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日軍裝備(一)槍械篇
在整個二戰(zhàn)史與中國抗戰(zhàn)史中,日軍以殘暴的作風與兇悍的戰(zhàn)斗力而臭名昭著,這離不開其比較精良的武器裝備。雖說日本當時與世界工業(yè)國家相比并不出類拔萃,但它為中國人民與亞洲人民所帶來的血與火永久熔鑄成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我們應敲響警鐘,時刻銘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ú淮砣魏握瘟觯瑑H為歷史性科普) 首先是步槍篇
三八式步槍,于1903年研發(fā)的6.5mm口徑步槍,1907年正式被舊日本陸軍采用為制式武器。特點:細長,大鋼蓋兒。
九九式步槍,于1939年研發(fā)的7.7mm口徑步槍,初衷為取代年代久遠的三八式步槍,但后期仍與三八式混用。特點:上護木,短槍身。
四四式步騎槍(如圖,下為四四式,上為九九式),口徑6.5mm,適于騎兵近距離作戰(zhàn)使用。特點:槍身短,折疊刺刀
二式傘兵步槍,拼裝使用的奇葩步槍(不怕炸膛?)為日軍少見的空降兵使用。特點:兩截一插
四式半自動步槍(昭蘭德),為戰(zhàn)爭后期仿制的美軍m1加蘭德步槍(如圖,上為m1加蘭德,下為日本仿制版) 手槍篇
南部十四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為1925年研制的8×22mm口徑手槍。特點:撞針脆,自殺費勁,卡殼大王
南部九四式手槍,于1934年生產(chǎn)的8mm口徑手槍。特點:不用打自己走火
南部甲型手槍
南部袖珍手槍
明治二六式轉輪手槍,于1893年研制的9mm口徑手槍,到二戰(zhàn)時仍有少量使用。
南部十六式自動手槍 接下來是機槍篇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于1922年研制的6.5mm口徑機槍。特點:彈斗供彈,步槍通用
九六式輕機槍(拐把子),于1936年裝備日軍的7.7mm口徑機槍。特點:有點像捷克式,又有點像布倫
九九式輕機槍,于1939年裝備日軍,口徑為7.7mm。特點:喇叭口,能上刺刀
大正三年式重機槍,干1914年研制的6.5mm口徑機槍,二戰(zhàn)期間大量使用。
九二式重機槍,于1932年研制,口徑為7.7mm,在大正三年式的基礎上加以改進。 戰(zhàn)爭后期,日軍使用的大量雜類槍械(如仿制、進口)便不一一介紹了。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