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廣告牌靠設計C位出道的思路全析
每一個商場鋪或街鋪的客流總量其實都是偏固定的。那么如何在競爭擠壓中勝出?有效提高進店率?
店鋪廣告牌是關鍵。想讓消費者進店,首先需要讓消費者“看”到你。需要消費者“看”到你,就必須要具備平視第一眼看過去就能脫穎而出的設計排版,及一樣過去就能獲取有利的信息。
一個好廣告牌的設計有4大要點:
首先給大家看一下4個不同店鋪的廣告牌,請大家先花30秒仔細看一下上面的廣告,并盡量去記住這些廣告牌的細節(jié)。列為:
A店鋪廣告 B店鋪廣告
C店鋪廣告 D店鋪廣告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款ABCD廣告牌:
A廣告 :只有1塊廣告牌,形成不了“廣告矩陣”。給人視覺效果偏弱,沒有吸引力。
原因分析:好的廣告牌矩陣需要3塊廣告。廣告矩陣最大的好處是“通過增加廣告展示面積來獲得更多的關注”。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讓每一位走過路過的消費者看得到你!
因為消費者路過你的時候要么在聊天,要么在玩手機,等她一抬頭的剎那,其實她已經(jīng)錯過你的廣告了。因為看手機的時間一般至少需要3秒鐘,而這3秒鐘,消費者就會“錯過”你的這一塊廣告!
所以,A廣告需要改進,但是首先至少要增加廣告的展示數(shù)量。
B廣告:B廣告也只是1塊廣告,除了沒有形成廣告矩陣以外,B廣告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信息展示高度有誤。
原因分析:目測了一下,它的懸掛高度最下端離地大概1.2米。而它最想表達和傳遞給消費者的信息是“買2包,送1包 ”這個信息,只是這個完整的信息離開地面的距離居然有“2米”左右。
現(xiàn)代的女性消費者的身高普遍在1.55-1.65米。這個接近2米的核心信息,其實很多消費者是看不到的。誰會一直昂起脖子走路呢?顯然是非常的少的。少,那了也就是意味著看不到。那么沒有看到,就意味著這個信息的無效。信息無效也就錯失了銷售機會。
所以最好的廣告高度應該是不高于1.6米。才可以被 “一眼”獲取到。
C廣告:配色繁雜、文字過多、信息失焦
C廣告有3塊廣告組成,很棒!廣告高度也是1.6米左右,很好!而且C廣告還帶有一些傾斜的角度,這樣更加方便消費者視線的“觸達”,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細節(jié)點。
然而C廣告比較突出的問題是:
1:“配色”:紅色+白色+黑子,這是一個“招牌”的配色體系,比較容易讓消費者錯過“關鍵信息”而沒有記憶度。
2:廣告上的文字過多。其實也很可能會讓大部分消費者在潛意識里不愿意看下去的。因為對于廣告而言,人更多的還是喜歡看圖片而非文字。
3:重點信息不夠突出和明確。容易造成失焦。
D廣告:樣板廣告,效果良好
1:4塊廣告形成了一個“廣告牌矩陣”---足夠吸引到眼球。
2:這4塊牌子上都只有1張最多2張圖片---極簡。
3:每塊廣告牌的文字都很直接的寫出了產品名+價格名---快速傳遞信息,夠聚焦。
4:很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是:D廣告上面文字的排列,是有“邏輯” 的。
原因分析:
D廣告的每塊廣告牌子文字排列分別是:
1號廣告牌:文字在最上方;
2號廣告牌:文字在左上方+底部;
3號廣告牌:文字在右下方;
4號廣告牌:文字在底部;
試想,這樣的排列組合,無論消費者在干什么事情,只要消費者TA抬頭,就不會錯過任何信息。因為這些信息從在廣告牌上的“上,下,左,右”4個方位全部出現(xiàn)了。而且一旦他接觸到了信息,那他一定會把所有信息全部“看完”。
這是因為看的場景很“輕”--簡單,高效,易理解。
所以這一組廣告,其信息的傳遞和被看見是非常的高效的。
事實也證明,上面2家品牌不知名的企業(yè)(C和D) ,人氣也確實要高于兩家全國知名的連鎖企業(yè)(A和B) 。
所以,廣告牌的設計及“邏輯”一定是起到了某些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單靠脫穎而出的設計排版還是遠遠不夠的,若設計排版很完美,但色彩失真,也同樣會使視覺效果大打折扣,而運用雙噴工藝制作的專色廣告畫面,可以徹底解決色彩灰暗的問題,讓廣告畫面更具產品吸引力,提升品牌附加值,客戶很難不驗收,是當下性價比頗高的熱門選擇。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如果對你有幫助,記得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廣宣傳媒】,下期的分享相信也能讓你得到一些思考,敬請留意,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