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愛國詩篇,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坐懷不亂柳下惠,閉門不納魯男子。大家好,我是魯書書。唐詩中有傷春悲秋的詩,也有思鄉(xiāng)懷遠(yuǎn)的詩,同時也有很多深具愛國情懷的詩。這一篇,就來聊聊唐詩中的愛國詩篇。

貞觀盛世的時候,大唐國力強盛,哪里不服打哪里。而當(dāng)時的有志青年,對于戰(zhàn)場建功都心生向往。楊炯的《從軍行》里說到,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而李賀的《南園十三首》的第五首也寫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唐朝的讀書人并不是一味的死讀書的人,很多年輕讀書人身上還帶著青春的熱血,那時候的人們向往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盡管是書生意氣,但又何嘗不是一種愛國情懷呢?

都是熱血男兒,誰怕誰呢?駱賓王在這一方面是一個說做就做的人,風(fēng)風(fēng)火火,一騎絕塵,駱賓王直指西域戰(zhàn)場。烽火連天中,血染黃沙處,駱賓王寫了一首殺氣騰騰的《從軍行》,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dāng)死報君。在知名的初唐詩人中,駱賓王是唯一一位參加過戰(zhàn)爭的人。

也正因如此,后來武則天攝政,駱賓王膽氣橫生,一揮而就,《在軍登城樓》就誕生了,城上風(fēng)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前兩句殺氣撲面而來,后面‘歌舞入長安’,何等自信與大氣!

唐朝有繁榮也有動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安史之亂,戰(zhàn)亂紛爭,生死離別。杜甫的那首《春望》就在這種情景下寫出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而到了安史之亂即將平定之前,杜甫還作了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國家安定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情啊。

縱觀唐詩中的愛國詩篇,有很多經(jīng)典的詩句廣為流傳。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國人從來不乏愛國的脊梁,從屈原《國殤》中的‘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到秋瑾女俠《對酒》中的‘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數(shù)不勝數(shù),不勝枚舉。
好了,這一篇就聊到這里,歡迎留言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