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冷鏈食品總會攜帶新冠病毒?刺身是不是就不能吃了?

自從今年6月北京新發(fā)地因為冷鏈運輸?shù)娜聂~等海產(chǎn)品產(chǎn)生疫情以來,檢測部門發(fā)現(xiàn)很多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再后來,青島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確診病例,在溯源調(diào)查中,從冷凍鱈魚外包裝分離到了有感染活性的活病毒。證實了「接觸帶病毒的食品外包裝,可能導致感染」。
至此,我們已經(jīng)累積了足夠多的案例,「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冷鏈進行傳播」已經(jīng)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F(xiàn)在,天津的本地確診病例也與冷鏈有很大關系,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馨馨:所以QC,我真的想不通,為什么冷鏈食品會攜帶病毒?
QC菌: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應該是溫度和人員。

1. 為什么冷鏈食品會攜帶病毒?
主要原因是冷鏈運輸溫度低(冷藏、冷凍溫度),而病毒可以在低溫下存活更久。有研究將新冠病毒接種在雞肉、牛肉、三文魚表面,在 4℃(冷藏)和 -20℃(冷凍)條件下放置 21 天后,新冠病毒還具有感染活性。[1]

除此之外,冷鏈是非常復雜的物流體系,牽涉到的人員眾多。從食品的生產(chǎn)、加工,到冷庫儲存,到冷鏈運輸車、集裝箱、船的裝運,到目的地的冷庫,再通過目的地的冷鏈運輸車運送到市場。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牽涉到大量從業(yè)人員。
只要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員工攜帶病毒」的問題,那食品就有機會被新冠病毒污染,然后病毒就有可能經(jīng)過冷鏈直接抵達目的地。
馨馨:所以,是不是只有人員接觸的外包裝可能有病毒,包裝內(nèi)部的食品因為沒有人摸來摸去,就無須擔心呢?
QC菌:新冠病毒還是非常狡猾的,不能直接掉以輕心直接下結論。

2. 只有「外包裝」上才可能有病毒?
有一些科普作者說,目前我們只在冷鏈食品的外包裝上檢測到病毒,包裝內(nèi)部沒有檢測到,所以我們不用過于擔心,只需要做好外包裝表面消毒就可以了。
我們覺得這樣的表述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并不代表「不可能」。就拿三文魚舉例,如果捕撈、切割三文魚的員工被感染,那病毒完全有可能會存在于包裝內(nèi)部,然后隨著冷鏈運輸?shù)絼e的地方。
我認為,目前在國際疫情形勢如此嚴重的大環(huán)境下,只要是跨境運輸?shù)睦滏準称?,在沒有充分煮熟時都是有風險的。我們只能盡力去控制這種風險。
馨馨:那...難道,難道我們就不能吃進口的食物了嗎?我實在是很想吃三文魚啊啊啊?。?/p>
QC菌:實在想吃,就煮熟一些。
馨馨:好吧,那我還是要與三文魚刺身暫時說拜拜啊啊啊??!
我無法接受

3.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我們應該怎么做?
當然,進口冷鏈食品(比如進口冷凍海產(chǎn)品、肉制品等)還是可以吃的。目前風險最大的人群還是從事進口冷鏈行業(yè)的人群,而不是普通消費者。
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去吃跟冷鏈有關的生食。進口冷鏈食品最好煮熟了再吃。
新冠病毒在通常的烹飪溫度下會很快失去活性,所以我們不用擔心煮熟的食物吃了會有問題。
只是,如果買了進口冷凍的肉制品、海產(chǎn)品,如下處理方法會比較穩(wěn)妥一些:
現(xiàn)在忍忍,是為了未來更好地吃
技術型吃貨推薦的
進口冷凍的肉制品海產(chǎn)品處理方法
對外袋進行消毒或肥皂水沖洗,再剪開外袋,將食品取出。
如果要對食品進行清洗,可以先備好一盆水/一碗水,直接將食品放到水里清洗。盡量避免用水龍頭直接沖洗食品表面。?
處理生食時,避免汁液飛濺到口、鼻以及熟食區(qū)域等處。更不能未洗手直接揉眼睛、碰鼻子等。如果不放心,可以戴口罩。?
避免生熟交叉污染,為生食和熟食分別準備不同的砧板、刀具,水盆等,在存放位置上需要分開,不要弄混。處理完后,用洗潔精將這些工具仔細清洗干凈。?
處理完生食后,用流水和肥皂仔細洗手。?
將食物充分煮熟。?
將食物存放在器皿中再入冰箱,避免生、熟食物直接相互接觸。生食和熟食同時放在冰箱中時,生食需放在熟食的下層。這樣做主要為了防止生食的汁液往下滴,來污染熟食。
馨馨:有一說一,這也太麻煩了吧!
QC菌:其實,這些處理方法并不是因為「新冠病毒」而新增的要求,它們都是確保食品安全的「老生常談」的內(nèi)容。
就跟讓大家「勤洗手」一樣,即使沒有新冠病毒,做到這些也可以讓你遠離別的細菌、病毒感染。而這些步驟恰好也同樣能防止新冠病毒,僅此而已。
馨馨:既然這么麻煩,這么危險,為什么不直接禁止進口的食物呢?我們自產(chǎn)自銷不好么
QC菌:如果只允許國產(chǎn)食物銷售,你有可能就會買不起哦!

4. 為啥不直接禁止跨境冷鏈食品?
中國對于很多肉制品、海產(chǎn)品,還是大量依賴進口的。
如果「一刀切」式把所有進口冷鏈食品禁掉,那一定會打破供需平衡,引起食材大規(guī)模漲價。
跨國冷鏈也是個非常龐大的產(chǎn)業(yè),如果一刀切式的禁止,也相當于斷了這些從業(yè)者的飯碗。由此會不會引發(fā)一些新的社會問題?這可能也是需要考慮的。
大家要明白一點:我國每天進口的冷鏈食品的規(guī)模都是非常龐大的,而目前為止,「冷鏈攜帶新冠病毒」還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而絕大部分的進口冷鏈食品都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一刀切禁止」所付出的成本比「加強管控」成本高得多。
馨馨:我懂了,其實,都是權衡
QC菌:是的
所以,「加強管控」是更加理性的做法。雖然這樣做的話,可能未來還會繼續(xù)出現(xiàn)零星的病例,比如這次天津的事情。但總的來說,風險還是可控的。
目前中國也確實在冷鏈食品上加強了監(jiān)管和防控。

今年9月,新版的《食品冷鏈物流衛(wèi)生規(guī)范》(GB 31605-2020)發(fā)布,增加了「公共衛(wèi)生事件防御」的若干項目;今年10月,《冷鏈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發(fā)布,對冷鏈食品的新冠消毒防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1月9日,海關總署會和交通運輸部、衛(wèi)生健康委、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部門制定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消毒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提供消毒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能上市銷售?!?/strong>
而且,各地海關部門都在開展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排查。
我相信,在越來越嚴格的防控下,冷鏈食品引發(fā)的新冠病毒傳播病例,會變得越來越少,傳播范圍也會越來越有限。
QC菌:想更加安全地度過這個冬天,再看看更多有關預防病毒的知識吧!
往期文章:
從營養(yǎng)膳食層面,新冠肺炎防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新型冠狀病毒能在蔬菜水果上存活嗎?買回來的蔬菜水果怎么正確消毒可以帶走病毒?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在家點外賣安全嗎?
參考
1. ^Seeding of outbreaks of COVID-19 by contaminated fresh and frozen food?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8.17.255166v1.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