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音好用!比五筆好學(xué)!10分鐘教會你小鶴音形,極大提升打字體驗!

這教程看著頭很大,感覺雖然很全,但講解的內(nèi)容太復(fù)雜,特別是拆字講的很難理解,作為用了兩年的小鶴音形用戶來說說我的經(jīng)驗,大部分字都符合這個規(guī)律,極少量不符合的字多打幾次形成肌肉記憶就好了。
字根
小鶴的字根有三種:筆畫,部首,小字
筆畫和部首在小鶴官網(wǎng)上有字根表

字根表通常是按照讀音或者形狀編碼按鍵,只有少量字根需要單獨(dú)記憶,所以盡管看著密密麻麻,但背起來很簡單?;蛘吣愀纱嗖槐常桶凑兆x音去打字,遇到打不出來的字,查幾次編碼就記住了。這是小鶴音形相對于五筆比較容易上手的一點。
在這個表的下面也有小字表,這個只要有個印象,不用記憶,下面會講如何找小字。
可識讀漢字
是可識讀的作為字根的字,大部分獨(dú)體字都是小字,比如“十”,“百”,“力”。在一個漢字中,如果一個字的一部分為其他有意義的字,則這一部分是可識讀的。每個漢字整體也是可識讀的。
比如“因”,可識讀部分包括“因大”,而“囗”(國字框)是部首,不可識讀。
比如“餐”,可識讀部分為“餐又食人良艮”,而“歺”不可識讀。
比如“璽”,可識讀“爾小玉王”
小字會包含在這些可識讀字中,后面會教如何判斷這些可識讀字是不是小字。
另外,拆分可識讀字需要遵循“相交不拆/穿插不拆”的規(guī)則
相交不拆/穿插不拆原則
只有部首,小字遵循此規(guī)則,筆畫沒有限制

比如“垂”,不能拆分成“千”,“艸”,“二”,因為這些部件互相穿插,也只能拆分成單筆畫,即“丿一丨一丨丨一一”
為什么“圭”可以拆分成“土土”,而“豐”,不能拆分成“三丨”?

比如“小”,不能拆分成“八乛”,因為“八”被“乛”穿插。同樣,“乘”里的“北”不能做小字,下面的“八”也不能做小字,因為被豎穿插,但“千”可以,因為它既沒有相交,也沒有被穿插,所以可以拆成:“千一一丨匕丿?”

這個直接忽略吧,打字根本用不到,后面在拆字時會說原因,這玩意徒增記憶負(fù)擔(dān)。
如何判斷是不是小字
一. 如果一個字所有部件相連,并且無法拆分成“字+字”或者“部首+字”的方式,則屬于小字
“十”能拆分成“一丨”,“百”能拆分成“一白””,以上都不是“字+字”或“字+部首”的形式,所以可以作為小字。
比較迷惑的,“重”并不能拆分成“千里”,因為豎是共用的,再根據(jù)穿插原則,只能拆分成“丿一丨丨乛一一一一”的筆畫序列,所以“重”也是小字。
【反例】:“泉”不是小字,因為可以進(jìn)一步拆分成“白水”,為“字+字”
【反例】:“角”不是小字,因為可以進(jìn)一步拆分成“?用”,為“部首+字”
二. 如果一個字的部件是分離,如果能找到更小的可識讀文字,則這個字不是小字,如果所有部件都不可識讀,則為小字
比如習(xí),拆分后為“乛丶一”,均不可識讀,算小字。
【反例】“可”不是小字,因為按連通性分解為“丁口”,是“字+字”,同樣,“哥”,“歌”也不是
【反例】“舊,旦”都不是小字,因為按連通性分解為“丨日”,“日一”,都含有可識讀的“日”
【反例】“句”不是小字,因為有可識讀的部件“口”,然而“包”是小字,因為“勹”和“巳”相互穿插,違反了穿插不拆原則
三:判別連接/分離
其實這里最主要考慮的單筆畫與單字是否連接,其他情況除了“包”這種特殊的字,大概率不是小字。
“王”是小字,“主”是小字,“玉”也是小字,但“舊”,“旦”不是小字。以下是我的個人經(jīng)驗,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
如果把孤立的筆畫延長,能與其他部件相交與一個點,則可以當(dāng)作連接的部分。按照這個思路,三面包圍或四面包圍的單筆畫也可以看作是連接的。如果沒有相交,或者相交與一條線,則不能認(rèn)為是連接的。
更主觀的,“主玉文鳥”等字,點延長到與橫畫相交,并不影響對漢字的識別,這些字就是小字?!芭f旦”等如果需要相交,只能平移,相交后的字筆畫重合,識別不出來。
如何拆字
漢字的書寫是有一套通用的規(guī)律的,筆順只是這套規(guī)律的具體實現(xiàn)。所以硬卡字的筆順學(xué)習(xí)效率會很低,也不利于找到拆字的規(guī)律。
概括來說,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是由外向內(nèi),由左向右,由上到下。所以只要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就能瞬間定位到漢字的上下形,而不用沿著筆順一個個拆解。一般來說,外側(cè)靠左上角的字根是上形,內(nèi)側(cè)靠右下角的字根是下形。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視頻中說“辶廴”需要先取,因為如果按照筆順是不符合從外向內(nèi)取字的規(guī)律的。
在尋找上下形的過程中,字根應(yīng)當(dāng)按照從大到小的優(yōu)先級拆分,即如果能找到小字就按照小字拆,找不到小字就拆部首,部首找不到就拆筆畫。另外,上下形不能相交,所以對于小字本身的拆字就需要取更小的字根。
這里舉幾個例子就能明白要怎么拆了。
(以下展開的三部分拼音分別為音碼,第一個形碼對應(yīng)的記憶拼音,第二個形碼對應(yīng)的記憶拼音,大寫表示形碼需要特殊記憶沒有記憶用的拼音)
【非小字拆字】
字--上下形--編碼--展開
搬--(扌又)--bjfy--ban'F'you
輩--(非車)--bwfi--bei'fei'che
憋--(丶心)--bpdx--bie'dian'xin
戳--(習(xí)戈)--ioxg--chuo'xi'ge
寡--(宀刀)--gxbd--gua'bao'dao
蘸--(艸灬)--vjch--zhan'cao'huo
【小字拆字,需要拆成更小的部首或筆畫】
字--上下形--編碼--展開
之--(亠?)--viwn--zhi'wen'na
百--(一白)--bdab--bai'A'bai
鳥--(丿一)--nnpa--niao'pie'A
文--(亠〤)--wfwx--wen'wen'X
包--(勹巳)--bcbs--bao'bao'si
石--(一口)--uiak--shi'A'kou
總結(jié)
總體來說,拆字的準(zhǔn)備工作包括記憶筆畫和部首的字根,理解交叉和穿插原理,并學(xué)會識別小字。了解這些之后,打字只需要輸入雙拼編碼+上下形的編碼,只需要3~4次敲擊就能定位到你想要的字,最多只會有兩個重碼。
作為大部分以拼音為記憶設(shè)計的形碼,學(xué)習(xí)成本低,很適合作為需要錄入大量文字,特別是專用名詞很多的情況(理工科的痛誰懂)的工作環(huán)境中。
不過,這個輸入法也有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部分文字的拆字規(guī)則為了規(guī)避重碼顯的過于強(qiáng)行。比如前面的“包”,還有“魚”,拆字是“?一”而不是“魚上一”,是為了規(guī)避“與”(一一)的重碼,編碼都是yuaa。而其他魚字旁的字,編碼就正常了,如“鯨”(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