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什廷災難的驚天內幕:看病都不準寫病名,蘇聯(lián)究竟在隱瞞什么?

1957年9月29日,在俄羅斯歐亞邊界的車里雅賓斯克州,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突然響起,蘑菇云和橙紅色的煙柱直沖云霄,大量放射性物質紛紛揚揚落了下來,2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超過1萬人被疏散,數(shù)百人可能因此而死亡。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這里發(fā)生了什么,甚至被疏散的人們也糊里糊涂,行尸走肉般就去到了其他地方,附近兩座超大工廠的街道、食堂、商店、學校和幼兒園也沒有采取更多的措施,只是禁止人們再坐車進入市區(qū)。
直到1989年,蘇聯(lián)政府才承認了這一事件的發(fā)生,甚至還給它取了一個別名——奧澤爾斯克災難。為什么蘇聯(lián)政府要隱瞞這一事件?它對當?shù)鼐用窈铜h(huán)境有什么影響?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被遺忘的核災難的真相吧。

二戰(zhàn)過后的1940年代末,世界已開始進入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為了追趕美國的核武器發(fā)展,建立了一個名為馬亞克的秘密核設施。該設施位于烏拉爾山脈附近的一個封閉城市奧澤爾斯克(原名切列雅賓斯克-40),主要負責生產钚和再處理核燃料。
然而,由于當時物理學家對核物理的認知有限,再加上技術落后和安全標準低下,馬亞克廠在處理核廢料時產生了大量的放射性污染。
最初這些高放射性廢物被直接傾倒在附近的特查河中,通過鄂畢河注入北冰洋。而核設施的6個反應堆也都位于克孜勒塔什湖上,使用開式循環(huán)冷卻系統(tǒng),將受污染的水直接排放回湖中。
很快克孜勒塔什湖就裝不下了,廢水又被排放到了卡拉恰伊湖,導致其很快成了“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這大抵就相當于中世紀英國倫敦居民早晨醒來后直接將排泄物倒出窗外,還禮貌地提醒樓下的人注意躲避,只是蘇聯(lián)人倒的是核廢水,也沒想起要讓誰躲避,就是自己也像是全然不在乎。
后來可能終于認識到這樣做不好,馬西克廠開始在地下用鋼罐建了14個儲存設施,將核廢水高度濃縮后存儲起來。由于廢水中的核廢料會衰變放熱,每個鋼罐周圍又用了20個水箱來冷卻,并設置了監(jiān)控系統(tǒng)。
這些核廢水可不是普通的核廢水,你現(xiàn)在想起來可能都要頭皮發(fā)麻。因為當時蘇聯(lián)生產钚是將燃料融化在硝酸中,加入乙酸和堿,把鈾和钚轉為固體醋酸鹽。核廢水中除了核廢料外,還有硝酸銨和乙酸鹽,工業(yè)炸藥的主要成分。
沒有安全意識,該來的總是會來。
1957年9月29日,馬亞克廠儲存核廢料的一個地下鋼罐冷卻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但沒有被及時發(fā)現(xiàn),導致罐內溫度不斷上升,終于在下午4點22分,儲存罐里主要成分為硝酸銨和乙酸鹽的放射性廢料發(fā)生了巨大爆炸,威力相當于70噸TNT炸藥。
鋼罐和上面的混凝土蓋子瞬間飛上了天,形成了一朵20米高的蘑菇云,橙紅色的煙柱升上了天空,將大約740PBq的放射性物質向東北方向擴散,主要是銫137和鍶90,污染了約2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數(shù)百個村莊和農場,居住著大約27萬人,該區(qū)域也被稱為“東烏拉爾放射道”。

爆炸當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災難的性質和范圍被隱瞞了,直到一周后才從受影響地區(qū)疏散了10000人,但仍未解釋疏散的原因。
這場爆炸被稱為基什廷災難,是世界上放射性釋放僅次于切爾諾貝利災難的第二大核事故,按人口影響排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后位列第三。
這場災難及馬亞克廠的核廢水排放給當?shù)厝藗冊斐闪司薮蟮膫Γ鶕髞淼墓浪?,該地區(qū)約有50萬人在一次或多次事故中受到輻射,是切爾諾貝利災難受害者所遭受輻射的20倍,為附近地區(qū)供水的特查河受到污染,約65%的當?shù)鼐用窕忌狭朔派洳?,并且因保密而不被允許在診斷中注明。
至于受到傷害和死亡的人數(shù),也是眾說紛紜,沒有準確的數(shù)字。一本書聲稱,1992年前蘇聯(lián)衛(wèi)生部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車里雅賓斯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32年內,有8015人死于該事故,但這和當?shù)氐娜蛩劳鰯?shù)據矛盾很大。目前最常引用的數(shù)據是,至少有200人死于急性輻射癥,數(shù)千人患上癌癥和其他放射性疾病,但數(shù)據來源不詳。受污染的土地和水源也對當?shù)氐膭又参锂a生了長期的負面影響。

而當時的蘇聯(lián)政府為了保護核計劃的秘密,對外界隱瞞了這一事件,既沒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事故,也沒向受影響的居民提供適當?shù)尼t(yī)療和補償。直到1989年,才正式承認基什廷災難的發(fā)生,并公布了一些相關數(shù)據。
基什廷災難的發(fā)生是由于馬亞克廠在處理核廢料方面的技術缺陷和管理疏忽所導致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之一,給無數(shù)人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和損失,也對環(huán)境造成了長期的破壞。
這一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核能利用和處理必須遵循嚴格的安全標準和規(guī)范,以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fā)生。另外就是要促進核能領域的透明度和責任感,提高公眾對核輻射風險的意識和防范。
人類不是老鼠,不是螞蟻,我們可以不顧它們的感受,對它們做駭人聽聞的一切,但對人,沒有人有權利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