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1978年的四川農村新貌 下地勞動的縣委書記
1978年4月30日的《人民日報》,以《抓綱治蜀 農業(yè)大山》為題,發(fā)表了一組反映四川農村新貌的照片。

四川宜賓縣喜捷公社下食堂大隊,堅持學大寨,生產大發(fā)展,1977年平均畝產一噸糧,1978年計劃更進一步。這是他們認真學習五屆人大文件,規(guī)劃新農村的建設。

什邡縣馬井公社馬井大隊堅持辦幼兒園,大大解放了婦女勞動力。這是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表演節(jié)目。

犍為縣農機修造廠制成一種適合當?shù)厮锔鞯乃麢C。這是午云公社以大隊的社員用水耕機耕田。

南溪縣大觀公社朝陽大隊社員,抓緊農時搶插早稻。

1978年四川夏橙又獲得了豐收,這是江安縣農場職工采摘夏橙。

解放后,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斷改進發(fā)展。這是人民渠第七期工程在放水。

樂山地區(qū)五通區(qū)解放公社長江大隊,大力發(fā)展竹編副業(yè),以副促農,增加了社員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沐川縣新繁公社五大隊,大干苦干,在山區(qū)勤奮造田,生產不斷發(fā)展,1977年平均畝產糧食過千斤。這是社員們在造田。

什邡縣云西公社創(chuàng)造了葉煙營養(yǎng)缽育苗栽培技術,為葉煙早熟、高產開辟了新途徑。這是農科站的同志觀察煙苗生產情況。

宜賓市黃桷坪公社黃桷坪大隊,大搞科學種田,推廣溫室無土育秧,1977年每畝增產糧食二百八十多斤。這是社員管理秧苗。

資中縣龍結公社八大隊搞起噴灌后,促進了糧食的穩(wěn)產高產,1977年一年跨《綱要》。1978年雖然旱情嚴重,小麥長勢比往年好,豐收在望。

仁壽縣第一書記文富春,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指揮生產。這是他在東方紅公社參加勞動。
最后弱弱地問一句,現(xiàn)在還有這樣的縣委書記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