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夾雜著荷爾蒙,婚姻困惑,中年女性危機和道德欲望
一部電影,夾雜著的因素過多,總會有些貪婪。但如果聚焦的主題只有一個人,所有的因素便成了鋪墊,便成了打造飽滿人設的陪襯。
《熱帶雨》就是一部這樣復雜又簡單的電影。
看似不過一個想懷孕生子而不得的女人,倔強著不放棄著拿自己的身體做生育實驗。其實她背后的喪偶式婚姻,要盡的孝道,甩不開的家務,停滯不前的工作,以及自我關愛的缺失所造成的壓力和困惑,才是日積月累讓一個女人疲憊不堪的罪魁禍首。
丈夫出軌被發(fā)現(xiàn),只是最后的稻草。
而她的一次不小心,是壓抑久了的半推半就,是目睹背叛的一次消極回應。
靠生孩子來建立婚姻的紐帶,對嗎?除了生孩子,還有什么事是需要夫妻共同投入的?沒有。她是孤獨的。照顧老人,幾乎填滿了她所有的下班時間。老人不會說話,丈夫早出晚歸,她也便沒有了多余的話。
那些該說而沒說上的話,熬成嫌隙和距離,成了夫妻之間的冷冷淡淡。
她以為是自己做女人不完整,丈夫才逃避。所以她才會醫(yī)院路上來來回回,僥幸地虔誠地希望中次招。
哪怕丈夫連增加概率的新鮮精子都不肯配合出,哪怕她醫(yī)院回來一身傷痛他都不愿陪她躺一躺,她還是以為錯在自己肚子不爭氣。
所以她承受了一切,忍受了一切,來補償這份罪有應得。
傳統(tǒng)的枷鎖牢牢地束縛在她身上,阿玲是安分的。如果不是少年的青春荷爾蒙太強烈,她從未想過“出軌”去尋找慰藉。
孤獨的少年,被突如其來的關心和陪伴滋生出了欲望,便是那樣的莽撞和大膽。
當出租車上的男人,呵斥她車上有小孩不好好開車,誤以為他們是母子時,阿玲的夢便醒了。
背負禮義廉恥,怎能讓一次錯再錯下去呢?
不倫,是多么敏感的詞匯。放在女人身上時,更是冒大不韙,是要被口水吞沒的。何況她是教書育人的老師,何況校長算是以最和風細雨的方式強制隔離開了兩人。
一場談不上開始的“愛情”在下著雨的午后鄭重結束,雨里有男孩子第一次失戀的眼淚,有女人自責與失控的痛苦。
公公離世,日子應該輕松一點了?
公公離世,丈夫便沒有了后顧之憂。孝道,她已經(jīng)替他盡了,往后的日子便是光明正大享受他三口之家的其樂融融了。
他用一紙婚約,換取她全心全意,換取他在外面的家里完成一個丈夫一個爸爸一個男人所有的責任。
冷漠的日子,以無情結束。
即便被如此欺騙,即便她是那個倒霉的受害者,她用成年人的理智克制,去安撫她內(nèi)心的洶涌和絕望。
她該慶幸,這個同一屋檐下的男人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她的異樣,揣測過她的心事嗎?
那個被冠以荒唐和不道德的插曲,卻是8年婚姻里唯一可祭奠,可留下點什么的回憶。
她在衛(wèi)生間里哭著又笑著,笑完又哭了。
婚姻散了,如夢一場。還好她不算一無所有,還好她證明了自己作為女人是功能齊全的,還好上天賜予了她前行的力量。
也許她從不屬于這里。像設計好的圈套,她一直在婚姻里單打獨斗,以為找到了藥方,卻一直無藥引可解。她泄氣,她賣力,卻只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她的職位被輕而易舉取代,她放不下的學生,明天就會把她忘記。
她只是一個重在參與的過客。角色幾多苦,看不下去便扔下一顆糖,讓她自渡。
人到40,被離婚了,被失業(yè)了。
高攀不上新加坡沒什么,還有馬來西亞的故鄉(xiāng),還有媽媽的家,還有觸手可及的陽光。在雨季里發(fā)霉的心,會像洗干晾曬的被單,最終收獲一縷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