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收入=技能的不可替代性*需求量
統計一段時間的資產價格數據,為數據找一個想像中的因果關系,這很容易。但要找到一個真正可靠的因果關系,并不容易。
比如,站在八十年代初來看,黃金的二十年回報比道瓊斯指數多出近20倍,當時想像出來投資黃金比股票好的因果關系很多,后來發(fā)現都不可靠(接下來黃金跌了二十年)。
另一個統計數據是,過去兩百多年股票資產的總回報比黃金多出上百萬倍,這個數據背后的因果關系才是可靠的:生意創(chuàng)造價值,黃金不創(chuàng)造,股票資產長期回報高不是因為價格漲得多,而是創(chuàng)造的價值多~如果不漲,復利累積回報會更高。
在投資中人們出于自己的愿望,想像出的因果關系很多,這是因為人人都想發(fā)財。但真正可靠的因果關系卻很少。和價格波動有關的,一般都不可靠,這同樣是因為,人人都想發(fā)財。。。
搞懂極少數,可靠的因果關系,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就可以賺錢了。不需要,搞懂很多不可靠的因果關系,做難度很大的事。
就賺錢而言,并不是事情做得越多越好,越難越好,而是越能為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越可靠。例如開賭場為人端茶送水做服務賺錢,就比去賭場叱咤風云贏錢難度小,但更可靠。因為服務對別人有用。
如果堅持做好這件簡單的事能賺錢。卻偏要同時去賭,以圖通過做難度更大的事賺更多,那一輩子忙活下來反而賺更少才是正常的。賭王何鴻燊和葉漢的差異,就是現實中的例子。俗話說,less is more。。
?
李錄序:
就我的個人經歷而言,我接觸到價值投資后,通過持續(xù)學習積累起一些洞見,在26年間從一文不名漂泊他鄉(xiāng),到后來創(chuàng)建自己的投資公司。
基金規(guī)模從最初的幾百萬美元發(fā)展到今天的100多億美元,業(yè)績達到了同期市場平均回報的3倍左右。在這個過程中,運氣當然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從另一方面再次佐證了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