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箴言:退休之后還忙忙碌碌,這就叫最后的糊涂!
有一位先生,今年不到四十歲,他跟我說:王老師,我媽媽也是你的粉絲,你能不能幫我勸勸我媽?我媽也愿意接受你的咨詢。
我說:你媽怎么了?他說:我覺得我媽太忙了,年齡大了,應該好好地休息。但是我媽總是忙前忙后、忙這個忙那個:參加各種社團組織、各種集體活動,包括合唱團和老年學校。
我說:可以。他就跟我約了一個時間,我跟他母親交流了一次。
我問:你今年多大了?她說:今年六十三歲(跟我基本上是同齡人)。我說:你退休以后是什么感受,你原先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說:原先在機關里工作的,還是個小領導。
沒退休之前,她的工作很出色,獲得了很多榮耀,拿了很多獎狀,評過很多次先進。退休以后,她就感到非常無助,非??仗摕o聊,所以她就把自己幾乎所有能夠利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參加各種活動。但是把自己搞得很疲勞,很忙碌。
兒子和兒媳婦都勸她說:媽,你不要這么累啦!老公也在勸她,沒用,她在家里待不住,整天都在外邊搞活動的,要么就到別人家里去聊天,在老同事家里去聊天,要么就在老年大學里邊去給別人講課,要么就是參加一些合唱團……
雖然現在受疫情的影響,她的活動被大大的限制了,但是她還是想辦法出去,在家里待不住。因為她說她自己心不甘,她不甘心就這樣退下來,使自己變得沒有價值了。
她說:從單位上退休下來以后,她突然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她必須這樣忙碌,必須做很多事情,她才能夠體會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我來勸勸這位基本上和我同齡的退休女士:
什么叫“退休”,退下了休息。離休也好,退休也好,離開原崗位休息,退出原崗位原單位休息,這就叫退休,這就叫離休,一定要抓住這個休息的“休”字!
另外,你一定要知道,接下來迎接你的是什么,是追悼會,是火葬場。我們退下來以后每一年都是接近于死亡的,你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你怎么利用這剩下的時間,這是很重要的,這是大有學問的。
我在這里引用莎士比亞的幾句話,寫得非常非常的好:
“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當然,他們也都是從上場開始……”
男人和女人只是舞臺上的演員,你不管干什么,其實都是擔當著這個舞臺上的一個角色,這點你一定要非常清楚。我們有命定的上臺的時間和下臺的時間,每個人在舞臺上都要演出各種不同的特色。
莎翁這句話說得非常非常好:“世界是舞臺”。必須清楚這一點,既然是舞臺,一定有開幕的那個時候,也有落幕的那個時候,有上臺表演的時候,也有下臺的時候,沒有人可以賴在臺子上不下來。
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天和地就是旅館,今天住,明天早上起來結賬走人。人在光陰面前,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
“古人秉燭夜游”,古人拿著蠟燭,打著燈籠,在晚上巡游,“良有以也”,很有道理,很棒的事情,因為你是過客,你就是要扮演好過客的角色。你是住旅館的旅客,你要扮演好旅客的角色。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舞臺!男人和女人都是上面的演員,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但是都有命定的上臺的時候和下臺的時候。
????
命定是什么,你抗拒不了的,命運決定了的。
那么,在單位上我們好好上班,我們好好為單位上做貢獻,為社會奉獻更多的能力和知識。但是你退下來了,你就應該好好的休息,你就應該好好享受余生的時光。
晚霞不會停留著長久,這就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好到什么程度了,好到無限,但是它很快就消失了。
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這位女士是典型的A型人格,只懂得事情,不懂享受。她頭腦里一直有一種使命感:要做事!要做事!給這個做事!給那個做事!如果她不做事,她就心慌,她就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而B型人格完全相反,B型人格活著就是享受。對自己沒有太高的要求,不要求自己做多么大的貢獻,但是卻要求自己活得要舒暢、要快樂。
“這個世界是舞臺”,這個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系統(tǒng)。在人的系統(tǒng)里邊,人是勞累的,是充滿爭斗的,是充滿苦惱的。因為好人遠遠比壞人要少得多得多。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人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你奮斗來奮斗去,也不過是為了這么幾個字,功名利祿,邪情惡欲。
但是你忘記了,還有一種讓我們更自由,更舒服,更愜意的,更能產生美感的大系統(tǒng),叫自然系統(tǒng)。
我覺得,人退休了以后,就是要從社會系統(tǒng)向自然系統(tǒng)過渡,養(yǎng)養(yǎng)花、養(yǎng)養(yǎng)鳥、出去旅游、旅游、散散心,把大自然當做自己的舞臺,從那個大社會的舞臺退下來,進入大自然里去。做大自然的兒女,人在自然界扮演不了什么角色,它不是舞臺,它是天堂。
這位女士的確是沒有活明白,她只知道奉獻人生,卻不知道享受人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轉自“王國榮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公眾號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y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y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yè)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