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紅樓夢:甄士隱的大徹大悟
書中寫到,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后來有詳細(xì)寫了甄士隱,本名叫甄廢,字士隱。本來就是一個生活恬淡,不以功名為念。然而美中不足之處就是膝下無子,只有一個三歲的小女,名喚作英蓮。這一點和林如海相似,都是年過百倍,無子嗣只有一個小女兒承歡膝下,多少有點凄涼。這種凄涼也是甄士隱后來無牽無掛的出家之伏筆。
后來又寫甄士隱夢中和一僧一道相遇,和通靈寶玉這個“蠢物”有一面之緣??上糁械恼缡侩[,并沒有了悟一僧一道為何說要擺脫苦海找他們。甄士隱從夢中驚醒,就看到了可愛的女兒英蓮。
可憐天禧父母心,甄士隱對這個粉雕玉琢的女兒甚是喜愛。可惜緣分太淺,英蓮元宵節(jié)走失,甄家又因葫蘆廟著火而牽連,被意外之火化為灰燼,好在沒有家人奴仆燒傷,房屋和家中一切財務(wù)都化為灰燼。唯獨剩下一些薄田。不善于經(jīng)營的甄士隱變賣田產(chǎn),攜著老妻前去投靠岳丈封肅??上脑勒刹⒉毁I賬,收了他變賣田產(chǎn)的銀子,卻連哄帶騙地騙走了他的錢財,對他們也產(chǎn)生了厭惡之心。好客的甄士隱,不善于理家置辦家產(chǎn),投奔岳丈,也是另一種煎熬,如此一個好客樂善好施的人,寄人籬下,心情有多郁悶,常人很難想象,他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多么的煎熬。在這種煎熬折磨之下,一日一日地開始了走下坡路的光景。也是在此時此刻,甄士隱上街,遇到了一僧一道。
書中寫到:“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什么?只聽見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芍郎先f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
此時已經(jīng)是士隱和這一僧一道,在人世間第二次見面,第一見面要化英蓮去,士隱內(nèi)心中萬般不舍。一僧一道只好掃興而去。這一次見面,甄士隱此時刻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三劫。可謂是人間的個人之地獄之罪已經(jīng)受過了。因此他才能聽懂《好了歌》中的“好”、“了”。就在他聽懂了“好”、“了”,也就是放下俗世旳塵緣,注解完了《好了歌》。那瘋跛道人聽了士隱的注解,不由得連忙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隱聽了,輕聲笑一聲說了一聲,“走罷!”這一句“走罷”。道出了人世間的多少悲歡離合,不過是一場幻境,一場夢,即使陋室空堂,也許當(dāng)年笏滿床。又如何呢?各種批本,對“走罷”有不同的批注:甲戌側(cè)批:如聞如見。甲戌眉批:“走罷”二字真懸崖撒手,若個能行?蒙側(cè)批:一轉(zhuǎn)念間登彼岸。靖眉批:“走罷”二字,如見如聞,真懸崖撒手。非過來人,若個能行?
說完這句“走罷”,甄士隱就將道人肩上褡褳搶了過來背著,竟不回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這一個橋段我們多少有點似曾相識。
弘一法師在虎跑寺出家之后,他日本的妻子誠子曾追問,什么是愛,弘一法師回答,愛就是慈悲。
也許經(jīng)歷了人世間的太多事情之后,讓甄士隱這個隱在人世間的翰林,真的悟透了人生。那一句“走罷”!夢牽魂繞了多少人的心緒,人世間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了卻前塵往事,一粥一飯,一件布衣,一碗清水,一碟咸菜,坐臥就僅限于三尺寬的薄板上。有句古話生活,總是有廣廈千萬間,睡覺的地方也不過三尺寬。太多的人如同通了人性,無才可補天,也想在人世間的溫柔鄉(xiāng),富貴場中走一遭,才不會枉費此生。
愛就是慈悲,多么簡短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人世間的真假事。多少事情的真真假假,有幾人能看透,能悟透。有人悟透了,就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有人悟透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人悟透了就是悲欣交集。有人悟透了就是忠恕之道一以貫之。人世間就是如此簡單,即使變成一塊臘肉也要記得,在小小的匣子四角各放上一碗水,以防偷嘴的螞蟻被燒死。
楊玉環(huán)沒有悟透才會出現(xiàn)馬嵬坡之死,雖然長生殿里再次相會,也是一場虛幻,一場夢境。無論是一句: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情也癡,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又能如何呢!還不是化作一把灰燼,也只能融入泥,生命的最后就是一抔土。
甄士隱后來又渡劫賈瑞,最后親自渡劫了香菱,這是人世間最悲慘的一段,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歷經(jīng)了人生最后一劫,甄士隱也算是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