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奇書 :《反經(jīng)》【02】聰明人如何利用才能,才能利用聰明人
我知道識別和利用人才是治理世界的關(guān)鍵,除非是圣人,否則誰能同時具備各種各樣的才能和掌握所有的道理呢?
舜知道根據(jù)每個人的才能來安排職位,漢代功臣的描述中,三個人有不同的稱呼。
更何況那些不如他們的人,難道可以隨便指責嗎?
那些性格剛烈的人,往往不能處理細節(jié),所以評價他們的時候,要看他們的大體想法,是否宏大高遠;而如果讓他們處理細節(jié),他們就會失去耐心,變得粗心大意。
那些過于嚴厲的人,往往不會變通,他們評價事情的時候,會根據(jù)規(guī)則來公正評價;但是讓他們變通一下,他們就會感到困難,難以接受新的想法。
那些寬容的人,往往不會迅速行動,他們評價事情的時候,會從仁義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得非常全面和詳細;但是讓他們處理實際的事情,他們就會顯得遲緩和不夠及時。
那些好奇心強的人,總是追求新鮮和不同的事物,他們會想出一些權(quán)謀和欺詐的方法,顯得聰明而不同尋常;但是讓他們按照正常的規(guī)則去做事,他們就會感到無聊和無趣。
伊尹在興修水利時,知道如何根據(jù)每個人的身體特點來安排工作,讓強壯的人來背土,讓眇(瞎)的人來推車,讓傴(彎)的人來涂墻,讓他們各自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讓每個人的潛能得到了發(fā)揮。
管仲說:“在升降、揖讓、進退、閑習這些方面,我不如隰朋,請讓他擔任大行;開墾荒地、聚集糧食、充分利用地利的方面,我不如寧戚,請讓他擔任司田;在廣闊的平原上牧馬,戰(zhàn)車不阻擋道路,士兵不回頭,一鼓作氣就能使全軍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讓他擔任大司馬;在斷案公平、不殺無辜、不陷害無罪的人方面,我不如賓胥無,請讓他擔任大理;冒犯君顏,忠心進諫,不懼死亡,不貪圖富貴,我不如東郭牙,請讓他擔任大諫。如果您想要治理好國家,強化兵力,那么這五個人都在。如果您想要成為霸主,那么我在這里?!?/p>
黃石公說:“使用人才,要善于利用他們的智謀、勇氣、貪婪和愚昧。智謀高深的人喜歡建功立業(yè),勇敢果斷的人喜歡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貪婪的人渴望獲取利益,愚蠢的人不顧生死。根據(jù)他們的真實情感來運用他們,這是治軍的關(guān)鍵?!?/p>
《淮南子》說:“天下的事物中,沒有比溪毒更兇險的,但優(yōu)秀的醫(yī)生卻把它收藏起來,這是因為它有用途。麋鹿上山的時候,大章不能追趕;下坡的時候,牧童也能追趕。這就是因為能力有長短。胡人擅長騎馬,越人擅長劃船。如果事物形狀和種類不同,就很容易發(fā)生誤解?!?/p>
魏武帝曹操詔令說:“勇于進攻的人未必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未必勇于進攻。陳平難道注重德行嗎?蘇秦難道守信用嗎?但是陳平幫助漢高祖平定了天下,蘇秦勸說弱小的燕國反抗強大的秦國,這都是因為他們發(fā)揮了自身的長處?!?/p>
因此,如果讓韓信從事謀略,仲舒擔任軍事,于公進行游說,陸賈主持審判,他們必定無法取得以前的功勛,也無法顯示今天的名聲。所以,任用長處的方法,不能不仔細考慮。
(議論:魏·桓范說:“帝王用人,要度世授才。在爭奪天下的時候,策略計謀為首要;天下已定之后,忠義為首要。因此晉文采用咎犯的計謀而賞賜雍季的言論,漢高祖重用陳平的智慧而把后事托付給周勃?!惫耪Z云:“在守文的時代,德行高的人地位尊貴;在倉促的時候,功勞多的人受到厚賞?!敝T葛亮說:“老子善于保養(yǎng)性,但不能面對危難;商鞅善于治理法度,但不能從事教育化;蘇秦、張儀善于辭令,但不能結(jié)盟發(fā)誓;白起善于攻取,但不能聚集民眾;子胥善于對付敵人,但不能謀求自身安全;尾生善于守信,但不能應(yīng)變;王嘉善于遇見明君,但不能事奉昏暗的君主;許子將善于評論人物,但不能培養(yǎng)人才?!边@就是任用人才的方法。)。
【深度解讀】
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常常過于強調(diào)個人的能力和技巧,而忽視了個人的品質(zhì)和道德。然而,正如《淮南子》所言:“天下的事物中,沒有比溪毒更兇險的,但優(yōu)秀的醫(yī)生卻把它收藏起來,這是因為它有用途?!蔽覀冃枰匦聦徱曌约旱膬r值觀,認識到德行和才能并非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也需要關(guān)注那些被邊緣化的群體。正如諸葛亮所說:“老子善于保養(yǎng)性,但不能面對危難;商鞅善于治理法度,但不能從事教育化;蘇秦、張儀善于辭令,但不能結(jié)盟發(fā)誓;白起善于攻取,但不能聚集民眾;子胥善于對付敵人,但不能謀求自身安全;尾生善于守信,但不能應(yīng)變;王嘉善于遇見明君,但不能事奉昏暗的君主;許子將善于評論人物,但不能培養(yǎng)人才?!边@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提醒我們在任用人才時,要全面考慮個人的特點和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某種特定的品質(zhì)或才能。
從古至今,人類對于人才的認識和使用一直在不斷地發(fā)展和演變。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應(yīng)當汲取古典智慧,以更加全面、客觀的視角來看待人才問題,從而更好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