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點入面,可見不一般——網野善彥與《重新解讀日本歷史》

我認為,讀歷史類的書,最好能從多個角度來看同一時代的人或事兒。
比如中國歷史,之前提過,講談社的一套書就是理想國出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日本學者是如何解讀中國歷史。
雖然由于政治上牽扯的事兒,不少國人對日本(包括但不限于日本歷史、日本文化、日本人)格外反感,但開明一些說,若視為“假想敵”,不是更應該深入了解么?

當年的甲午海戰(zhàn),大清是各方面的輸,當時日本海軍的情報工作可以細致到知曉每只艦船管帶的行事風格和作息時間,到了抗戰(zhàn)時期,據說國民黨軍隊極為重視的戰(zhàn)略物資之一,是日本人繪制的各種中國地圖,其地圖不僅精確,而且細致——反正比國軍自己弄的要好,也不知道這個“史料”是不是有夸張的成分。
不管喜歡或討厭,作為東亞文化圈中最早成為“列強”的日本,作為曾經的“小學生”能打翻“老師傅”,研究其思想變遷、文化傳承、歷史發(fā)展,對尚有居安思危觀念的我們是很有好處的。

之前借《日本思想史》聊過“思想”部分,這次借網野善彥的這本《重新解讀日本歷史》,聊一些小視角的日本歷史。

網野善彥的著作,以前沒看過,只是知道新經典出的那套《講談社·日本的歷史》,網野善彥是主編,之前我對日本歷史的初步構建看的是《巖波日本史》,也就沒專門抽時間來看《講談社·日本的歷史》。

這本《重新解讀日本歷史》,算是日本學者對自己歷史的“補正”。相較于不少歷史書更愿意以官僚階層、貴族階層等闡述,網野善彥更愿意關注庶民,于是,研究“無足輕重的燃料”后,會提出很多新觀點。

這本書共分為兩部分,由于涉及文字普及、貨幣流通、社會歧視、女性地位、天皇權威、從非農業(yè)、海洋的視角重新審視日本社會等多領域多角度,接下來我只能就某幾個小內容談一些感觸。
我們先從日本的“文字普及”開始。
根據網野善彥的研究,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庶民的識字情況其實比(我們)以為的要好。雖不敢說“文化昌明”,但至少不像歐洲大陸那種“遍地是文盲”。
平假名的出現(xiàn)就是個例子,平假名被稱為“女文字”,后來還出現(xiàn)了一種“女文”的獨特文體。
這說明,當時的女性要有足夠大的基數識字且會寫字(漢字),才有機會演化出平假名。

中國其實也有“女文字”——這就是女書。
女書是湖南江永專有的一套漢語方言音節(jié)表音文字。但這種文字到了現(xiàn)代瀕臨滅絕,我認為與使用場景有限相關——曾經好多人連常用漢字都不認識,更不用說小眾文字了。
于是,平假名的產生與演變一定是與當時的使用場景息息相關,也與文化普及有關。
再衍生,自然是時下熱門的女性地位問題,中國古代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腐朽觀點,不識字肯定不讀書,不讀書很容易無才。
對比之下,至少江戶時代的日本女子,社會地位固然不如男性,但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比如女人有主動離婚的權利,而且,離婚并不會讓自己名譽受損。
此外,古代日本女性的“性開放”程度可能比大家預想的高,當然,這里的“開放”是各種“亂交”還是社會觀念對【貞潔】的要求不至于“立貞節(jié)牌坊”,書中并沒有詳述,但如《馬丁·蓋爾歸來》中提到的那樣,法國有些小村鎮(zhèn)的風俗允許“適齡男女偷嘗禁果”,對比起來,似乎同時代的中國社會的確“太壓抑了”。

聊日本文化,必然聊到天皇制度,日本天皇與中國皇帝相似但又不同。
中國皇帝體制是改朝換代,改一次國姓就換一個朝代——等于是一個新家族替換一個舊家族;日本的天皇血脈還是那么一支,雖然將軍時代沒了實權,但還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你仔細看,日本的天皇是連姓都沒有的,自然不存在中國這種“改一次國姓就換一個朝代”的問題。
那么,日本是怎么定義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外一個時代的開啟的呢?
是以政治中心的遷徙進行區(qū)別。
我們熟悉的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鐮倉時代、室町時代、江戶時代,都是以首都所在地命名,而首都一換,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都要隨之遷移。
但與中國不同,日本天皇制度基本是一個“脫實向虛”的演化過程,如明清那種帝王極端專制的情況必然會限制“帝國自然發(fā)展”,日本的發(fā)展則相對“緊跟時代變化”。

接下來的問題是,社會的保守與開明是否與經濟結構有關?
近代以前的日本完全是農業(yè)社會嗎?
《重新解讀日本歷史》中,網野善彥認為,非農業(yè)(如金融)和海洋這兩個因素不僅在經濟結構、在日本歷史中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日本領土不小,但相較于中國的九州之地格外狹長,于是,成本更低的水路與傳統(tǒng)陸路共同構成了日本各地保持聯(lián)系的方式,同時,因為海洋(洋流)的影響,日本漁民與商人可以通過海洋與亞洲其他地區(qū)頻繁來往,促成了各地區(qū)各階層的人之間都有極為活躍的交流。
于是,“文字普及”與“社會交流”是互為因果,這與中國根深蒂固的“農耕文化”迥然不同,“農耕文化”強調的是【穩(wěn)定、固定】,“非農耕文化”則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也就形成了日本非單一農業(yè)社會獨具特色的文化。
有了這樣復雜的“文化基礎”,日本在外來文化方面有相對更好的包容性,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唐宋時期,中國強盛于日本,日本人就從中國各種學,從器物到文化,從而影響到日本人的生活、技術和精神;黑船來了,日本人又開始各種鉆研“蘭學”。

看這本《重新解讀日本歷史》,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對一個文明(文化)的理解,應當注意到它(其實)是多元、多層結構的,我們如果只注重自上而下的“宏大敘事”,只會越發(fā)陷入“以偏概全”的困境中。

在日本這個舞臺上,大量農業(yè)人口與大量非農業(yè)人口——
依靠山川和海洋生活的山民、海民,結成行會的各類工匠,深度介入社會變革的新佛教各宗派,享有一定自由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女性,充分利用海陸交通網絡的商人,四處奔波討生活的歌伎、乞丐、巫女,手沾“污穢”的各色“非人”,努力經營莊園和領地的領主、官僚。
都總體保留了一種“不斷學習新東西、不過分舍棄舊東西、以免產生大矛盾”的思路,這對于處在時代端口的我們依舊是一個可以落地的啟示,從我們自身出發(fā),是不是也應該更多“博采眾長”?是不是也應該避免“閉眼聽世界”?

如果覺得內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精彩:? ???
【1】尚書堂——關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