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楓丹劇情的一些隨想
昨天剛玩了四個小時結束了楓丹劇情的第一節(jié),注意到一些有趣的點。
楓丹很明顯是一個“群眾”十分重要的地方。從蒙德到須彌,“人”和“神”之間的關系都是劇情其中的重點。蒙德處于國家管理的機構是騎士團,而大教堂(風神)依舊是蒙德最主要的建筑,風神的信仰十分濃厚;璃月處于神治(巖神,仙人)向人治(璃月七星)轉變的過程,主要建筑群玉閣與巖神關系已經(jīng)不大了,不過在精神上大眾還是對巖神充滿敬重,而沒有過多的依賴;稻妻處于神治的狀態(tài)下,雷神擁有絕對的權威,但是在精神上稻妻人對雷神似乎“畏”要超過了“敬”,對雷神的反抗也不少;須彌劇情中草神一開始基本已經(jīng)被架空,在精神上也沒有太多的依賴和信仰的感覺(當然大巴扎和劇團的人還是草神信徒的);而楓丹給我的感覺是群眾的力量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水神就像是“偶像”,而不是“神明“。注意到大部分宗教似乎是不提倡偶像崇拜的,我國提到偶像基本上就是泥塑的神佛沒有實際的力量,而現(xiàn)代意義上的偶像又是需要迎合觀眾的。從蒙德到楓丹,“神明”在各國人民心中的分量感覺是在下降的(精神寄托?到?觀眾),在國家體系中的位置反而好像是上升的 (沒有位置 到 最高統(tǒng)治者)。
楓丹人溶于水和LCL的關系??吹絼∏槔飾鞯さ念A言,總有一種人類補完計劃的既視感。而這種補完又對應了“群眾、集體”的意志壓倒個人意志的過程。
水神的表現(xiàn)和諭示裁定樞機的相似性。諭示裁定機樞是根據(jù)觀眾的意志想法來改變判決的,而不是根據(jù)現(xiàn)實的情形來改變的,這從我們和水神辯論的過程中樞機的變化就能看出來。樞機是類似“陪審團”的機制。也就是楓丹的正義似乎不是結果的正義而是程序性的正義,甚至可能只是輿論上的正義。(有點像大風的《請仙》)。再看水神,水神出場開始基本一直在表演,而表演內(nèi)容在我看來是在迎合群眾,可以說群眾印象中(想要看到什么樣)的水神比起真實的水神更加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水神和裁定樞機的表現(xiàn)是一樣的,即受觀眾意志的影響,而缺乏對真實世界的判斷。
從以上來看,楓丹的群眾的力量可能已經(jīng)比起個人意志更加占據(jù)主導地位了,無論是水神的表演,裁定樞機的判決還是楓丹人溶于水都是這個的外在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楓丹后期的矛盾可能是“如何取回個體意志”。
其他
我們知道水神是有兩面性的,從第一節(jié)劇情里中我們也聽到了水神的心里活動,這在之前的劇情里是比較少見的(綺良良的活動劇情里有,草神技能)。而如果裁定樞機也有這種兩面性,具體的表現(xiàn)會是什么樣呢?
荒芒屬性和水神的兩面性有關嗎,個體與群眾意識呢,輿論正義和結果正義呢。
火神和冰神在各自人民心里和國家體系中處于什么位置,會被人民無視或者敵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