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共情后被別人污染的情緒
先說結(jié)論——我會利用自己易被影響的特點,多去接觸積極的人和事,自傳也好他人的轉(zhuǎn)述也好,同時用“應(yīng)然實然分別器”來安放我的結(jié)論,我去接受勵志的信息的時候,我會想自己也一定會功成名就,這時那個工具就跳出來告訴我那是我的“應(yīng)然”,即我的欲望,但實然是我和世界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光靠我自己是控制不了結(jié)果的,實然我只能去觀察,所以我不會對結(jié)果有“憑什么!為什么!”的憤恨。無法接受實然的應(yīng)然是非常脆弱的。
我是個容易受別人情緒影響的人,比如看到網(wǎng)上境遇不好的人,我就覺得自己只是僥幸過得比較舒坦,若我是他的境遇,那我一定也是很慘,于是情緒就會低落,開始貶低自己。
有一天晚上聽朋友訴苦,掛完電話不久就有一種強(qiáng)烈的低落升起,我非常疑惑,我那幾年是過得有些不順,但這種程度的低落有點過分了,那種無力感前所未有,然后躺在床上仔細(xì)思考這感受的來源,突然想到——這特么根本就不是我的感受,是他的感受!
想到的瞬間,低落絕望感立刻煙消云散,真的是瞬間一掃而空,我每次想起這事都感到神奇。
昨天我又在B站熱門刷到一個所謂收到十年前自己的來信的視頻,半個小時,又是一個失敗低落的故事,不出意外地又給我傳染了。
于是我開始認(rèn)真思考這件事,不能再任其影響我的生活了。
首先,問題出在我在代入悲慘者的視角后,全盤否定了我的主觀能動性,對“命運(yùn)”幾乎是習(xí)得性無助般的無力,覺得自己會無能為力,然后視角再轉(zhuǎn)回自身,進(jìn)而貶低自己的能力,成就。
但是,同樣的視角我再代入我非常佩服的人,如李小龍——我會出于“他只是因為有個好的家庭條件才取得這偉大的成就”而瞧不起他嗎?根本不會!簡直就是笑話!這個問題提出的瞬間我就笑了出來,太可笑了,哈哈。
所以,在破解了此前因先天條件而否定自己的邏輯鏈,即破解了——應(yīng)然,再接受了幾年來自己易受他人情緒影響的事實——實然,我確定了自己前進(jìn)的方向,決定用好的榜樣來激勵自己,同時減少接觸負(fù)面情緒的人物,如果遇到了,那么我的共情僅僅是用來了解這個世界的,即世界上有這么個人遇到了那些事,他是這么感受這個世界的,我會嚴(yán)格把控共情的范圍,他是他我是我,每個人的故事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