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經(jīng)驗:努力實現(xiàn)跨越
以下是我的本科經(jīng)歷:本科是民辦二本,通過了四六級,輔修二外,績點不高,有輔導留學生經(jīng)驗,有校外志愿經(jīng)歷。
【擇校原因】
有名校情結,十分欣賞北師“巍巍學府,大國之師”的氣度。北師復試考察中華才藝,而我剛好從小學民樂,所以義無反顧選擇北師,從開始到結束,從未動搖。
【政治】
我高中讀的是理科,大學政治課也沒好好聽過一節(jié),可以說是從零開始。
7月—9月:政治復習
9月—10月:二刷或三刷政治選擇題庫
(point:每刷一遍都用紅筆標上正確率,分析錯題屬于知識缺漏還是馬虎看錯了題目等,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標記,有時間可以把重復出現(xiàn)的錯題打印出來隨時看)
11月中-12月:政治模擬試題、押題
(我政治太差了,所以把市面上所有的政治模擬卷都買了,只刷選擇題,做的時候計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統(tǒng)計正確率,把知識點標注在卷子上,選擇題刷多了就會有手感)
【英語一】
我是直接翻譯的閱A,沒有系統(tǒng)學長難句和背單詞(單詞書和APP我是真的背不下去,別學我,如果時間夠還是應該背兩到三遍單詞書的)。六月到九月末把2002—2017年閱A翻譯了三遍左右,找到每個選項在文中的對應答案,知道干擾項對應文中哪句話、為什么錯。可以總結一下同義詞替換,好的表達改一改完全可以用到作文中
十月份開始練新題型和翻譯。每天下午兩點鐘開始,掐著時間做,每一次用不同顏色的筆批改。翻譯部分推薦新東方的一本考研英語翻譯(具體叫什么我忘了,可以去淘寶搜一下),每天翻譯五個句子練手感,跟標準答案比對一下找到差距,練多了就會有手感,今年哀鴻遍野的翻譯我基本上沒丟分。
十一月末開始,每天按照考試時間模擬一套卷。十二月開始背作文。
總結:我英語基礎還可以,所以沒把過多時間放在英語上。看到卷子的作文題目后發(fā)現(xiàn)沒有準備過,慌到大腦一片空白。強迫自己穩(wěn)下來,大膽地舍掉作文分數(shù)保證閱讀和翻譯的正確率,結果還算滿意。血淚教訓告訴后來人,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作文還是得背,別學我!!!
3.專業(yè)一:
今年北師專業(yè)一題型大改,但是考察內容都差不多。北師出題很細,現(xiàn)漢上任何一個小的腳注都不要放過。學現(xiàn)漢沒有什么方法,就是反復地看,一邊看一邊問自己為什么,怎么把知識點串起來。比如說黃廖版上說漢語實行拼音化不可行,問問自己為什么不可行,如果實現(xiàn)拼音化好處是什么,弊端是什么??梢圆椴辄S伯榮關于這個問題的論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問題。再比如說詞可以重疊,單音語素和非語素也可以重疊,這些重疊形式有什么共同點或不同點。把相關的知識總結到一起,找到相關性,比較著學,有利于精確記憶。我還刷了一遍北大版的現(xiàn)代漢語,作為黃廖版的補充。語言學綱要近幾年考察地也越來越多,比如說今年的焦點和話題,可以作為綱要和骨架把現(xiàn)漢知識串起來(可能因為我是理科生,總想列表格和框架,看不得大段文字)。書上的改病句和詞語辨析案例好好看看,時間允許的話看一下陸儉明,馬真先生的《漢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里面很多關于語法問題的解答。重點說一下《201例》詞語辨析可以像名詞解釋一樣每天利用零碎時間動手寫一兩個。比如每天五個名詞解釋,兩個詞語辨析等,堅持到進考場。
古代漢語只占十分,我把古漢一二冊的文章都句讀、翻譯了一遍,掌握一些常用詞和常用句式的用法即可。
總結:我是八月份開始刷北師近十年的真題,刷了一遍后又刷了北大和中山大學近十年的漢碩真題。北大的漢碩真題比北師深一些,北師近幾年出題風格也在向北大靠近,而且有的考點北大出完北師就出,重合率挺高的。所以建議有時間的同學可以重點刷一下北大的真題。七月份的時候還參加了勤思的暑假集訓營,集訓營對我來說最大的幫助就是能近距離跟優(yōu)秀的學長學姐接觸、交流,他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受益匪淺。集訓營還有入營、出營測試,讓我更了解自己現(xiàn)有水平。也就是這短短半個月,讓我自信、堅定地走到了終點。
4.專業(yè)二:
【推薦書目】
中國文化要略(程裕禎)????????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溫儒敏)??????????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
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劉珣)????????
跨文化交際(胡文仲)+祖曉梅版補充??????
中國文化概論(張岱年)??????????
外國文化史(孟昭毅)??
研路文化2000條??????????
研路案例分析??????
【備考要點】
我專業(yè)二考得還蠻好的,130+分。北師專業(yè)二考得很廣,沒有范圍,不過主要還是文化要略和引論??梢院煤梅治鲆幌抡骖},各個數(shù)目各占多少分值,每本書里各個章節(jié)占比如何,同一知識點常見題型是什么。分析多了看教材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反應,這個點可以怎么考。
文化要略要一遍一遍一遍地翻,每個細節(jié)都不要放過。中國文化概論這本書很適合答大題,里面涉及到的小點也不要放過。
我在文學上花的時間比較大,因為我本科上過文學課,對文學也比較感興趣,過了一遍教材就記住了七七八八。然后利用吃飯的時間看了重點書目,魯郭茅巴老曹的代表性作品我都是吃飯時候看的,考試前兩周還抽空看完了曹禺戲劇集,想來也是蠻心大的。但今年考卷上并沒怎么涉及文學內容,主要還是文化常識。看一遍教材以后可以買對應的考研考點精講,后期只看精講就可以。
文化常識一是靠刷各個學校真題總結,一是背研路的2000條文化常識。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文化敏感度,比如說考點涉及某國的傳統(tǒng)服飾,就可以查查不同國家的傳統(tǒng)服飾、國花、傳統(tǒng)節(jié)日等,相似易混的考點總結在一起,多問自己為什么,觸類旁通。北師還很喜歡考電影和導演,可以記一下代表作品。
北師還會考30分案例分析,可以買勤思的案例分析與寫作課做個參考(老師超級帥)。主要是好好看看《跨文化交際》這本書,化用書上一些話用到案例分析中就可以。比如說案例中某某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主人公某某意識的缺失。然后對某某意識進行名詞解釋,具備某某意識會怎么樣,缺乏某某意識會怎么樣。幾個要點分析完,尾段總結,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應該具備某某意識,更好地發(fā)揚中華文化。案例分析不用準備太早,但是筆記最好早點準備出來,后期方便背誦。
【心態(tài)篇】
考研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尤其對我這樣雙非二本挑戰(zhàn)985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好在我是一個認準什么就一定要堅持到底的人,也多虧了這份堅持,才能撐到今天。我很幸運,最終還是走完了這段旅程?;仡^想想,那些被譏笑嘲諷、坐著睡著、夢里都在背書、渾身貼滿暖貼、縮在暖氣片前看書的日子就不太苦??释娴挠辛α?,請你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