴,《資治通鑒》曰:

“丁零寇其后?!?/p>

此后更弱小的鮮卑干脆連羈縻都做不到了,甚至要南北兩線作戰(zhàn),所謂:

“南抄緣邊,北拒丁零?!?/p>

歷朝歷代真正開始對西伯利亞進(jìn)行探索統(tǒng)治的只有蒙古帝國,本文暫不贅述。

總而言之,我們常說的漠南、漠北事實上都在蒙古高原上。

根據(jù)現(xiàn)代地理知識,蒙古高原南北被戈壁大漠一分為二,南邊的草原統(tǒng)稱漠南,北邊的草原統(tǒng)稱漠北。

我做了一張草圖,地緣板塊上大概是這樣的。

漠北在大漠戈壁以北,被杭愛山與肯特山劃分成三塊,兩座山中間也就是靠著貝加爾湖的那塊現(xiàn)在叫色楞格河草原。

這里一向是游牧帝國的統(tǒng)治中心,匈奴的單于庭,突厥、回鶻的牙帳,蒙古帝國的都城和林都在這里。

現(xiàn)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建立在色楞格河下游的一條支流上,這片精華區(qū)被沙皇俄國拿走約一半。

杭愛山以西現(xiàn)在被稱為大湖盆地,散布著大小300余個湖泊。

按照匈奴坐北朝南的習(xí)慣,當(dāng)時右賢王就在這里活動,成吉思汗崛起時,控制此地的是著名的乃蠻部。

這塊精華區(qū)后來也讓俄國劃走一半,就是網(wǎng)上常常提起的唐努烏梁海。

肯特山以東是草原走廊,具體由呼倫貝爾、烏拉蓋、錫林郭勒、烏蘭布統(tǒng)等一系列草原構(gòu)成。

匈奴左賢王雄踞于此,成吉思汗也在這里崛起。

草原走廊

更重要的是草原走廊從漠北直通燕山,完全沒有大漠戈壁阻礙,是漠南、漠北的重要通道。

幸運的是清末亂局中我們并沒有喪失掉整個漠北,至少保住了肯特山以東近一半的土地,即呼倫貝爾與烏拉蓋草原。

漠北的情況大致如此,漠南呢?

其實從經(jīng)濟和軍事角度講,漠南應(yīng)該還包括宜耕宜牧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qū)。

不過如果遇上漢、唐這樣武德充沛的王朝,控制了陰山后漠南草原就所剩無幾了。

這里著重強調(diào)一下陰山的作用,大家不要看圖上廣袤的戈壁,就覺得從漠南到漠北只能走草原走廊。

事實上大漠戈壁是可以穿越的,戈壁與沙漠不同,雖然同樣很干旱,土地承載能力差。但上面還是能夠看到零星的植被甚至是溪水的。

軍隊橫穿南北雖艱苦,卻可以走通。

如果游牧部族控制陰山,放牧于河套與河西走廊,那就相當(dāng)于住在中原王朝家門口,想什么時候打你都行。

當(dāng)中原王朝拿下陰山,戈壁又養(yǎng)不活幾個人,游牧部族只能往漠北撤退。

以后再想打你,越過戈壁累得半死還要在長城下面死磕,能打贏才叫奇跡。漢代著名的:

“匈奴遠(yuǎn)遁,漠南無王庭。”

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游牧部族逃到戈壁以北,受地理阻隔無法再南下攻掠的場景。

二、力量投射

大致明白了漠南、漠北的劃分后,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討論古代游牧部族的軍事戰(zhàn)略與力量投射了。

中原王朝比較衰弱時,游牧帝國往往能控制整個蒙古高原。

例如漢武帝之前的匈奴,唐太宗以前的突厥,建立遼國的契丹等等。

沒有中原王朝的武力壓制,草原帝國的勢力范圍甚至?xí)p易擴張到新疆與東北!

蒙古高原往西,翻越阿爾泰山就能進(jìn)入新疆北部。

我在之前的視頻中曾詳細(xì)分析過,以天山山脈為分界線,新疆大致可以分為南疆和北疆。

南疆氣候利于發(fā)展旱地農(nóng)業(yè),所以漢、唐開拓西域都從南疆開始。

北疆綠州則多為草原,例如漢朝,當(dāng)時西域都護(hù)府北部還存在烏孫這樣游牧王國。

蒙古高原和新疆之間雖然有阿爾泰山這樣的地理阻隔,可如果沒有防御工事,再雄偉山也能找到供軍隊通行的孔道。

更糟糕的是鑒于新疆本土脆弱的人口承載能力,中原王朝是無力將長城修到北疆段的阿爾泰山上的。

游牧帝國對西域的威脅,你甚至在漠南取得再偉大的勝利也沒用,人家是從漠北翻過阿爾泰山直插北疆的。

例如漢宣帝時期的匈奴攻烏孫之戰(zhàn),當(dāng)時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匈奴居然還能染指西域都護(hù)府?!稘h書》記載:

“單于自將萬騎擊烏孫,頗得老弱?!?/p>

要不是后來突然天降大雪重創(chuàng)匈奴,這個虧漢朝和烏孫真得咽下去。

東北方向上,上一篇視頻也已經(jīng)分析過了,大興安嶺和燕山山脈有個口子連通蒙古高原。

這個口子本身就是茂盛的草原,中原農(nóng)耕王朝再能打也是堵不上的。

因此只要游牧帝國想,隨時可以出動成千上萬的騎兵沖進(jìn)遼河平原,也就是遼東。

同時遼東北部的松嫩平原是漁獵部族的大本營,他們也可能從這里沖出去。

總之稍有不慎,游牧對漁獵,不管誰勝誰敗,誰整合了誰,中原王朝都將面臨幾大板塊的共同壓力。

清軍入關(guān),就清朝整合了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力量。

匈奴對抗?jié)h朝,則是游牧部族整合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板塊的力量。

反之,當(dāng)中原王朝比較強盛的時候,無論你出了多少個衛(wèi)青、霍去病,打了多少次勝仗,漠北終歸是無法屯田的。

蒙古高原上游牧部族直接躺平,等你大軍走了休養(yǎng)生息,隔三岔五騷擾下新疆、東北,幾十年后又是個強大的帝國!

三、西遷之路

科學(xué)力量的加持下,當(dāng)代的蒙古高原完全是人煙稀少,土地承載力低的代名詞。

為數(shù)不多的能讓人津津樂道的優(yōu)點恐怕只有自然資源和美麗的風(fēng)景。

然而在古代,你完全可以將這片廣袤的草原稱之為強大的游牧力量策源地,打不垮的軍事核心區(qū)!

從此處發(fā)源的游牧帝國一波波地向四面八方侵襲,與南方的農(nóng)耕文明上演一次次的宿命對決。

從地緣的另一個角度講,中原王朝很好地保護(hù)了中亞和歐洲的文明。

出于補給和氣候,游牧部族是不可能直接北上從西伯利亞沖到歐洲的。

想要連通中亞,必須先從蒙古高原進(jìn)入新疆,哪怕蒙古帝國西征走的也是這條路線。

只要西域都護(hù)府存在一天,游牧帝國就被中原王朝牢牢限制在東亞。

網(wǎng)上有種說法,正因為漢、唐的打擊,匈奴、突厥等部族才會西遷給其他文明帶來巨大災(zāi)難。

這話就講得很沒有良心,從蒙古高原逃跑的游牧部族大致都是先抵達(dá)北疆然后進(jìn)入中亞的。

北疆確實屬于西域都護(hù)府的范圍,不過總的來說漢、唐在此地控制力比較弱,真有人鐵了心要跑估計也很難攔住。

比如《漢書》記載,匈奴西遷先是逃到新疆伊犁,擊敗當(dāng)?shù)貪h軍。

然后遭到班勇、斐岑持續(xù)毆打,迫于無奈逃到中亞,從此掀起滔天巨浪!

十不存一,乃至百不存一的匈奴殘部都打不過,你說怪誰?

如果沒有漢、唐輪番削弱,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直接沖到中亞又會怎么樣?

直接躺平的宋朝以及后來崛起的蒙古人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蒙古高原如此遼闊的草原世界罕見,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游牧帝國同樣世界罕見!

這在古代幾乎是無解的,2000年來地緣給了我們富饒的土地,也為我們造就了可怕的敵人。

參考資料:

《漢書》

《史記》

《資治通鑒》


極簡剖析蒙古高原,漠南漠北在哪,游牧民族如何通過地緣投射力量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永春县| 祥云县| 临猗县| 迁西县| 延长县| 抚松县| 南华县| 台安县| 都江堰市| 安图县| 贺州市| 策勒县| 长垣县| 秦皇岛市| 株洲市| 周至县| 沙田区| 临安市| 建德市| 宁城县| 龙海市| 和顺县| 永康市| 肥城市| 洪江市| 师宗县| 昌宁县| 安多县| 察雅县| 吉水县| 兰西县| 仪征市| 土默特右旗| 张家口市| 尼木县| 克东县| 密山市| 赞皇县| 亚东县| 江都市|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