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談釋迦牟尼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圣者歟?”孔子曰:“圣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鄙烫自唬骸叭跏フ邭e?”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則丘不知?!痹唬骸拔宓凼フ邭e?”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圣則丘弗知?!痹唬骸叭适フ邭e?”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圣則丘弗知?!鄙烫状篑?,曰: “然則孰者為圣?”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圣。弗知真為圣歟?真不圣歟?”商太宰嘿然心計曰:“孔丘欺我哉!” 春秋戰(zhàn)國時的宋國是殷商的后代,當周武王革命滅掉紂王統(tǒng)一為周朝時,就把殷商之后微子分封于宋國。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興滅國,繼絕世”,對一個國家民族,不是斷絕其命脈,而是培養(yǎng)他的根本。我們中華民族子孫應該懂得,宋國是商之后,因此也叫做商。太宰是首席宰相,到魯國來,見到孔子就說,人家都說你是得道的圣人??鬃诱f,得道圣人我不敢當,我沒有道,不過我喜歡求學,什么學問都學,博學多識。這位宋國的宰相又問,三王是不是圣人?孔子說,三王善于用有智慧有勇的人,至于是不是圣人,他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商太宰又問,五帝是圣人嗎?孔子說,五帝善用仁義的人,至于說他們是不是圣人,不知道。又問,天地人三皇是圣人嗎?孔子說那已經(jīng)不是仁義,不是智勇,而是一個時代,就是人類文化的開始。?至于他們是不是得道的圣人,我也不知道。這位宋國的宰相聽了以后愣住了,歷史上所承認的上古這些老祖宗,應該是得道的圣人;孔子雖然沒有否定,但是他并不肯定,他只是很恰當?shù)丶恿艘粋€評語,說是不是圣人他不知道。孔子講這個話很嚴重了,所以這位宰相很詫異就問,這樣說來,哪個人才夠得上稱為得道的圣人?孔子聽了這個問題臉色變得很嚴肅。停了半天說,他說中國的西方有個得道的人,不修也不為,講起來很像佛家,幾乎是一樣,一切無為之治。就是佛家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到達了那個道的境界,不可說,不可說。不需要教化,人能夠依照他這個道而行。非常遠大,形容那個無量無邊無際。我們人類沒有辦法給它定一個名稱。所以不可說,不可說,無量無邊,無名可稱。以佛家的觀念,孔子講的完全是佛,不過沒有指名,也許那個時候翻譯的名稱不同吧!后來到了漢朝,道家的著作也說,孔子早知道當時中國的西邊印度有得道的佛。到了明朝陸象山更有幾句名言,西方有圣人,東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道是一個道,所謂真理只有一個,因地區(qū)不同,文化基礎不同,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列子》這一段話就是儒釋道三家的統(tǒng)一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