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紀事(三十二)---帝崩素服
有唐一代自太祖李淵太原起兵,后定鼎長安,傳至昭宗,歷二十帝。現如今天復三年,昭宗也在位十五個年頭了,當年意氣風發(fā)想要恢復父祖榮光,重振大唐的雄心壯志在朝廷黨爭不斷,藩鎮(zhèn)自立,宦官專權的局面下逐漸消磨殆盡。
在天復二年(902),梁王、宣武節(jié)度使朱溫擊敗宦官的最大后援岐王李茂貞,迎昭宗皇帝回到長安,然后救災皇宮中發(fā)動大清洗。當夜誅殺數百宦官,自唐明皇以來,宦官權重甚至可以廢立皇帝的局面自此一去不返。
但是如果就此認為朱溫乃是大唐扶廈之臣,那就謬之遠矣。朱溫出身叛軍,先前乃是黃巢麾下同州(今陜西渭南大荔縣)防御使,后降唐,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希望他能成為大唐棟梁之臣,忠心朝廷。
然后事實卻背道而馳,朱溫解圍陳州,討平蔡州,平定鄆兗,西攻鳳翔,誅滅閹宦,擅殺朝臣,逐漸權傾朝野。由于他是宣武節(jié)度使,離著政治中心長安較遠,而大唐一直有兩京的傳統,即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于是朱溫就萌生想讓昭宗移駕洛陽,更利于他遙控朝政。但是擔心原先誅宦的盟友宰相崔胤反對,干脆假借昭宗旨意干掉崔胤以及京兆尹鄭元規(guī)等人。(京兆尹就是相當于首都市長)
昭宗沒辦法只得同意,朱溫一聲令下拆掉長安宮室,將木料順渭水漂下,在洛陽重新營建。又不放心尚有小黃門(黃門就是太監(jiān))及打球、內園小兒二百多人,命人灌醉后全部坑殺,然后換上年貌、身高相當的二百人頂替。以至于皇帝一夜醒來后發(fā)覺身邊盡是陌生人,可見梁王勢大,不能治也。
朱溫如此行徑引發(fā)大量地方藩鎮(zhèn)極度不滿,為什么同為節(jié)度使,操莽之事你做得,我們做不得?于是朱溫生死仇敵、晉王李克用聯合岐王李茂貞、蜀王王建以及荊襄節(jié)度使趙匡凝以興復唐室之名,出兵討伐朱溫。朱溫自然要領兵抵御,但是擔心后方昭宗掣肘,決心一不做二不休,撕掉自己的遮羞布---弒君。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昭宗正在皇宮安歇,朱溫的手下蔣玄暉和史太帶領一百多人深夜來到宮殿,言軍前有急事相奏,欲面見皇帝。昭宗的妃子見來人眾多,正在猶豫,史太揮刀殺死她,闖入宮內。蔣玄暉入宮后見到昭儀李漸榮,問她:“皇帝在哪兒?”李漸榮大聲說:“寧可殺了我們也不能傷害皇帝!”昭宗由于內心苦悶,喝了些酒,正在睡覺,聽到有人入宮尋他,暗覺不妙,急忙起身,只穿著單衣繞柱躲藏,史太逼近,將昭宗殺害,時年三十八歲。昭儀李漸榮為了保護昭宗,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殺害。
消息傳至杭州,錢王悲慟不已,下令全軍素裹舉哀,一時間杭城舉目皆白。
那么朱溫已經有此不臣之舉,大唐是否還能茍延殘喘?請看下期---代唐建梁。
參考書目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卷八十四)(卷十三)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吳越世家第七)(卷六十一 吳世家)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
《資治通鑒》(唐紀八十)(唐紀八十一)
《吳越備史》(卷一)
《舊唐書》(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新唐書》(卷十 紀第十)(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