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三國傳說與神話的交織,描繪此世的故事;擴展牌堆《三國殺神話》的前言
是為何取名叫“神說”呢,這來自很久很久以前,自己最為中二的時候的想象,現(xiàn)如今套用于在這個系列上,算是穢土轉(zhuǎn)生,我私心所為反正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樣取名后,恰好能很不錯是分配勢力,也是各種方面讓設(shè)計強行高端起來

《三國殺傳說》
唯一獨立的牌堆;勢力的選擇偏向最常見的那些,他們這群人大多數(shù)在人們口中相傳,并留有各種耐人尋味的東西,雖然大多數(shù)我都講過:雖孤軍仍反抗的漢帝劉協(xié)、先知勢力的四色原畫、袁紹屬下的稱號、蜀勢力的莫名標題

《三國殺傳說》封面人物分別是:
名師.鄭玄? 袁.袁紹? 魏.曹操? 漢帝.劉協(xié)
蜀.劉備? 先知.孔明? 吳.周瑜? 南蠻.孟獲
(孟獲是從左邊移過去的所以別問我周瑜的手在干嘛)

《三國殺神話》
既然叫“神話”,那勢力必然有被“神化”的;還記得第一期說的幫助卡嗎?它其實有背面,也就是“神話”勢力的功能介紹

《三國殺神話》并非是“獨立牌堆”,它只能是《三國殺傳說》的“替換牌堆”,相同數(shù)字替換不同勢力;比如“神話.黃巾”勢力加入牌堆后,“傳說.先知”就得被移除牌堆;只有“神話.魔”因為是9個武將,不受影響

《三國殺神話》封面人物分別是:
世末.姜維? 紅塵.大喬? 黃巾.張角
雄踞.袁術(shù)? 魔.貂蟬? 仙.左慈

規(guī)則的擴充:
《三國殺神話》除了加強勢力的擴充,讓許多人物得以出場,也是對擁有技能的武將進行更廣泛的擴充;
所以引申了可加入的規(guī)則:玩家可以將未加入牌堆的擁有技能的武將牌作為將池(也可以在牌堆未形成前就全部混合抽取,隨玩家心意),在游戲開始前抽取將池2張牌并選擇1張作為本輪游戲的將領(lǐng)。
規(guī)則的補充:
由前面幾期可見,武將牌上右邊都有臺詞配文的設(shè)計;這是給三國殺玩家的特別規(guī)則:在打出武將牌或使用技能時,喊出他們的臺詞,以滿足心中的中二之魂,若想不起來便可以用卡牌上的備用臺詞(也是隨心加入,可有可無)。
這樣的效果回合橙相喊臺詞時一樣樂趣橫生

后續(xù)的發(fā)展:
在寫完蜀勢力的時候,就有想過,“傳說”是作為基礎(chǔ)牌堆任玩家游玩,“神話”是作為替換牌堆,替換基礎(chǔ)牌堆的勢力;那能否再做一個擴展牌堆,擴展一些沒登場、有技能、同時與基礎(chǔ)牌堆或替換牌堆同勢力的武將呢?
目前有這個想法,但技能還是太難想了,你們有不錯的想法可以讓我嫖一嫖,如果能出,要不就叫“史詩”得了,對沒登場的、你心中的那個人,描述屬于你與他的宏偉詩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