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力

最近發(fā)生了兩件??的事情。
一是我學會了如何吃飯,二是我學會了如何聽歌。
說起來有趣,曾經(jīng)的我對吃飯怎么也提不起興趣,倒不是說不用吃飯,也不是說不知道吃的東西的好壞,總之,一直抱著「哎,無非就是一些入口的東西罷了」「泡面也挺好的!」的想法,沒覺得遇到過特別好吃的東西。活了這么久,竟然找不到一頓印象深刻的飯!活到現(xiàn)在,三十多年,自然也是吃過各種所謂的美食,要提前預約三個月的米其林餐廳也不少(自然也花過不少錢)。但幾乎沒有哪種食物是吃到嘴里給我有一種「哇,真是不錯的食物啊」「下次還來吃」的感受。也難怪養(yǎng)育我十幾年的奶奶總是略帶遺憾的說,給我做什么我都反饋「還好」,有點冷淡,沒有成就感(畢竟從差不多十歲開始到上大學,每頓飯都是奶奶做)。想到這里,多少有些羞愧。對不起了奶奶!其實您做的飯很好吃,我很喜歡!希望您在天之靈能夠感到慰藉!
至于如何學會了吃飯,主要是最近看「流浪的尹子維」的享受國內(nèi)美食的視頻,還有他那經(jīng)典的搖手的動作。嗯!戰(zhàn)術(shù)搖手!
一開始是隨機看到尹子維的視頻的,心想這個不是老是在香港電影里演變態(tài)和壞蛋的那位嗎?殊不知看了幾期視頻之后,發(fā)現(xiàn)尹子維是真心的喜歡吃東西,表達也很真誠。況且他還真的吃老北京豆汁和糖油餅。在我心里,這些東西無論如何都不能算作好吃(又一次抱歉了?。缘猛ο硎?,對食物的評價也非常細致,這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都是好評)。
舉個例子,吃湖南米粉和臭豆腐,他會說這個「粉非常的軟糯,吃到口里非常的絲滑(然后嗦了進去)。加了一些當?shù)氐睦苯?,辣得非常過癮,配著這個榨菜的一點點咸味,更勾起了辣椒本來的味道,非常有質(zhì)感」「吃完了粉,再喝一口湯,這暖暖的帶著米味道的湯,非常清爽」「再來吃一口臭豆腐,聞起來很香,炸得外焦里嫩,咬一口外面是香脆的里面還保留著豆腐的口感,配上辣椒,非常夠味」。雖然不是原話,但即便僅僅是模仿,也似乎能感受到美食的香氣。寫到這里,我還有點餓了呢!
于是,現(xiàn)在每次吃東西時,我都仔細地思考入口的食物的材質(zhì)、口感、做法,以及食材原本的味道搭配食物之后所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雖然不是每次都能感受到最好的美食和最用心的制作方式,但自從有了心,真的就能感受到食物里所表達的東西,傳遞的溫暖,甚至還有廚師的用心呢?。ㄔ捳f今天中午吃日料,特別難吃,因為對食材處理得很隨意,即便很干凈,我都隱隱認為是有毒食材,抱歉!)
這是吃飯。
然后是聽歌。

我聽歌非常隨意,很難說我能從音樂里獲得多大快樂。相比音樂,讀書、寫字、繪畫、拍視頻可能更能讓我獲得快樂。畢竟到現(xiàn)在寫了十幾年的博客,即便沒人看,也在寫誒(哎)。另外,我聽歌的水平也是隨大流,什么任賢齊啊、周杰倫啦、林志炫什么的,對音樂最高的理解和評價就是林志炫的「聲音好清脆啊」「聲音飆得好高」「氣好順」。哈哈,這應該是普通人最質(zhì)樸的對音樂的評價吧。這樣的理解一直持續(xù)到我看到了 HOPICO 和陶喆的對談,聽陶喆談如何制作音樂,以及音樂的幕后故事。
說起來也巧,如果是對外國歌手的分析和評價,恐怕我還是不能意會到這個點。陶喆畢竟還算是耳熟能詳?shù)母枋致?。但,陶喆對我來說并不是回憶。畢竟在我還小的時候,還是流行古惑仔呢!那個時候,《心太軟》和《傷心太平洋》占據(jù)了大片江山,然后也就一些單曲比較火,突然就是周杰倫了。對我來說,陶喆只是一位有「很多優(yōu)良單曲」的歌手。況且,年輕的時候哪會聽什么歌啊,最多也就是聽一些符合心情的歌罷了,比如很多朋友失戀的時候都會聽有關(guān)在車底的歌。
咳咳,不開玩笑了。
在看完陶喆的音樂故事和如何制作剪輯音樂的思路之后,似乎有點被點通的感覺,原來這里的「鼓的節(jié)拍是這樣設(shè)計的啊」「這個口琴在這里原來為了提供這樣一個情緒」「哇,這里的節(jié)奏太棒了,沒有循規(guī)蹈矩」,逐漸理解到音樂人總愛說的不一樣的東西是什么了。于是這兩天就找到陶喆的專輯,上下班開車的時候,從頭聽到尾,翻來覆去的聽。才發(fā)現(xiàn)他的曲子里有很多精細的用心的小設(shè)計,且不說加入新聞報道聲音,不同曲風里使用的樂器,也是用心挑選。使得整張專輯搭配得統(tǒng)一又風格迥異,靈活俏皮。每次聽都能聽到「制作人的用心」「這個地方不一樣誒」。
如果你最近看到有個中年人在車里打著節(jié)拍嘩啦啦的天在下雨,抱歉,正是在下,獻丑了!

寫到這里,終于要點題了,提一下感知力這件事。
其實大部分時候,「事物」本身并不難理解,如攝影啦、藝術(shù)啦、油畫啦(去參觀過一次美院畢業(yè)展,覺得很是失望)。作為觀看者或者說參與者,關(guān)鍵是要有感知力。但感知力怎么說呢,不像兩朵烏云碰到一起突然下起雨來那么順其自然,也不是兩位摔跤手看著對方那樣劍拔弩張。雖然困難,但不是不能達成的事情。要我說,想要有感知力,主要是要有「即便不了解,也用心去體會一次吧!」的心。
不過說歸說,感知力這玩意兒也急不來,你看,三十六歲的我才剛學會吃飯和聽歌呢!
人生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